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元辰完成修炼的所有功课,在圆圆不舍的目光中狠心地离去。
灵酒不多了,我还要去学习呢!
最主要的是不能让你一个小可爱变成酒鬼啊!这理由很强大。
来到藏经堂,这里好一片房舍,背山面水,黑墙黛瓦马头墙,呈现内敛含蓄的建筑艺术美。
瞧着倒像是徽派建筑,难道是一个徽州的前辈穿过来主持建造的,不可考、、、
进门亮出道子宗门弟子令牌,执事殷勤地在前带路,一些弟子好奇地看着他。
元辰自思道:哥们还是太耀眼了,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低调、低调!
对执事说带自己想看杂事见闻类的书,直接带他去到后院偏房里,告诉他这边都是。
这些书平常很少有弟子们来看,主要是对修炼没有啥助益。
元辰打发走执事,暗吁了口气,太热情了,恨不得一直陪着他。
看来,道子的称号大家都知道了,这是高于核心弟子的宗内独一份。
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每日有两个时辰在此读书。
找到一本前辈道君写的亚元大陆漫游记:这位号山海道君的宗门前辈,
自知无望化神后,决定游遍亚元大陆,满足自己一直搁置的愿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回到宗门留下了这本游记,含笑而终。
自己的运气真不错,正是自己需要的。
跟随山海道君的脚步,亚元大陆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缓缓在元辰眼前打开。
亚元大陆是个修仙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修仙者主导的。
凡人大多住在灵气匮乏之地,但也隶属于修仙宗门或家族,平常不过只求个三餐温饱。
最高兴的事就是后代检测出灵根,这样就会跃升为修士,
成为凡人眼中的人上人,去追求长生大道。
出了修士的凡人家族,如果出了高阶修士,有可能会返回家族,
带着全族迁到有灵脉的地方,成为修仙家族。
这就是凡人最好的上升通道。
各大修仙宗门把持着灵气最浓郁之地,招收资质最好的弟子,霸占着最多最好的矿产矿脉。
大多数资质一般又不愿加入宗门当牛马的修士,就成为了散修。
散修人数众多,缺少资源、缺少传承,鲜少出现高阶修士,
只能依附在修仙城市、修仙坊市讨生活。
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报酬,浑浑噩噩一生,最后魂归黄土。
这个世界还有魔修和妖族,魔修修炼的功法大多比较激进,
有时会用修士和凡人的身体、精血辅助修炼。
因此受到正派修仙宗门的排斥和打压,双方基本上处于水火不容的境况。
那些魔修和邪修大多躲在偏僻地域或转为地下。
妖族原先是这片大陆的主宰者,遍布山脉和森林内。
人族修士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序的培育弟子,还会炼丹炼器、布阵等。
蚕食了妖族的地盘,以至于万年过去,妖族只好待在大山或森林深处繁衍生存了。
但妖族也不甘人族的欺压,每过一段时间,积蓄了力量,
就冲击人族地盘,双方万余年来从没停止过。
亚元大陆西域、北域多山,东域、南域临海。
海域广袤无边,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生活着海族和海妖,也不时地冲击亚元大陆的东域、南域。
总之,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修仙世界,青元宗老祖占了大陆最好的中域。
这里灵气浓郁,资源丰富,入口众多,也受到周边众多宗门的觊觎。
但因为青元宗实力强劲,中、高阶修士始终超过其它宗门,
所以这些年来还算安稳,但一旦实力下降,肯定会遭遇攻击。
元辰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境况,危机感也油然而生。
算算距离下一次的妖族冲击人族的时间已不足二十年,到时人族又将面临一次生存危机。
老道爷师父的“传道”到底如何开展,至今心里还是没底。
但元辰始终相信:道阻且艰,坚定目标,行则将至!
至此,每日来此看书,涉猎颇广。
期间,二师姐回来了。
元辰抓住机会,送上了大餐,刷了一波好感,看到二师姐笑靥如花的表情,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心道:大美妞,再等哥几年。
这有牵挂、有盼头的日子还是很美的。
过了年,元辰十六岁了。
修为显露为筑基中期,又亮瞎了一众弟子的狗眼。
别人筑基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突破一个小境界,这个妖孽不到半年就突破了。
各家长辈、师父又有了骂他们的话题,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元辰无意中站在一些弟子的对立面,所以说有时候太过优秀也是一种罪,
会让平庸者嫉妒,嫉妒使人面目全非、、、
近日,元辰读书有感,逐渐理解了《灵宝道宫》“七映紫房”上书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大概道义。
无极是混沌未分的“先天一气”,超越具体形态,是万物生成的潜在本能。
道家认为,无极即“道”的本体。
太极由无极演化而来,是阴阳未分的统一体,象征宇宙生成的起点。
两仪指的是阴阳,是太极分化出的两种对立统一力量。
阴阳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构成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
你、我、风、花、雪、月,万物皆可为道,道无所不在,
道从来都不在远方,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道生一:是从混沌中去寻找秩序;
一生二:对立本身就意味着可能;
二生三:提醒你,你有第三种解法;
三生万物:展开万事万物,体会风雨的起点,你不是旁观者,你就是道的参与者。
在道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黑白分明,而是阴阳流转;
不是非赢即输,而是有张有弛;
不是你输我赢,而是万物并生。
在道的视角里,不是比谁更快,而是比谁更稳;
不是看谁说的多,而是比谁看的远。
道生一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一生二不是制造冲突,而是理解万物;
二生三不是混沌扩散,而是平衡;
三生万物是早已置身其中的日常。
这时,他理解了师父的一番苦心,道无所不在。
道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见解,自己的感悟。
道是不能够奉献出来的,也是不能够进行传承、教授和赠与的。
道虽然无所不在,博大无边,但它是杳然无形的,并非视听可以察觉的。
因此,道只能靠自己用心灵去感悟。
此非一日之功,且行且悟吧!
事关自己的小命,大意不得。
喜欢灵宝传道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灵宝传道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