巴黎的晨光透过顶层公寓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驱散了夜的寒意,却驱不散沈心玥心头的凝重。她站在窗前,俯瞰着这座刚刚苏醒的“光之城”。塞纳河波光粼粼,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在晨曦中勾勒出优雅的剪影。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仿佛昨夜火车站的惊魂只是一场噩梦。
但她知道,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一夜的休息让她体力稍有恢复,但精神上的疲惫和警惕却丝毫未减。她仔细检查了这个新的安全屋。比日内瓦的更加奢华舒适,配备了顶级的安防系统(她毫不怀疑每个角落都在监控之下),冰箱里塞满了食物,衣帽间里甚至有几套符合她尺码、风格低调但质感上乘的新衣。木闻屿的准备总是如此周到,也如此令人窒息。
她换上一身舒适的便服,给自己泡了杯咖啡,试图让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
周琮(或信天翁)的人竟然能跟到火车上,这意味着她的行踪并非绝对保密。巴黎,恐怕也并非安全的避风港。
木闻屿将她转移至此,绝不仅仅是让她休养生息。新的任务很快就会到来。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猜想,客厅墙壁上嵌入式的显示屏无声亮起,没有图像,只有一行简洁的文字:
“一小时后,客厅桌面。阅读,记忆,销毁。——w”
是木闻屿的指令。
沈心玥的心微微一紧。她走到客厅,发现那张原本空无一物的茶几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薄薄的、没有任何标识的灰色文件夹。
她拿起文件夹,入手微凉。打开,里面只有三页纸。
第一页,是一份简短的人物档案:
【目标人物】: 阿兰·韦尔纳 (Alain Vernet)
【身份】: 巴黎第六大学艺术史荣誉教授,前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亚洲部顾问,独立鉴定师。
【背景】: 学术声誉卓着,性格孤僻,深居简出,与多家拍卖行和私人藏家有隐秘合作。近年极少公开露面,传闻健康不佳。
【关联点】: 疑似与已故苏市收藏家金鸿远(父辈)有过间接学术往来(待证实)。近期有匿名渠道显示,其对特定东亚古籍修复技术(尤其是明初纸张和墨迹)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关注。
【风险评估】: 中。目标本身无直接威胁,但其社交圈复杂,需警惕其作为信息枢纽可能引发的关注。
【任务要求】: 接触目标,以学术请教为名,试探其对“明初仿宋刻本《礼记》”及可能存在的“宋人批注散页”的了解程度,观察其反应。重点:是否提及“清雅集”或表现出对特定来源(如南省)的敏感度。
【警告】: 绝对避免暴露“星钥”及与木闻屿的关联。身份:林晓,中国访问学者。
第二页,是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标注了阿兰·韦尔纳教授在拉丁区的住所位置(靠近先贤祠),以及其每日下午三点固定前往卢森堡公园散步的路线和习惯停留的长椅位置。
第三页,则是一份关于巴黎近期艺术品和古籍黑市流传的模糊传闻摘要,提及有几股不明势力正在暗中打探与“东亚某失火私展”相关的物品,要价极高,交易方式隐秘。传闻指向圣日耳曼德佩区某个地下情报交换点(附有地址和模糊的接头暗号)。
信息量巨大,且指向明确!
木闻屿要她主动去接触一位可能知情的关键学者!同时,他也提供了巴黎地下情报市场的线索,似乎暗示她可以双线进行。
这不再是单纯的躲避或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出击,深入虎穴!
风险极高!阿兰·韦尔纳教授看似无害,但其背景复杂,与金家父辈可能有关联,且自身也对古籍修复敏感,很容易引起对方警觉甚至反向调查。而地下情报市场更是龙潭虎穴,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但这也是机会!如果能从韦尔纳教授这里打开突破口,或许能直接获取关于那场火灾和“散页”的关键信息,甚至可能触及“守夜人”的线索!
沈心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逐字逐句地阅读档案,利用【信息过目不忘】技能将每一个细节牢牢刻印在脑海。阿兰·韦尔纳的样貌特征(附有一张稍显模糊的旧照)、住址、习惯、可能的问题切入点、预设的身份背景……
她必须完美扮演“林晓”这个访问学者的角色,不能有丝毫破绽。
一小时后,墙角的碎纸机自动启动。沈心玥将三页纸逐一放入,看着它们被切割成无法辨认的细条。指令完成。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巴黎渐渐繁忙起来的街道,大脑飞速运转,模拟着与韦尔纳教授可能的对话场景,推演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应对方案。
下午两点半,沈心玥(林晓)离开了安全屋。她穿着一身符合访问学者身份的简约服饰,背着双肩包,里面装着笔记本、一些学术资料复印件(用于伪装)和那个【紧急医疗包】。她没有化妆,气质低调,【初级伪装精通】让她自然而然地融入拉丁区充满学术气息的环境之中。
她按照地图指示,提前来到卢森堡公园。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栗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游客和本地人在散步、慢跑、或在池塘边看书,气氛宁静祥和。
她找到了地图上标注的那张长椅,在斜对面另一张长椅上坐下,假装阅读一本艺术史书籍,目光却不时扫向入口方向。
下午三点整,一个穿着旧式西装、身形清瘦、头发银白、戴着圆框眼镜的老者,拄着一根手杖,准时出现在公园小径的尽头。正是阿兰·韦尔纳教授。
他步伐缓慢但稳健,走到那张长椅前,习惯性地用手中拂了拂椅面,然后坐下,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和一个老旧的保温杯,开始安静地阅读。一切都与档案描述吻合。
沈心玥等待了大约十分钟,直到教授完全沉浸在书中,才合上自己的书,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脸上调整出略带紧张和崇敬的、符合年轻学者见到前辈的表情,缓步走了过去。
“打扰一下,请问…您是韦尔纳教授吗?”她用法语开口,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犹豫和礼貌。
韦尔纳教授从书本中抬起头,透过圆框眼镜打量着她,目光温和但带着学者特有的审视感:“是的,我是。你是…?”
“教授您好!我叫林晓,是从中国来的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东亚古籍流传与修复。”沈心玥微微鞠躬,语气真诚,“我拜读过您关于《永乐大典》散佚版本考据的论文,深受启发。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您,冒昧打扰,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不知是否方便?”
她抛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贴合对方学术背景且不易引起警惕的话题切入点。
韦尔纳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一种受到恭维的淡淡愉悦:“哦?林小姐…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还对那些老古董感兴趣。请坐吧。”他示意了一下长椅的空位。
“谢谢教授!”沈心玥小心地坐下,保持着一个恭敬的距离。
他们先就《永乐大典》的一些学术问题简单交流了几句,沈心玥凭借【信息过目不忘】临时恶补的知识,应对得还算得体,逐渐消除了对方的戒心。
时机差不多了。沈心玥话锋一转,脸上露出适当的困惑和好奇:“教授,其实我最近在研究中遇到一个难题。是关于一些明初仿宋刻本,尤其是《礼记》相关的版本,据说其纸张和墨迹的修复技术非常特殊,甚至可能保留了一些…失传的批注技艺。我在一些非公开的资料里看到模糊的提及,但找不到更深入的记载,不知您是否有所了解?”
她紧紧盯着韦尔纳教授的反应。
老教授端着保温杯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他脸上的温和神情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专注和…警惕的审视。他沉默了几秒钟,缓缓放下杯子。
“明初仿宋…《礼记》…特殊批注…”他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声音低沉了一些,“林小姐,你研究的这个方向…很冷门,也很…敏感。你从哪里看到这些‘非公开’资料的?”
他的反应比预想中更强烈!警惕性极高!
沈心玥心中凛然,脸上却维持着学术探讨的纯粹表情:“是在一些…私人收藏家的零星笔记中看到的,语焉不详,所以才想向您求证。据说…可能和几十年前东亚某次私人展览的意外有关?”她小心翼翼地抛出了“清雅集”的暗示。
韦尔纳教授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私人展览意外?林小姐,你到底在查什么?”他的语气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探讨,带上了明显的质疑和警告意味,“有些东西,知道得太多,对年轻人没好处。尤其是…牵扯到某些‘守旧’的圈子。”
“守旧”的圈子?!他在暗示什么?是“守夜人”吗?!
沈心玥的心脏狂跳起来,她强行压下激动,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教授,您别误会,我只是纯粹学术上的好奇…如果涉及什么禁忌,那我立刻停止…”
韦尔纳教授紧紧盯着她,似乎在判断她话语的真伪。良久,他身体微微后靠,语气缓和了一些,但眼神依旧深邃:“学术好奇是好事,但要有边界。我建议你,忘记那些模糊的笔记,专注于公开的、可靠的材料。至于明初仿宋《礼记》…”他顿了顿,声音几不可闻,“…那是一个漩涡,早已沉寂多年,不要再试图搅动它。为了你好。”
他说完,便拿起书本和保温杯,站起身,显然不打算再继续谈话。“很高兴认识你,林小姐。祝你研究顺利。”他微微颔首,然后拄着手杖,转身沿着来路缓缓离去,步伐比来时似乎更快了一些。
沈心玥独自坐在长椅上,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韦尔纳教授的反应极其强烈!他不仅知道,而且极度忌讳!他甚至直接发出了警告!“守旧的圈子”、“漩涡”、“沉寂多年”…这些词几乎明示了“守夜人”的存在和那场火灾背后的可怕力量!
她成功试探出了关键信息,但也可能引起了对方的警惕!韦尔纳教授会不会将这次接触报告给那个“守旧的圈子”?
任务完成了,但后果难料。
她坐在长椅上,平复了许久心情,才起身离开卢森堡公园。
走在巴黎的街道上,阳光明媚,她却感到一股寒意。木闻屿的“巴黎指南”,直接将她引向了风暴的核心边缘。
接下来,是该去那个地下情报点看看,还是…暂时蛰伏?
她看了一眼手中纸条上那个圣日耳曼德佩区的地址。
冒险的念头再次升起。
喜欢抛弃全家后我靠系统抽奖自由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抛弃全家后我靠系统抽奖自由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