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军工功臣的身份红利
1954年早春的阳光,带着一丝慵懒的暖意,透过红星轧钢厂技术科的窗棂,落在林建军崭新的办公桌上。桌面上,一个烫金的任命书格外醒目——“兹任命林建军同志为红星轧钢厂技术科副科长(副科级),享受行政二十一级干部待遇”。落款处,市工业局的鲜红公章在阳光下泛着庄重的光泽。
“林科长,恭喜啊!”小张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敬佩,“这可是咱们厂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您才二十三岁吧?”
林建军放下手中的军工订单图纸,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从一年前那个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普通技术员,到如今执掌技术科半壁江山的副科长,这一步跨越的背后,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技术攻关,是报废了两吨钢坯换来的经验,更是系统一次次关键奖励的助力。
“都是厂里信任,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建军的语气平静,目光却落在了窗外——新的精密轧钢车间已经破土动工,那将是他实现“超高压锅炉管”国产化的主战场。
【叮!】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赞许:
【检测到宿主获得“技术科副科长”职务,触发“身份跃迁”事件。】
【身份红利生效:1 行政级别带来的资源调配权(可申请专项技术经费);2 干部待遇(每月工资提升至78元,配给细粮增加5斤\/月);3 社会地位提升(自动纳入市工业系统人才库)。】
林建军微微点头。78元的工资在1954年可不是小数目,普通工人月薪不过三四十元,这意味着他不仅能让自己和小雅的生活更宽裕,还能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究中——比如购买稀缺的外文技术期刊。
正思忖间,厂办主任匆匆走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林科长,快!街道办的李主任亲自来了,说有重要的事情找你,还带着记者呢!”
林建军有些意外,跟着主任走到厂区门口,只见街道办的李主任正站在一辆自行车旁,身边跟着一位扛着相机的年轻人,胸前挂着“北平日报”的记者证。看到林建军,李主任快步迎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林建军同志,恭喜啊!我们代表街道办,给你送荣誉来了!”
他侧身示意,身后的干事立刻展开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绣着四个金黄的大字——“军属模范”。旁边还立着一块烫金的木质牌匾,写着“光荣之家”,边角雕刻着精致的五角星图案。
“这是怎么回事?”林建军有些怔忪。
“你还不知道吧?”李主任笑得眼角皱纹都挤在了一起,“你的军功材料和技术贡献报到市里后,领导高度重视,特意批示要树立‘军属建功’的典型。经街道办评议,一致推选你为‘军属模范’,这块‘光荣之家’的牌匾,是市里统一制作的,专门表彰像你这样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军属!”
记者立刻举起相机,“咔嚓”一声,将林建军与锦旗、牌匾同框的画面定格下来。“林同志,能谈谈您获奖的感受吗?”记者递过采访本,眼神里满是期待。
林建军定了定神,目光扫过围观工人脸上自豪的神情,语气诚恳:“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所有为国家工业化奋斗的工人师傅,属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以后会更加努力,不辜负这份信任。”
他的话朴实而有力,赢得了周围一片热烈的掌声。李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得好!这牌匾我们帮你挂到家门口,让街坊邻居都学学你这种精神!”
挂牌匾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胡同,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当那块写着“光荣之家”的烫金牌匾被郑重地钉在四合院大门上方时,整个院子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钉锤敲击木头的“砰砰”声,每一声都像敲在院里人的心上。
贾张氏第一个从后院探出头,三角眼死死盯着那块牌匾,嘴角撇得能挂油瓶,嘴里嘟囔着:“不就是打了场仗,轧了几根破钢管吗?有啥了不起的,还挂块牌子显摆,真是穷疯了!”
“妈,你小声点!”秦淮茹连忙拉住她,脸上满是焦虑,“那是市里发的牌子,代表政府认可,别乱说惹祸!”她的目光落在林建军身上,带着复杂的情绪——有嫉妒,有不甘,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没察觉的畏惧。
阎埠贵从堂屋里快步走出来,手里还攥着那把不离身的算盘,眼睛在牌匾上转了两圈,又飞快地扫过林建军胸前的“军属模范”奖章,算盘珠子在心里打得噼啪响:副科级干部,军属模范,每月78元工资……这小子现在的分量,可比院里任何人都重了,以后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易中海站在中院,背着手,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的不平静。他原本以为林建军最多在厂里混个技术骨干,没想到短短一年多,竟然成了副科级干部,还得了市里的表彰。这“一大爷”的权威,在这块金光闪闪的牌匾面前,似乎一下子黯淡了许多。
傻柱刚从食堂回来,手里端着个空饭盒,看到牌匾,愣了半天,突然咧嘴一笑:“建军,行啊你!给咱院争光了!”他的笑容里带着真诚的佩服,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曾经那个和他一起在车间打杂的年轻人,如今已经站到了他需要仰望的高度。
林建军对院里人的各种反应尽收眼底,脸上却没什么表情。他知道,这块牌匾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道无形的屏障,是国家赋予他的“身份红利”,足以让那些觊觎他、算计他的人收敛几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清晰的喜悦:
【检测到宿主获得“副科级干部”身份及“军属模范”荣誉,触发“身份红利”事件。】
【身份特权解锁:1 可直接向街道办申请处理涉及军属权益的纠纷;2 工厂分配福利时享有优先权;3 社会评价体系中“可信度”大幅提升。】
【奖励发放:“厂级技术审批权限”(可批准5万元以下的技术改造项目);“军属特殊待遇指南”;“四合院声望值+500”。】
林建军的目光落在系统面板上的“军属特殊待遇指南”上,里面详细列明了“军属财产受法律重点保护”、“军属亲属参军优先”等条款,这意味着以后再有人打他耳房的主意,他手里就多了一把更硬的“尚方宝剑”。
“林科长,以后就是咱们院的骄傲了!”阎埠贵凑上来,脸上堆着精明的笑,“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邻里街坊的,别客气!”他刻意加重了“林科长”三个字,态度比以前恭敬了不止三分。
“谢谢三大爷,有事我会说的。”林建军淡淡回应,目光平静地扫过他,阎埠贵下意识地收敛了笑容,讪讪地退到一边。
易中海走上前,努力挤出长辈式的温和笑容:“建军啊,有出息了,叔替你高兴。晚上到家里来,叔给你弄两个菜,咱爷俩喝两盅。”
“谢谢一大爷,晚上厂里有个技术会议,改天吧。”林建军礼貌地拒绝了。他清楚易中海的心思,无非是想借着“庆祝”的名义拉近关系,或许还想探探他能不能在厂里给傻柱谋个好差事,但现在的他,早已不需要用这种方式维持院里的关系。
易中海的笑容僵在脸上,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说什么,转身回了屋。他知道,从这块牌匾挂上的那一刻起,这个院子的格局已经变了,林建军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被他轻易拿捏的年轻人了。
傍晚时分,林建军刚从厂里回来,就看到傻柱在中院等他,手里拎着个布包,脸上带着局促的笑:“建军……哦不,林科长,这是我从食堂给你带的红烧肉,算是……算是恭喜你。”
林建军看着他手里的布包,又看了看他眼底的犹豫和挣扎,心里微微一动。傻柱虽然有时拎不清,但本性不算坏,只是被秦淮茹和院里的“规矩”拖累了。
“谢谢傻柱哥,不过我晚上要去小雅学校开家长会,就不麻烦了。”林建军没有接布包,语气却比平时温和了些,“肉你拿回去给你妈吃吧,她老人家年纪大了,该补补。”
傻柱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林建军的意思,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哎,好,那我回去了。”他转身往后院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林建军的拒绝很委婉,给了他台阶下,也让他明白了两人之间已经有了难以逾越的距离。
林建军刚走到自己的耳房门口,就看到贾张氏站在不远处,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转身快步回了后院。自上次撬锁被抓后,她还是第一次这样“平静”地看他,没有咒骂,没有撒泼,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妥协。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检测到“身份红利”产生显着威慑效果,四合院潜在冲突风险降低。】
【奖励:“军属权益保护手册(1954年版)”;“工厂技术科资源调配权限”;科技报国积分+200。】
林建军打开手册,里面详细列举了军属在就业、教育、财产等方面享有的特殊保护政策,其中一条格外醒目:“军属私有财产受法律重点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侵占,对军属实施骚扰、盗窃等行为者,依法从重处理。”
他合上手册,抬头望向天空。夕阳的余晖给“光荣之家”的牌匾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在四合院的青砖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他知道,这块牌匾和副科长的身份,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和底气。
未来的路还很长,工厂里的技术攻关、军工订单的持续推进、国家工业化的浪潮……还有四合院里那些尚未平息的暗流,都在等着他。但此刻,站在这块象征着国家认可的牌匾下,林建军的心里充满了力量。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在四合院求生存的穿越者,而是手握技术、背靠国家、有能力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军工功臣。这身份带来的红利,将是他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稳步前行的坚实基石。
耳房的灯光亮了起来,映照着林建军专注的侧脸。他正在研究系统奖励的“超高压锅炉管初步设计方案”,笔尖在图纸上划过,留下清晰而坚定的线条,每一笔都像是在描绘一个属于中国工业的光明未来。而四合院门口的那块“光荣之家”牌匾,在夜色中静静地闪耀着,守护着这份安宁与希望。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