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经常会想起妈妈伤心难过,清秋每天争分夺秒地学习,尽量不给自己留有空闲时间,加之有刘柳和张国良陪伴和安慰,她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就连不苟言笑的历史老师也对她常露微笑频频点头。
正在清秋学习成绩有点起色时,爸爸外出打工前种下的2亩莴笋到了采卖的时候,眼看就要废在地里,爸爸不在,清秋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弟弟妹妹的生活费也没有了,为了能把莴笋卖出去,弟弟妹妹能顺利上学,清秋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到县城的几个农贸市场考察价格,在得知每斤莴笋能卖3角钱时,清秋喜出望外,要知道这远比在本村卖给商贩高出了两倍的价,并且在本村家家菜园里都会种点自己吃,也就不需要买,除了偶尔有几个低价收购的小贩购买外,基本卖不出去。
向家坝因为气候条件好,水源丰富便利,向来有种莴笋、包菜、番茄等蔬菜的习惯,种出来的蔬菜都是靠人力背到县城里去卖。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清秋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种菜、卖菜。
早在清秋还在上小学时,基本每个周末就是在菜地里度过的,一到周末,爸爸妈妈趁着孩子们在家照管家务,就到集市上卖菜,清秋负责带着弟弟妹妹给菜园浇水、割猪草、放牛等。
清秋最喜欢的是放牛,因为放牛时,她可以边写作业边放牛,牛儿吃饱时,她的作业也写完了。
而浇菜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水源点离地远,每次都要用管子从几百米远的地方引水到菜地,水的压力不够,流得很慢,清秋不得不用桶接水,接满一桶再用瓢舀了浇菜。每次浇菜,清秋只有利用等着接水间隙的零碎时间写作业或者背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所以清秋的成绩都很好。
那时清秋就帮着爸妈背菜走路到县城去卖过。
她还记得第一次进城卖菜时的情景,那是清秋上六年级的寒假,爸妈打算连夜赶路到县城去卖莴笋,在摘莴笋时不小心摘多了,就让清秋背上一起去。
凌晨1点,清秋和爸妈每人背上一筐莴笋,拿着家里唯一的一支手电筒出门了。
妈妈提前告诉过清秋,这一路要走7个多小时的山路,翻过5座山才能到达县城。
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清秋背着40斤莴笋,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大人的脚步,刚出门时是平路,清秋并没觉得艰难,等到开始爬山,清秋就感到吃力了,不一会额头就开始冒汗,随着坡度的加大和距离的增长,清秋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可是看着爸妈还没歇脚的打算,又走了一段路,清秋已经跟不上爸妈的脚步,落在后面一截,并且落的越远,爸爸手里的手电光越照不到她。
“扑通”一声,清秋被一个石头绊倒,狠狠地摔在地上了,一整筐的莴笋压着她,伴随着她哎呦的叫声,父母急忙赶了过来,搬开背篓,拉起了清秋。
清秋抽噎着,用手抹了一下疼痛的牙齿和嘴唇,她的嘴唇被磕破了,吐出了一大口鲜血,上门牙也磕断了一半,疼得清秋两眼直冒金星,爸妈心疼不已,可是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是把清秋背篓里的莴笋分摊了一些,坐下休息了一会后,又不得不继续前行了。
天亮后,清秋和爸爸妈妈到了县城,一晚上的连夜赶路和摔伤,清秋已经筋疲力尽,一歇下来,已被汗水浇透的衣服和头发裹着她的身体,清秋被冻得瑟瑟发抖,好在那天的莴笋很好卖,不一会就卖完了。
爸妈带又冷又饿的清秋来到小吃店买了碗米线,可是清秋嘴唇肿胀起来,根本张不开嘴吃东西,最后只用饮料管喝了一点豆浆就跟着爸妈迈上了回家的路。
想到第一次进城卖莴笋的情景,清秋对卖莴笋有了打算。清秋回家和弟弟妹妹们商量,让弟弟妹妹们把莴笋采摘了找进城的拖拉机拉到县城,她利用课余时间到街上摆摊卖莴笋。
周六中午,提前约好的村里的拖拉机把莴笋拉到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清秋已提前和小卖部老板商量好,借用小卖部门口空地堆放多余的莴笋,顺便请小卖部老板帮忙看着。她打算先背一筐到农贸市场门口卖完一筐,再回来背一筐去卖。
以前妈妈教过清秋怎样吆喝,怎样称秤,也教过她讨价还价的技巧,但这次她要独立面对,还是有些紧张。
“莴笋,向家坝莴笋,三毛一斤”,“莴笋,向家坝莴笋,三毛一斤”,清秋学着妈妈卖菜的样子吆喝着。
“看着挺新鲜的,给我称两棵”,一个大婶捡起了两棵莴笋剃了几片叶子递给清秋。
清秋把莴笋放在秤盘上,左手一提秤杆上的扣钩,还没等右手把好秤杆,秤杆上的秤砣噼里啪啦掉到地上,秤杆翘起来时还弹到了清秋的脸上,越紧张越出错,清秋红着脸捡起秤砣套在秤杆上,左手提起秤,右手小心翼翼地拨动秤砣,努力找平秤杆,移动多了秤杆会往下,秤砣就会往下掉,移动少了,秤杆又往上翘,终于秤杆平衡了,清秋对着秤杆上的银。
“2斤2两,就算两斤了,您给6毛钱就行。”
“小姑娘还挺会做生意嘛”,大婶得了便宜,给了钱,高兴地拿着莴笋走了。
清秋趁着没人买的时候,赶紧练习称秤,避免手忙脚乱出错。她一颗一颗地秤莴笋, 1斤1两,1斤2两,1斤3两,9两,多秤几棵后,清秋发现,每棵莴笋的重量基本都在一斤左右,于是她有了一个想法,反正1斤多出的1两2两也不好找钱,不如就按棵卖,这样还省去称秤的时间。
说干就干,“莴笋,向家坝莴笋,三毛一棵”,“莴笋,向家坝莴笋,三毛一棵……”
别人按斤卖,清秋按棵卖,操作简单又好算账,她的吆喝声引来了几个人,他们围着筐挑选大一点的莴笋,然后给钱。
越来越多的人围着清秋的筐挑拣莴笋,不一会儿,清秋背来的莴笋就卖完了,剩下几个被捡剩的小的,清秋也搭着大点的莴笋送给了客人。
她回小卖部又背来一筐,有了经验的清秋,这回不再手忙脚乱,她灵活地处理出现的问题,在客人嫌莴笋小时,她就搭上一个更小的莴笋,在遇到没有零钱找给客人时,她就用一棵莴笋代替。一个下午的时间,清秋卖完了拉来的所有莴笋。
又饿又累的清秋来到小吃店里,点了一碗米线,在等米钱的间隙,她仔细清点了今天卖莴笋的钱,足足有123块6毛。
有了经验,清秋不再为卖不出莴笋而发愁了。
于是她决定先回家把莴笋弄来卖了再回学校上学。
清秋用了四天时间,带着弟弟妹妹把地里的莴笋全部弄到县城卖出去了,一共卖得820元钱,足够姐弟4人本学期的生活费。
喜欢一株沙漠里的仙人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一株沙漠里的仙人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