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司马懿抵御完赵统在河东郡的袭击后,班师回京城。
休整数月,忙与州泰、尹大目、司马昭、钟会等将编练新军。
一日太极殿朝会,太后临朝听政问计于众文武:“今诸葛亮于宛城与曹爽部交战,胜负犹未可知,夏侯威新败,宛城如若被诸葛亮攻下,则洛阳危已!,众文武有何妙计破敌?”
太尉蒋济:“可让太傅司马懿领军绕后偷袭诸葛亮大营,宛城之围必解!”
“还可休书一封至东吴孙权,让其奇袭江陵。”司徒高柔说道。
司马懿:“两者皆不可,我如率军攻诸葛亮大营,诸葛老妖必先撤围,全军袭杀我部,我部仅三四万人马,如何抵挡?宛城守将与末将积怨颇深,必坐山观虎斗,不会援救,届时恐为他人做嫁衣尔!
原先洛阳城抽调潼关2万士兵拱卫京畿重地,现魏延已领四万余兵马猛攻潼关,潼关守将郭淮数度让微臣驰援……若潼关有失,汉将魏延必长驱直入,洛阳亦不可保也!
江东孙权于荆南、交州屡屡跟姜维、王平等部交战,英勇可嘉,但屡战屡败。现东吴虽主力犹存,然亦损兵折将,大半个交州已被蜀国夺取。水师亦折损三四十艘楼船,军师将军诸葛恪竟逃于儋郡,交州牧吕岱更是避难于龙编,可笑可叹!
现蜀国已在番禺、合浦港伐林造舰、整军备战,欲从海路袭击东吴数千里海疆,东吴现已是自守不足,何谈进攻江陵?”
“太傅有何计策?”郭太后眼巴巴地看着司马懿。
今新军编练3万初成,可留于洛阳防守。
洛阳现有旧军精锐3万外加邓艾军1.5万,潼关守军2万合计近七万人!当西出潼关,一鼓作气拿下魏延潼关前三座大营,而后攻克西京长安,进而收复雍凉,蜀国攻势可破也!”
郭太后:“魏延亦有大军4万余,又有坚固营寨驻守,太傅可拔之?”
司马懿:“天下我只惧诸葛老妖,魏延虽略有小慧,然不足为虑尔!”
郭太后又问:“如诸葛亮大军抢先一步攻克宛城,敌军进逼洛阳,该当如何?”
司马懿:“我料宛城桓范能再坚持半年至数年,如诸葛亮侥幸攻克宛城,进逼洛阳前,微臣必当回救!
司徒高柔遣人出使东吴之计亦可实行,让孙权佯攻蜀国荆州、交州一郡即可,牵制蜀军兵力与注意!成都最近天降陨石,必是蜀军噩兆!我军定当胜出!”
众人连连惊叹!司马懿之妙计。
司马懿旋即在大殿调兵遣将:
高柔、蒋济、钟会、司马师、司马昭率3万新卒等固守洛阳,日夜操练。
自己,邓艾,州泰,尹大目领4.5万精锐老兵开赴潼关前线,汇合郭淮守军2万,与魏延一决高下!
司马懿回到府邸,准备细软将欲动身,司马师、司马昭劝父亲:“君父已年近7旬,体弱多病,还是孩儿替父亲前往潼关吧。”
司马懿斥责道:“洛阳太极殿内,郭太后前,决断岂是儿戏?况魏延久经沙场,沉稳老练,自持武勇,略有小慧,连诸葛亮亦让其三分,尔等去会魏延,吾恐皆为其刀下亡魂。
吕尚姜子牙、诸葛亮年愈七旬仍领军作战,吾年方六十九,有何不可?师儿、昭儿!洛阳三万新军仍多需操练,为父就托付给你们了!”
看来,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却说赵统、张遵裹挟着魏国俘虏,以魏使何桢为向导,继续向北沿黄河谷地行进,黄河水愈加奔腾汹涌,河水夹杂着泥沙,浑浊不清(东汉时期黄河就已经浑浊了,比如《汉书》有云“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又行了八九百里路,谷地豁然开阔,终于抵达一水草风美草原(鄂尔多斯盆地),时值250年7月初,翠绿草场一望无际,天空是如此蔚蓝,如同一颗无暇之浅蓝宝石,羊群马儿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着一尺多高的草,偶尔见水泡里游鱼在窜动,天上飞鹰在鸣叫……此处真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何桢道:“此草原实为大型盆地尔,纵横约四五百里,北为阴山山脉,南是黄土高原(现今分为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如再沿着黄河往西行百里,可达秦朝北击匈奴后所设立之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郡再往西三百里即是河套平原,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冠军将军霍去病反击匈奴后建立之朔方郡……,
东汉末年,因国力衰微,囊括此盆地在内,上述疆土现已全被鲜卑、羌、氐等北胡占据,此各北胡部族,或相互攻伐,或连横起来对抗大魏朝廷,伺机破关入城劫掠,如魏武帝等虽有心经营,然终归无力也……”
赵统对何桢曰:“带我等去与洛阳朝廷交恶之部落,勿要阴使诡计,六百余人性命皆掌握在我等手中!”
此时赵统散在四周的哨骑探报,人马刚进入该草原,四面八方就有胡骑跟踪尾随……敌意甚浓……
何桢道:“无虑,此胡骑亦为监视哨尔,将军所率4000余精骑战力非同小可,在此盆地里可驰骋无阻也!”
赵统乃命各哨骑仅维持警戒,勿率先击发箭矢,以致结怨北胡……
赵统等人又向西沿黄河行三十余里,遇一胡人部落,胡人大惊,以为大魏朝廷派大军前来围剿。
张遵与何桢及魏国使团翻译急忙前去洽谈,胡人见汉军刀枪入鞘,未张弓搭箭,心稍安。
一番交谈后得知,此部落为北羌人部落,全族男女老少共三四万人,逐水草而居,为首族群首领同意贸易:一两黄金可换一匹骏马,五两黄金便可招募一北羌骑兵,该部落可供500余名北羌骑兵……
魏使何桢见赵统欲招募北胡骑兵攻击魏境,拒充当翻译,一字不吭,然魏国使团亦混杂有意志不坚、见风使舵之徒,为讨好汉军主帅赵统,早已投靠汉军,担当翻译,与北羌部落交涉。
张遵略有智谋,凡投靠大汉之魏人皆与原使团分开,避免斗殴等事发生,同时不断在俘虏间阐明汉皇耕者有其田,大汉国百姓生活富裕安康等等治理之现状。何桢喃喃道:“乌托邦尔,勿信之”。张遵亦不恼怒。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下章分解,谢谢……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