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杏把最后一盆衣裳晾在院角竹竿上,木盆磕着青石板“当啷”一声,正好打断了门口婶子们的闲聊。
“婶子们先唠着,我回去烧火啦!”
才拎着空盆刚进院,就听见灶房里竹篮碰得轻响。
灶房里,阿奶正坐在小板凳上择野菜,竹篮里的马齿苋还带着露水潮气,枯黄的根须在脚边堆了一小撮。
“刚在院外听见你张婶说,前几天有货郎从南山那边过,说镇上的粮食又涨价了。”阿奶手指飞快掐掉菜梗老皮。
姜月妍搭话道:“要是能进青龙山打点野味,家里也能改善下生活。”
阿奶却接过话头:“可别想那事儿,去年李猎户在青龙山边上都听见老虎叫了,那山里可不是闹着玩的。”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还混着锄头撞地的闷响——是爷爷和爹他们从地里回来了。
永平哥扛着锄头,裤脚沾着湿泥,一进门就喊:“阿奶,今天在西山边挖着几棵野山药,晚上加个菜!”说着就从背篓里掏出几截粗山药,表皮还裹着新泥。
大伯娘赶紧迎上去接锄头,瞥见他手肘蹭破了皮,转身从灶台上拿了罐自制的草药膏:“西山那片矮坡滑得很,下次可得当心点。”
爹蹲在院角洗手,眼睛望着远山叹气道:“西山的野菜也快被村里人采光了,往后怕是得往东边挪挪。”
天慢慢黑下来,灶房里飘出红薯的甜香和野菜汤的鲜味儿。大伯娘把蒸好的红薯摆进粗瓷碗,一家人围坐在矮桌旁。
阿奶先掰开烫手的红薯,金黄的瓤冒着热气,递了块大的给姜月妍:“妍丫头,这红薯是东边坡上摘的,可甜了。”
姜月妍轻咬一口,烫得微微咧嘴,却舍不得松口。软糯的红薯在嘴里慢慢化开,那点天然的甜味儿,足以驱散连日来野菜杂粮带来的寡淡。在这食不果腹的时代,能吃上这样一口饱暖香甜的东西,已经是连想都不敢多想的顶级美味了。
大伯端起粗瓷碗,喝了一大口山药汤,脸上满是满足说道:“这山药炖得可真绝,入口就化,烂乎乎的,比去年在南山脚挖的那些还香上三分!”
说着,他夹起一块山药细细嚼着,眼神飘向门外远山,又道:“要是咱这打猎的手艺再厉害些,说不定能去青龙山上碰碰运气,套只肥野猪回来。那肉炖着吃,油水足,正好给你阿奶补补身子,她老人家最近总说没力气。”
大伯娘正低头扒饭,听见这话手里的筷子顿了顿,连忙夹了一大筷子翠绿的野菜往大伯碗里塞,满是担忧的说道:“当家的可别瞎念叨这话!野猪再值钱,能有一家人平安金贵?青龙山多险啊,听说前些年还有猎户栽在里头,咱可不能冒这个险。”
坐在一旁的永平哥扒拉饭的动作也停了,连忙附和着点头,还不忘帮腔:“就是爹,娘说得对。冒险的事儿咱不能干。”
他想了想,又笑着补充道:“前几天我去东山割草,还看见山坳里长着几丛酸枣呢,绿油油的挂了不少果子。等再过些日子熟了,我摘一筐回来,洗干净给阿奶泡水喝,酸甜解腻,她肯定爱喝。”
阿奶听着儿女孙辈的话,嘴角一直挂着笑,时不时往孙辈碗里添块山药。窗外天彻底黑透了,远处山林的影子藏在夜色里,静得只剩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灶房里的说话声、碗筷碰撞声混在一块儿。
姜月妍看着桌上冒热气的饭菜,望着家人的脸庞,忽然觉得,就算粮价涨了、野菜难采,只要一家人守在一起,日子就过得特踏实。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