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院子里晒的那些山货刚收进竹筐,阿奶就搬了个小矮桌放在灶房门口。月妍早把泡了快一个钟头的山楂捞出来了,攥着块干净的粗布巾,挨个把山楂表面的水擦干,手里捏着圆滚滚的山楂转来转去,眼睛瞪得溜圆:“阿奶,山楂核我都挑干净啦,一个坏的都没有!咱先试试做冰糖葫芦呗?”
阿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摸出大伯提前削好的细竹签:“就先串冰糖葫芦,这活儿得趁山楂新鲜做才好。串的时候挑那些个头差不多、颜色红的放一串,顶端带点蒂的搁两头,这样看着整齐,卖的时候也招人喜欢。”
月妍捏了颗最大的山楂,对着竹签尖轻轻一戳,山楂果肉紧实得很,得稍使劲才穿得过去。她屏住气慢慢推,生怕戳歪了把山楂弄坏。杏丫姐手法就熟多了,手指头飞快地动着,山楂一颗颗顺着竹签排得整整齐齐,间距都一样。没一会儿,二十几串红彤彤的山楂就串好了,往稻草上一插,看着就流口水。
灶房另一头,大伯娘已经把粗瓷碗里的白糖倒进锅里,加了半碗清水,灶膛里只留了点小火。“熬糖得有耐心,火大了就苦了,火小了挂不上糖霜,得盯着它慢慢变样。”她拿着竹铲顺时针轻轻搅,锅里的糖水一开始是透亮的,渐渐冒出细密的小泡泡,颜色从透明变成浅黄,空气里慢慢飘出甜甜的焦香味儿。
孩子们都凑在旁边,踮着脚盯着锅里,连喘气都放轻了。直到大伯娘舀起一勺糖,往下一淋能拉出半尺长的细糖丝,掉在地上“啪”地一下就凝成脆片,这才停下。阿娘赶紧把串好的山楂递过去,大伯娘手腕一转,山楂串在糖锅里稳稳打了个滚,每颗山楂都裹上了一层厚薄均匀的糖衣。她飞快地拎起来,手腕轻轻一抖,多余的糖汁滴回锅里,立马把串儿放在抹了熟油的青石板上。刚放一会儿,糖衣就凝了层白霜,太阳一照,亮得晃眼。
冰糖葫芦刚晾好,阿娘又端出另一盆山楂。大伯娘在锅里倒了和白糖一样多的水,喊杏丫把火调小点儿,拿着铲子在锅里轻轻搅,直到白糖全化了。等糖水烧开,就不搅了,让它自己熬着。
糖熬得差不多了,大伯娘立马叫杏丫把灶火灭了,倒进沥干水的山楂,快速用铲子翻拌,让每颗山楂都裹上糖汁。就这么一直翻,等到锅里温度降下来,山楂表面的糖汁凝成了白霜,这就是山楂糖雪球了——红扑扑的裹着层白霜,跟一颗颗小红玛瑙似的。
山楂糖雪球刚做好,阿奶又端来一盆山楂,倒进石臼里捣成泥。“这是做果丹皮的料。”她一边往山楂泥里撒白糖一边说,“糖得多放点儿,不然太酸,不好吃。”
捣好的山楂泥倒进刷了油的盘子里,用木刮板抹得薄厚均匀,端到院子里晒着。“得晒大半天,等表面干了翻个面,晚上收进厨房,明天就能揭下来切条了。”阿奶特意找块纱布把盘子盖严,怕苍蝇蚊虫落上去。
到了傍晚,果丹皮已经晒得半干了。阿奶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木盘上揭下来,铺在干净的木板上,切成两指宽的条,再用棉线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月妍拿起一捆就往嘴里塞,边嚼边喊:“阿奶,这果丹皮也太好吃了!酸甜酸甜的还筋道,越嚼越香!”桃丫攥着山楂糖雪球往嘴里塞,果肉绵绵的,糖霜甜丝丝的,嘴角沾了一圈糖粒,活像只小花猫,逗得大伙儿直笑。
晚上,一家人把冰糖葫芦、山楂糖雪球和果丹皮分别收进阴凉的厨房。冰糖葫芦用纱布盖好,怕软了不脆;糖雪球和果丹皮都装进陶罐,盖紧盖子封好。大家伙儿心里都盼着,明天赶集能去镇上卖个好价钱。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