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夏,江陵城,蜀汉丞相府。
江陵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荆襄大地上,新一轮的风暴正在酝酿。
诸葛亮欲提精兵北上之际,费祎遣派的快船溯江而上,带来了特殊的“战利品”:被俘的东吴大将诸葛恪与魏将王濬。
快船一靠岸,二人即被严密押解入城,投入丞相府特设的静室。诸葛亮深知此二人皆乃敌国柱石,死硬难服,然招降乃惯例,亦是窥探敌情、彰显仁德的契机。他决定先见王濬。
侍卫将王濬带入。这位魏国名将之子,虽身陷囹圄,甲胄残破,眉宇间却仍有一股不屈的英气。诸葛亮端坐主位,神色平静,开门见山:
“王将军,此番亮侥幸得胜,实赖天时(北风相助),非战之罪,更非将军之过。
今我大汉明主在位,贤臣辅弼,带甲百万,疆域万里,将军雄才,若肯弃暗投明,归顺汉室,亮必奏明天子,委以方面重任,不吝封侯之赏。”
王濬闻言,嘴角泛起一丝苦涩,深深一揖,声音低沉却坚定:
“丞相美意,濬心领。然为将者,战败被俘,旦夕而降,恐为天下英雄耻笑,玷污先父王昶清名。更何况……家眷尽在寿春,魏主曹芳猜忌刻薄,濬若降蜀,阖门老幼,必遭屠戮……”
他抬起头,眼中是家国难以两全的痛楚。
“此身不足惜,唯累及亲族,濬百死莫赎。”
诸葛亮目光如炬,直视王濬:
“将军忠义,亮甚钦佩。然不降,则军法无情,立时身首异处。将军三思!”
王濬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复又睁开,决然道:
“忠孝难全,唯死而已。濬……愿引颈受戮,以全臣节!”
厅中一片寂静。诸葛亮沉默片刻,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赞赏,缓缓道:
“好!不愧为太原王氏之后,王昶之子!这份骨气,亮敬重!”
诸葛亮转向左右侍卫:
“将王将军暂且押入大牢,好生看管,勿得怠慢。待他日,大汉一统寰宇,四海澄清之时,再行释放,还其自由。”
王濬被带下,背影挺直,步履沉稳。
接着被押入的是诸葛恪。这位东吴的权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的亲侄,虽身为阶下囚,却依旧昂首挺胸,神态倨傲,仿佛不是被俘,而是来做客。
“元逊(诸葛恪字),别来无恙?”
诸葛亮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此位,叔父已为你设下多时了。”
孔明指了指堂下早已备好的客座。
诸葛恪毫不客气地坐下,嘴角挂着一丝讥诮:
“有劳叔父挂念!建业城中,小侄亦为叔父常设此位,日夜盼叔父大驾光临!”
诸葛亮不以为忤,单刀直入:
“元逊,东吴经此一役,精锐折损四五万,楼船艨艟沉毁百艘,元气大伤,断难久持。大势已明,何不弃暗投明,归顺大汉?叔父必保你前程无量。”
诸葛恪闻言,非但无惧,反而发出一声嗤笑,傲慢之色更甚:
“归顺?叔父可知我在江东是何等身份?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更受封阳都侯,位极人臣!敢问叔父…”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诸葛亮:
“伪帝刘禅,若能裂土封疆,划江而治,予我王爵,元逊……即刻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话语中充满了赤裸裸的挑衅和对蜀汉朝廷的轻蔑。
诸葛亮脸上的温和瞬间敛去,取而代之的是冰霜般的冷峻。他猛地一拍案几,声如雷霆:
“放肆!败军之将,阶下之囚,安敢如此夸夸其谈,妄议天子?!不杀汝等,已是吾主刘禅天恩浩荡!念在同宗血脉,亮亦仁至义尽!休再多言!”
诸葛恪被这突如其来的厉喝震得一滞,脸上红白交替,但兀自强撑着傲慢的神情。诸葛亮不再看他,厉声喝道:
“左右!将此狂悖之徒押下,投入大牢!”
待诸葛恪被强押下去后,诸葛亮对负责看守的甲士和狱卒头目郑重叮嘱:
“此二人,虽为敌将,然皆世之英杰。务必好生看管,供给上等酒食,不得动用私刑,更不可折辱。彼等性命,关乎大局,日后或赎或换,自有大用!若有差池,军法从事!”
甲士狱卒凛然应诺。
看着二人被押走的方向,诸葛亮心中暗叹。他深知诸葛恪野心勃勃,桀骜难驯;王濬忠义刚烈,家眷为质。
此番招降,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亦是彰显汉室气度。二人不降,反在其意料之中,甚至暗赞其各为其主的骨气。
处理完俘虏事宜,宛城告急的烽火再次灼烧心头。诸葛亮不再耽搁,立即点起张嶷、胡济等将,亲率三万精锐,马不停蹄,火速北上驰援赵云。
与此同时,姜维、王平、孟获、廖化所率的南征大军,历经苦战,已成功攻陷交趾龙编,彻底平定了这片烟瘴之地。正当姜维踌躇满志,准备挥师北上,配合诸葛亮夹击襄樊魏军之时,来自江陵的丞相军令已先期抵达。
军令明确:
南征大军不必北上襄樊,即刻转锋东北向,趁吴国新败于荆州、元气大伤之际,出其不意,袭击其腹心之地——庐陵、豫章诸郡!
姜维得令,精神大振。他迅速做出部署:令稳健持重的老将廖化,率一部兵马留守龙编,镇压交州残余势力,安抚地方,确保后方稳固。
他详细向廖化交代了守城方略、粮秣转运及羁縻当地土司等要务。
龙编城头,汉军旌旗猎猎作响。大军在此休整了十数日,补充粮秣,医治伤员,士气高昂。
当大军原路返回南征出发地——桂阳城时,已至仲夏时节,南方的烈日已显毒辣,空气中弥漫着湿热与草木的繁盛气息。
姜维清点桂阳军马,除留守交州各城市、关隘等外,还剩3万余人,随军同归将领亦有:王平、霍弋、孟获、马谡、黄崇等将,此次南征未折一将,唯损兵士万人,亦招降、新募士卒万人,皆用于守城,待夏粮丰收后,姜维大军即行攻伐吴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