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傍晚,野猪终于处理完了。阿奶炖了一大锅杀猪菜,锅里飘着五花肉、猪血、酸菜,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一家人围坐在木桌旁,阿爷夹了一块五花肉放进嘴里,满足地说:“这有肉吃就是香啊,今年冬天有这肉,咱们就不愁吃了。”
永吉嘴里塞满了肉,含糊地说:“阿奶做的杀猪菜最好吃!我还能再吃两碗饭!”
近一个月来,家里三天两头都有肉吃,孩子们的脸都圆了一圈,个个脸上都带着笑。
处理完野猪的第二日,阿爷看着院子里的柴火堆,皱了皱眉:“今年冬天怕是雪大,就这一屋柴肯定不够烧,得再搭一个柴房,多存点柴。”说着,就叫上大伯和阿爹,扛着木头去搭柴房。
家里的其他孩子则被打发去砍柴捡柴。永安扛着柴刀走在前面,边走边叮嘱弟弟们:“你们跟紧点,别往树林深处跑,小心蛇。砍树枝的时候挑枯的砍,活树枝不好烧,还浪费。”
永祥抱着树枝往背篓里塞,还时不时伸手去够高处的枯枝:“大哥,你看那根树枝,又粗又干,肯定好烧!”永平则负责把柴火捆成捆,用绳子绑紧:“得捆结实点,不然扛回去的路上会散。”
永吉累得擦汗时,忽然发现树洞里有堆干松针,他兴奋地喊:“大哥!快来看!树洞里有松针,干松针引火最方便了,咱们多装些!”永安走过去一看,笑着说:“还真是!赶紧找个背篓装,阿奶看到了肯定高兴。”四人忙了一下午,扛回家时,院子角落的柴火堆又高了一截。
傍晚时分,挖野菜的杏丫和桃丫也回来了,竹篮里装满了荠菜和马齿苋。杏丫放下竹篮,擦了擦汗:“阿奶,我们挖了好多荠菜,明天可以包饺子吃了!”阿奶走过来,摸了摸竹篮里的荠菜:“这荠菜真新鲜,晚上就煮野菜肉汤,再蒸几个荠菜团子,让大家解解腻。”
一家人忙忙碌碌几天,家里的两个柴房都码得整整齐齐,柴火堆得快到屋顶,烧一年也不成问题。地窖里更是拥挤,干蘑菇、板栗、山核桃、野菜干堆得满满当当,连下脚的地方都快没了。屋檐下挂着几十条腊肉和香肠,还有处理好的野鸡、野兔子,风一吹,肉香飘得老远。
阿爷打开粮仓,看了看里面的粮食,又摸了摸怀里的银子,当即拍板:“老婆子,明日带上十两银子,咱们全家都去镇上,多背些粮食回来。今年雪大,得多存点白面和糙米,再买些盐和糖,这样过冬才踏实。”
阿奶笑着点头:“我早就想着去镇上了,还得给孩子们买些针线,他们的棉袄还得缝几针呢。”
永祥一听要去镇上,立马蹦起来:“我也要去!我要吃镇上的糖糕!”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满院的温馨,连晚风都带着暖意。
鸡叫三遍,一家人就收拾妥当往镇上赶。大伯背着装着柿饼的背篓,阿爹则背着一背篓干菌子——准备去要镇上换了钱买过冬的米面盐巴。
到了市集,阿爹先把干菌子送到酒楼,掌柜柜的一看就乐了:“正愁冬季没什么菜,又是好东西!这背篓菌子给你五百文,下次有还送来!”
阿爷阿奶则去街角卖柿饼,路过的人闻着甜香就围过来,一个大婶蹲下来拿起一个柿饼,闻了闻说:“这柿饼看着就甜,多少钱一个啊?”
阿奶笑着回话:“不贵,两个铜板一个,您要是多买些,给您算便宜点,回家给孩子当零嘴正好。”大婶一听,立马点头:“那给我称二十个,正好给家里孩子们分着吃。”一会儿就卖完了一背篓,换了四百多文。
卖完东西,一家人直奔粮店。阿爷对掌柜的说:“家里人多,要一百斤白面,八百斤糙米,再来二百斤精米。”掌柜的一边装白面一边说:“您这买的可不少啊,够吃大半年了。”
阿爷笑着说:“家里十几口人呢,冬天山里下雪封山,多存点放心。麻烦您帮着多装几个小袋子,等下家里人一人背一袋。”
掌柜的连忙应道:“没问题,这就给您装。”掌柜的麻利地装完袋,算账道,“给你们抹个零给7两银子就好。”
阿奶付了钱,和掌柜的说“掌柜的等下我们再来背走,粮食先放你这。”
接着又去小姑家的杂货铺,给小姑家带了不少干菌子,干野菜,还有几条腊肉,香肠,柿饼等。小姑接过腊肉,笑着对阿奶说:“娘,你们也太客气了,还带这么多东西来,你们留着过冬多好。”阿奶拉着小姑的手说:“闺女,都是去山上囤的,你在镇上也不容易,这些野菜干泡着吃,冬天也能添个菜。”
小姑连忙去屋里拿盐巴:“娘,你们带些盐巴、酱油回去这个冬天就不用出山了。”小姑赶忙塞几斤盐巴和2斤红糖还有酱油、醋给阿奶。阿奶又给孩子们买了些糖糕,永祥捧着糖糕,笑得眼睛都眯了。最后去布店买了点些针头线脑。
回程时,每个人背篓里都是满满的粮食阿奶也背着半袋糙米,对永祥说:“你慢些走,糖糕别吃太快,小心噎着。等回家,我用新白面给你做馒头吃。”
永祥眼睛一亮,加快脚步:“真的吗?那我现在就少吃点糖糕,留着肚子吃馒头!”
阿爷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笑出声:“这孩子,就知道吃。”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