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仲夏,节至端午。长安古城褪去春衫,裹满榴花艳色,渭水汤汤如碧绸蜿蜒,自西向东横贯京畿。
是日天色未曦,河畔已喧声如潮,自通化门至渭桥沿岸,青石板路被往来人足磨得发亮,连树梢枝桠间都缀满了孩童系着的五彩丝绦。
起居郎陈裕奉诏筹备节宴,三日前便率属官沿渭水南岸辟出三里长堤,五百余张朱漆长案依次排开,案角皆插着艾草与菖蒲,碧叶凝露,清香满堤。
案上珍馐果品更是引人流涎:
岭南荔枝自驿道快马兼程而来,盛在雕花冰鉴中,颗颗如丹珠饱满,咬开时汁水清甜仍带晨雾气息;
儋州贡来的椰实垒成三尺翠塔,剖出的椰肉莹白如雪,椰汁盛入玉碗,饮之解暑沁脾;
西北蜜梨产自凉州沙苑,果皮薄如蝉翼,果肉莹白如玉,咬下时满口蜜香;
青州蜜桃则艳若丹霞,绒毛轻覆,掰开时桃汁顺着指缝滴落,引得围观孩童频频踮脚。
更有西域大宛进贡的翡翠西瓜,外皮墨绿间翠纹,切开来瓤如琥珀,籽若黑珠;金黄哈密瓜则剖成月牙状,瓜瓤绵密如蜜,甜香飘出数丈远,引得蝴蝶绕案翩跹。
河面上十五艘龙舟早已整装待发,舟身皆髹朱漆,绘着云纹水浪,舟首金龙昂首翘尾,龙鳞以金箔贴就,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舟中健儿皆着短打,赤着臂膀,古铜色肌肤上肌腱虬结,手中船桨浸在水中,只待号令便要劈波斩浪。
巳时三刻,远处传来鸣锣开道之声,御驾仪仗自东宫而来,明黄伞盖下,刘禅身着赭黄常服,腰系玉带,面容温煦。
车驾行至堤岸,他掀开车帘眺望,见围栏外百姓密密匝匝,老幼妇孺皆踮足望向案上珍果,眼中满是渴慕却不敢近前,当即敛了笑容,沉声道:
“端午乃天下同乐之节,朕居上位,岂能独享百果而令百姓空自仰观?”
一旁陈裕闻言大惊,忙屈膝跪地,额头抵着青石道:
“臣虑事不周,只念及陛下仪仗威严,却忘了与民同乐之本,请陛下治罪!”刘禅抬手免其罪,命道:
“速开备用仓廪,将凉茶、艾糕、蜜饯分装入竹篮,再将案上珍果尽数散与百姓,不得有误。”
陈裕领命起身,忙唤来三百侍从,自堤岸后侧仓房搬出数十箱艾糕——此糕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裹着豆沙或枣泥,蒸得软糯香甜;又抬出大桶凉茶,以薄荷、甘草熬煮,盛在粗瓷碗中清凉解渴。
侍从们手捧竹篮穿梭于人群,将吃食递到百姓手中,霎时欢呼声如浪涛般席卷长堤。有白发老者接过蜜梨,颤巍巍咬了一口,浑浊的眼中滚下泪珠,对身旁孙儿叹道:
“老汉活了七十载,经了三朝天子,从未见君王与庶民同食同乐,今日才算见着了真太平啊!”
刘禅立于御座上,见百姓笑逐颜开,孩童捧着艾糕奔跑嬉戏,也不禁露出笑意。
午时正,三声号炮响彻云霄,震得渭水波纹荡漾。龙舟竞渡正式开始!
十五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船桨齐挥,水花飞溅如碎玉倾盆,落在健儿们身上,却更添几分劲气。舟中鼓手赤膊击鼓,
“咚咚咚”的鼓声与岸上欢呼声交织,震得人热血沸腾。
起初,居中一艘赤龙龙舟遥遥领先,舟中健儿动作整齐划一,船桨入水如闪电。
谁知行至中流,右侧一艘青盖龙舟突然加速,舟首壮汉手持鼓槌奋力敲击,鼓面被震得嗡嗡作响,竟将一根鼓槌生生打断,他却毫不在意,换了根鼓槌继续猛击,口中还高声呐喊助威。
青盖龙舟如蛟龙探海,转瞬便超越赤龙龙舟,引得岸上百姓呼声震天,连端坐于御帐中的诸葛亮也捋着长髯,不禁抚掌称妙:“此等气势,真乃我大汉子民之勇!”
最终,青盖龙舟率先冲过终点,舟中健儿纷纷抛帽欢呼,跳入渭水中嬉戏。
刘禅亲自走下御座,赐头名队伍黄金百两、御酒十坛,又命画院待诏即刻挥毫,绘《端阳竞渡图》以记录这盛事,待日后存入秘阁,传之后世。
直至暮色染红渭水,夕阳将龙舟金鳞染成暖橙,銮驾才在百姓“万岁”的欢呼声中缓缓返回未央宫。
甫入宫门,便见内侍总管跌跌撞撞跑来,脸色发白却难掩喜色,跪地奏道:
“陛下!蔡贵妃、夏贵妃同时作动,产婆已入椒房殿待命,太医令也已在殿外候着了!”
刘禅闻言,不及更衣,忙解下玉带,大步直奔后宫。
椒房殿外,宫人捧着热水、锦帛穿梭不息,脚步匆匆却井然有序。东殿与西殿珠帘低垂,帘内隐约传来贵妃们的痛吟,间或夹杂着产婆的安抚声。
太医令躬身立于殿外,见刘禅到来,忙上前禀报:
“二位娘娘胎位皆正,气息平稳,只是双凤同时临盆,此等情形实属罕见,臣已命人备好参汤,随时为娘娘补气血。”
刘禅点头,立于两殿之间,眉头微蹙,神色间满是关切。忽闻东殿传来一声清亮的啼哭声,划破了宫苑的宁静。
片刻后,产婆抱着襁褓快步走出,跪地喜报:
“恭喜陛下!蔡贵妃诞下公主,公主粉雕玉琢,哭声清亮,是个有福的!”
刘禅刚伸手接过襁褓,西殿又传来一阵更为洪亮的啼声,如幼虎啸林。
另一产婆也抱着襁褓出来,笑容满面:
“陛下大喜!夏贵妃喜得皇子,皇子天庭饱满,啼声有力,将来定是栋梁之材!”
霎时,未央宫钟鼓齐鸣,钟声浑厚,鼓声欢快,传遍整个皇城。刘禅一手抱着公主,一手抱着皇子,看着襁褓中女婴面若粉桃,眉眼弯弯,男婴虽闭着眼,却仍在挥舞小拳头,喜不自胜。
宫人、太监纷纷跪地贺喜:“恭喜陛下!龙凤呈祥,此乃社稷之福,天下之幸啊!”
当夜,尚书台烛火通明,刘禅虽面带倦色,却毫无睡意。他一面批阅奏章,一面命宗正寺择吉日为皇子、公主行册封礼,又叮嘱内侍好生照料二位贵妃与婴孩。
忽有侍卫疾步而入,双手奉上一封文书,禀道:
“陛下,东海六百里加急,是水军副都督诸葛恪的瀛洲奏报!”
刘禅忙放下朱笔,拆开奏疏细读。
原来诸葛恪返回瀛洲后,遣船队分南北两路探索,竟有了惊天发现。
北上船队穿越东海浓雾,行至数千里外,见一座巨岛(今北海道)横亘海中,岛上松柏参天,高耸入云,林间溪流潺潺,沿海渔获丰饶若神赐,鲑鱼、鳕鱼群聚,渔民一网便能捕得数十斤;
船队再北行数百里,又遇一座更大岛屿(今库页岛),岛上白桦林连绵无际,秋风一吹,如银海翻波,林间麋鹿成群,驰骋时似乌云掠地,还有黑熊、狐狸等兽类出没,资源极为富庶。
南下水师则寻得一串珍珠般的岛屿(今琉球群岛),岛民皆穿秦汉旧服,男子束发着短褐,女子梳双鬟着曲裾,言语间仍带古汉语韵味。
更令人惊叹的是,岛民竟仍用篆书在竹简上记事,见了汉家船队,初时惶恐,后见水师无恶意,便奉出岛上特产的珊瑚、珍珠,跪地称臣。
诸葛恪在奏疏中详陈:
“北二岛虽气候严寒,然资源极丰,巨木可建楼船千艘,渔产可养军民数万;
南琉球群岛虽岛屿小巧,却地处东海与南海交汇处,若在此设船坞、驻水师,便可掌控两海咽喉,杜绝外敌侵扰。”
刘禅读罢,沉吟片刻,取过朱笔批注:琉球岛民习性近汉,赐稻种、农具,遣农官教习先进耕织之法,令其安居乐业;
北海二岛土着尚处游牧之态,北地苦寒难改其性,不如将其全数迁居中原,分至各州郡,教其农耕、礼仪,以汉化之。
其地则设军屯,养马练兵,为我大汉北疆添一道屏障。
这番批注,既有怀柔之策,又有长远考量,确非寻常君主所能参透。
批阅既毕,已是月过中天。刘禅起身揉了揉眉心,信步走至檐下。夜空中星河璀璨,银河如带,恍若白日里渭水河畔的龙舟灯火仍在眼前闪烁。
忽闻东、西两殿传来婴孩的啼哭声,一清亮一洪亮,相互呼应,他不禁莞尔——这四海升平的画卷,正等着这对龙凤胎,用新墨添上更绚烂的一笔呢。
正是:
渭水欢歌动九重,瀛洲捷报破长风。
双婴啼落天边月,照见新程万里通。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