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司马懿将毕轨使团逐出洛阳后,洛阳与许昌的和谈仍断续维系了月余。
然曹爽欲保权位、司马懿要固朝局,双方在清君侧诛逆党的根本立场上毫不让步,数次磋商终至破裂。
时维季秋,许昌城外已筑起连绵营垒,各州郡勤王兵马次第汇聚,计有甲士八万余众,粮秣积储更达一百五十万担,栈房连绵数里,蔚为壮观。
曹爽遂于许昌大殿召集文武议事,殿内烛火通明,甲胄铿锵之声不绝。
爽按剑而立,目光扫过诸将,朗声道:
“今秋收已毕,仓廪充盈,将士饱食,马肥膘壮,军械亦已整备齐全!当令各州郡勤王之师即刻开赴洛阳,与司马老贼决一死战,匡扶魏室!“
话音未落,大司农桓范越众而出,拱手谏道:
“大将军且慢!今诸葛亮年逾七旬仍坐镇襄樊,麾下蜀军厉兵秣马,正欲趁我魏廷二分、同室操戈之际,坐收渔翁之利。大军进发洛阳之事,还望暂缓三思!”
曹爽闻言冷笑,摆手道:
“荆北新野诸城皆有邓艾镇守,其部四万精兵严阵以待,以逸待劳,诸葛亮纵有雄心,亦难轻取。何况现今吴蜀已在交州兵戎相见,诸葛亮若敢贸然袭我荆北,夏口陆抗必引吴军出击荆州腹地,届时他首尾难顾,岂能为患?”
“可......”桓范仍欲再劝,却被曹爽厉声打断:
“再者,洛阳城内百官将领的子女亲眷多被司马懿软禁,若不及时解救,恐遭其毒手!魏国分裂愈久,内耗愈烈,此事刻不容缓!我意已决,即刻发兵洛阳,枭斩司马懿,以泄心头之恨!“
殿内诸将见曹爽意坚,皆拱手称诺。魏帝曹芳遂亲赐曹爽天子剑与假节钺,许其便宜行事;又授桓范天子符节,命其参赞军机。
当日便点兵派将:以夏侯霸、夏侯威为先锋,统兵两万先行;曹爽与桓范自领中军三万为中坚;
曹彦、曹羲、李胜率后军两万余压阵,三军合计七万余人,浩浩荡荡向洛阳杀去。另命丁谧、毕轨、曹训分领御林军、禁军、虎贲军共一万五千人,留守许昌,稳固后方。
行伍出许昌城时,甲胄鲜明如霜雪,刀戟林立似森林,队伍绵延十数里,旌旗遮蔽天日,马蹄踏起的尘土弥漫旷野。
曹爽立马高坡远眺,见此雄壮阵势,不禁捋须自得,心中已浮现出与家人重逢的景象。
消息传至洛阳,司马懿不敢怠慢,急召文武议事。
此时洛阳城及城郊已集结兵马四万余,懿捻须沉吟道:
“曹爽以七万余众来攻,看似势大,实则军心不齐、调度无方,不足为惧。”
遂借郭太后懿旨,打起“清君侧、诛曹爽“的旗号,加紧布防备战。
部署既定:
令司徒高柔、镇西将军钟会领前军两万,于洛水北岸设拒马、布鹿角,扼守浮桥要道;自己与征东将军胡遵领中军两万,在城西扎营,距钟会军营不足五里,形成掎角之势,可相互驰援;
太尉蒋济与司马师、司马昭则坐镇洛阳城内,统领万余新募兵卒守备城池,同时督办粮草军械转运。
十日后,夏侯霸先锋军抵达洛水南岸,正欲伐木立寨、安设营栅,忽闻北岸鼓声大作。钟会竟亲率并州铁骑,趁霸军立足未稳,突然发起冲锋。
夏侯霸、夏侯威猝不及防,虽奋力挥戈抵挡,怎奈麾下将士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又无营垒可依,顷刻间阵脚大乱。
钟会军以逸待劳,铁骑往来冲杀,爽军死伤甚众,被迫退兵十里。幸得曹爽中军及时赶至,擂鼓反击,才杀退钟会的追击铁骑。
事后桓范清点伤亡,爽军折损千余人,钟会铁骑亦损失百余骑。
曹爽坐于中军大帐,面色凝重道:
“昔日与司马懿同朝为将,共御蜀寇,我常嗤笑其用兵过于保守,今日对垒方知其厉害。”
遂令夏侯霸所部与中军合兵一处,就地安营,并传令后军加速赶来,待三军集齐后再图进军。桓范亦不敢大意,令军士在营寨四周险要处广设鹿角、拒马,夜间点燃篝火,分派哨探巡逻,严防司马懿军夜袭。
帐内议事时,桓范又进言:“洛阳城防坚固,司马懿布防严密,我军若只从一路强攻,恐难破城。不如以天子名义传旨,令幽州牧田豫、青州牧徐质各率本部兵马,从侧翼进攻并州,牵制钟会兵力,届时我军再全力攻城,或可奏效。”
曹爽深以为然,当即命人草拟诏书,快马传往幽、青二州。
另一边,钟会初战告捷,得意非凡,竟在营中摆起庆功宴,召歌姬舞娘助兴,饮酒作乐至深夜。
司马懿闻讯后,当即命司徒高柔亲往钟会军营问责。
高柔步入帐中,见满座酒肉、歌舞不休,厉声斥道:
“大敌当前,首战小胜便如此傲慢懈怠,绝非良将所为!若不收敛,他日必遭大败,届时你项上人头恐难保全!”
钟会见高柔官阶远高于己,且神色严厉,顿时酒醒大半,忙离席跪地,叩首三拜道:
“末将一时糊涂,谨记司徒教诲,此后定不敢再马虎大意!”
说罢立即命人撤去酒宴,斥退歌姬,亲自穿戴盔甲,领兵巡视各营寨去了。高柔望着其背影,不禁长叹:
“魏武帝麾下五子良将皆已亡故多年,若有一人在世,怎会让此等浮华之辈领兵御敌!”
随后又传令各部将校,务必枕戈待旦,切勿松懈。
又过三日,曹彦、曹羲、李胜率领的后军终于与曹爽主力汇合。
桓范再次召集众将议事,分析道:“司马懿在洛水浮桥北岸重兵布防,防守严密,我军若强行进攻,必伤亡惨重。不如分兵行事:一部佯装强攻浮桥,吸引钟会兵力;
主力则悄悄前往洛阳以东三五十里处,寻觅渡口,收集船只、伐木造筏,搭设浮桥,渡过洛水后从侧翼夹击,定能破司马懿的防线。”
众将皆称妙计,当即分头行动。
三日后,曹爽依计而行,令夏侯霸、夏侯威领万余甲士,在洛水浮桥南岸擂鼓呐喊,佯装强攻。
钟会果然中计,急率全军在北岸严防,不敢有丝毫懈怠。与此同时,曹爽亲率曹彦、曹羲、李胜各领一万五千人,分别从三个隐秘渡口悄然渡河。
当曹彦、曹羲、李胜所部已渡河过半,桓范在南岸暗自庆幸计策得逞时,突然听得北岸芦苇荡中鼓声震天——司马懿早已得斥候密报,在此设下埋伏!
待爽军半渡之际,伏兵四起,漫天箭矢如乌云般倾泻而下。爽军将士多在船筏之上,无处躲避,纷纷中箭落水;
另有不少人急于躲避箭雨,慌不择路跳入洛水。时当公元249年11月末,洛水虽处枯水期,然河道水深仍达一丈有余,且水寒刺骨,落水士卒多被冻僵溺亡。
曹爽、桓范在南岸见此惨状,大惊失色,急忙鸣金收兵。清点人数时,已折损兵马五千余人,后军主将李胜亦溺水身亡。洛水之上,爽军浮尸漂浮,血水染红了河面,令人惨不忍睹。曹爽只得命人收殓李胜尸身,准备运回许昌厚葬。
桓范忧心忡忡道:
“今日又败一阵,将士士气大损。当务之急是令夏侯霸撤军,待各部返回大营后,再作计较。”
夏侯霸亦叹道:
“昔日司马懿曾领我与夏侯威平定辽东公孙渊,彼时他便趁燕军半渡辽水之际发动袭击,斩杀万余人,俘虏数万,一举奠定胜局。今日他故技重施,我军又遭重创,其军士气必定大振。“
众将商议至深夜,皆认同桓范的主张:如今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司马懿又防守无懈可击,不如徐徐撤军返回许昌,再图后计。遂决定让将士休整五日,之后全军东撤。
消息传至钟会军营,钟会建功心切,竟不向高柔、司马懿禀报,擅自率领本部三千骑兵、五千步卒追击。
却不知桓范早已料到洛阳军会来追击,令夏侯霸、夏侯威率领万余精兵,埋伏在撤军途中的土丘险要处,只待追兵到来。
钟会为尽早截击爽军,未派斥候探查周边地势,领兵疾行至一片树林茂密的土丘地带时,忽闻两侧鼓声大作——夏侯霸、夏侯威已率伏兵杀出,将钟会军团团围住。钟会猝不及防,急令部将拼死突围,前往洛阳向司马懿、高柔求援;
又亲手斩杀数名欲溃逃的士卒,勒令步卒紧急列阵抵御;自己则亲率骑兵反复冲击包围圈,试图杀出一条生路。夏侯霸、夏侯威则令将士以弓弩阻击,箭矢如雨般射向敌阵。两军瞬间混战在一起,血肉飞溅,戈矛互捅,盾牌相撞之声响彻旷野。
因霸军人数占优,又占据地利,不到一刻钟,钟会军便渐渐不支,阵脚松动。
司马懿、高柔在营中接到钟会部将的突围告急,得知钟会被围土丘,大惊失色。懿急命胡遵率领中军两万,火速前往土丘救援。胡遵不敢耽搁,领兵疾驰而去。
钟会军见洛阳援军已至,士气大振,抵御愈发顽强。夏侯霸见胡遵大军即将抵达,恐遭前后夹击,只得下令撤围,领兵向东南方向撤退。
钟会亦趁机率残部突出重围,与胡遵汇合。
相见之后,钟会仍不死心,劝胡遵道:
“将军可与我部合兵一处,一同追击夏侯霸,定能将其击溃,立下不世之功!”
胡遵却厉声斥责:“我部为救你等,急行军二十余里,将士人困马乏,已无力再战。即便追上夏侯霸,也未必能将其击败,反而恐遭大败!”
钟会望着胡遵麾下士卒个个气喘吁吁、面带疲惫,只得叹气:
“想我钟会自视英明,竟中夏侯霸这莽夫的埋伏,实在惭愧!”
遂领兵随胡遵返回大营,并主动前往高柔、司马懿处请罪。
司马懿见高柔领着双手反绑的钟会前来,反而起身亲自为其松绑,温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过于自责。”
钟会跪地叩首:
“昔日不听司徒教诲,致有今日之败,折损将士两千余人,我有何面目再见诸位同僚?愿自请革除权职,以赎其罪。”
司马懿扶起钟会,安抚道:
“将军放宽心。胜而不骄,败而不馁,此乃良将之姿。你前期率军杀敌,亦立下汗马功劳,今日小败,无碍全局…”
随后又赐钟会丝绸数十匹、美女数名,并上表朝廷,表彰其作战之功。
待钟会离去后,高柔凑近司马懿,低声谏道:
“我观钟会此人,表面浮华,内心却野心勃勃,切不可对其委以重任!”
司马懿点头道:
“司徒所言极是,钟会确有此弊。然如今正是危难之际,用人之时,需权宜变通。何况他前期有功,今日小败便重罚,恐令其他将领心生疑虑。”
蒋济在旁亦颔首赞同,三人遂不再议钟会之事,转而商议如何应对当前局势。
与此同时,坐镇荆北襄樊的诸葛亮已通过细作得知魏廷内乱——司马懿与曹爽在洛阳城郊激战,双方死伤逾万。
亮抚须沉思良久,认定这是攻伐曹魏南阳郡的绝佳时机。彼时黄权、陈式、向宠等老将已先后亡故,亮遂命董允、费祎、罗宪等将统领三万八千精兵,严守荆州各郡,防备吴军偷袭;
自己则与郭攸之、高翔、关彝等将领,率领六万大军北伐新野、南阳郡;同时传旨长安,令魏延率领长安三大营四万兵马,袭击魏军潼关等地,以作策应,牵制洛阳兵力。
消息传至新野,守将邓艾大惊,一面急令麾下将士加固营寨、严守城关,一面分别向许昌、洛阳、宛城发出求援文书。
许昌、洛阳的魏廷百官闻讯后,皆陷入恐慌。郭太后急召司马懿等重臣议事,提议令司马懿统领两万兵马南下,支援邓艾抵御诸葛亮。
太尉蒋济当即劝阻:
“不可!如今若太傅领兵南征,曹爽若率部折返来袭,我等恐束手就擒!”
钟会亦在旁说道:
“新野邓艾素来首鼠两端,听封不听调,本就是逆臣之姿,让诸葛亮除之,倒也省了我等心腹之患。”
司马懿却摇头道:
“此言差矣!今蜀军魏延已发兵数万,与郭淮在潼关交战,欲夺取关中要地。若我等与曹爽继续内斗,诸葛亮必乘虚而入,届时魏国危在旦夕!当务之急,是与许昌曹爽冰释前嫌,共拒蜀军。我意亲率两万兵马南下,支援邓艾。“
高柔沉吟道:“太傅欲救新野,需先经过南阳郡治所宛城。宛城郡守兼荆州牧夏侯和,乃是曹爽党羽,他必定不会让我军经过其防区。”
司马懿道:“此事不难。可先派使者前往许昌,与曹爽议和;同时我领兵南下,若夏侯和阻拦,便以共御蜀寇为名晓谕其部将,料他不敢公然抗命。”
遂命司马师为议和特使,即刻出使许昌;自己则点齐两万兵马,星夜赶赴新野。一场牵动魏蜀两国的大战,即将在南阳郡拉开帷幕。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