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青蹲在木桶边,小手划过一条条鲜活的鱼,她没有急着往亲戚朋友的竹篮里放,心里早已记着段守田,前阵子帮忙喂了好几次鱼,他从不推辞。
白青青伸手捞起一条有小臂长,在手里沉甸甸,大概有五斤重,鱼鳞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一看就肥美。
白青青小心翼翼把鱼,放进铺了水草的竹篮,她拎着竹篮往段守田家去,脚步轻快,想着段守田收到鱼时,欣喜的模样,白青青嘴角忍不住上扬。
天刚蒙蒙亮,白青松赶着牛车,白青山赶着骡车,白青峰,云霜,秋月,周诗妯娌三人拿着镰刀,往稻田走去。
收割稻子的“唰,唰,唰”声,先划破晨雾,金黄色的稻穗,被齐根割倒,很快在田埂上堆成小山;
等水稻收完之后,白家人马不停蹄的往,玉米地里走去,掰下饱满的玉米棒子,剥去外皮扔进背篓里,满手都是玉米叶子的清香和汗水。
秋收的忙碌,像风一样,吹遍整个古槐村,家家户户都涌进田地里,玉米叶子摩擦的“沙,沙,沙”作响,跟车轱辘的“吱呀,吱呀,吱呀”声,混在一起,连空气里都飘着西湖抢手玉米的紧张感,谁都想趁着大好天气,把地里的玉米,早早归仓。
白青松站在酱油作坊的院子里,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声音洪亮的说道:“明天起,作坊放十天假。”
白青松顿了顿,他又加重语气叮嘱着,“你们都回家好好秋收,把地里的玉米全都收回来,不要耽误时间,等十天后,咱们重新开工。”
白青松说的这一番话,像是一颗定心丸,做工村民们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纷纷点头应着,他们心里已经盘算着,回家收玉米的事。
欧叶眼睛瞬间亮的,像是满天繁星,她又惊又喜,声音有一丝丝颤抖,语无伦次的念叨着:“这是真的吗?真是太好了,之前我天天发愁,要是耽误了收玉米,可怎么办呀!”
欧叶鼻尖有一点泛酸,嘴里却忍不住上扬,连平日里微蹙的眉头,都舒展开来,整个人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些天欧叶的心里,像是压着一块巨石,她翻来覆去的琢磨着,想回家收玉米,又害怕白青松不答应,万一丢了一个能赚银子的好伙计,那怎么办呀!
欧叶吃了几口,就没有胃口,夜里躺在炕上,辗转反侧,睁着眼睛盯着屋顶,她满脑子都是“请假被拒绝”的画面,连着好几天,都没有睡一个安稳觉,眼下的乌青,都重了几分。
一听这话,眼光脸上露出一抹憨厚,又满是感激的笑容,眼底悄悄闪烁着点点水光,他往前走了两步,激动的说道:“白东家,你真是大好人,你放心, 以后我们会尽心尽力干活,绝对不会偷懒。”
一听“放假十天”的好好消息,做工的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眼角眉梢都染上欢喜,你一言,我一语的嘀咕着,“白东家真是实在人,这下好了,能回家安心收玉米了。”
早知道弄错人把庄稼,看的比命都重要,秋收是天大的好事,耽误一天都心疼。
现在不用发愁活计和秋收,两头都能顾着,做工的村民心里溢满了感激,他们觉得心里热乎乎,身上都充满干劲。
做工得村民们满脸欣喜,白青松忍不住摆摆手,笑着打趣道:“行了,都是一个村的人,白家又不是周扒皮,这一点方便,还能不给你们吗?”
白青松顿了顿,他故意板着脸,装作很是严肃,声音冰冷的说道:“我丑话说前头,放假十天没有活干,那就没有工钱,你们别回头跟我要。”
这话一出,院子里的人,都哄堂大笑,不仅没有人计较,反而觉得白青松实在,既给了秋收的时间,又把话说的清楚明白,他们心里更加熨帖了。
之前女儿提建议时,白青松总觉得她心太软,对做工的村民们未免太好了,他甚至担心,会耽误酱油作坊的活计。
可这会儿看着院子里村民们,喜笑颜开,满心感激的模样。
白青松忽然回过神来,女儿说的哪里是“太好”,分明是最通透的道理,人心换人心,让他们安心收玉米,以后干活才能更加尽心尽力,这比啥都实在。
听见白青松的话,欧叶脸上带着没有散去的笑容,她激动的说道:“白东家,这是应该的,都没有在作坊里干活,哪里还能要工钱,你放心,我们都明白。”
欧叶说着用力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认同,能有十天假,回家收玉米,已经是天大的体恤,没有人会揪着工钱的事计较。
听见欧叶的话,王涛立刻往前凑了凑,大嗓门接过话茬就说:“就是呀,白东家,我们都是实在人,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没有在作坊里干活,哪有脸要工钱的道理,您这话太过见外了。”
王涛摆了摆手,脸上满是诚恳,旁边的几个村民,也跟着点头附和着,院子里的气氛,更加热闹非凡。
福顺在人群里往前挤了挤,黝黑的脸上满是真切,抢着插话道:“白东家,您能给我们放假十天,能回家收玉米,这已经是天大的恩赐,我们感激都来不及,要是再要工钱,那就是狼心狗肺,良心让狗吃了,我们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福顺话里话外带着一股急赤白脸的认真,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连连说“福顺这话在理”。
院子里村民们按耐不住,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争先恐后的开口,话里全是掏心窝子的感激。
当初白家人选人的时候,就特意往“实在,人品好”上选,要的人都是人品端正,憨厚老实,踏实肯干。
像那些偷鸡摸狗的人,占小便宜的人,没事聚在一起说闲话的人,还有小心眼,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品行不端的人,压根不请这样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做工村民们说着感激的话,才会格外真心,没有人纠结不给工钱,只想着不要辜负了,白青松的这一份体谅。
到了收水稻的季节,古槐村其他人,都忙的脚不沾地,白家人明显轻松不少,全靠那一头骡子,一头牛帮忙。
刚收割的稻子,裹着田间水汽,沉得能压弯人的腰,还得先用手动打稻机,把稻粒打下来,装在袋子里,再运回大晒场;
先脱粒,再晒干,又把干稻粒运回家,最后放进地窖里,每一步都耗尽了力气。
收玉米时,更加累了,先拿镰刀,把玉米杆砍倒堆成垛,再坐下一颗一颗掰下玉米棒子。
装袋运到晾晒场后,还要手工把玉米粒,从棒子上扣下来,晒干了再运回家,放入地窖,全程弯腰扛袋子,一天下来,像是要散了架子。
这活计最熬人的是“运送”,别人家全靠人扛肩挑,一趟顶多扛两袋。
白家人却能给骡子,牛套上板车,一趟能拉十袋,顶的上四五个人的力气。
有了它们帮忙,不仅省了扛东西的苦,还大大加快了收玉米的速度,别人家忙的脚不沾地,都累的满头大汗,白家人还能偶尔歇息一下。
接下来几天,古槐村没有闲人,连空气里飘着秋收的忙活劲。地里的壮劳力掰玉米,汗水顺着脸庞往下淌。
快要生产的孕妇,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没法下地,也没有闲着,孕妇挺着大肚子,慢腾腾地喂猪,喂鸡,动作笨拙却很灵活;
老妇人烧火做饭,把饭菜装进竹篮里,往地里送饭;还会守在大晒场,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玉米棒子,一下一下扣着玉米粒。
这些活计看着轻松,却也要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刻停歇,全村人都拼尽全力收玉米,就是为了把玉米顺利带收回家。
所有人都卯足了劲收玉米,手里的动作不停,他们心里有着同一个想法,生怕老天爷不赏脸。
若是水田里的水稻没有割完,要是突然吹一场大风,沉甸甸的稻穗,准会被吹的趴在地上,泡在潮湿的稻田里,不出几天,就会烂掉了。
玉米杆要是被风吹倒,雨水灌进玉米棒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捂出霉点点。
更让人揪心的是,秋收时,连着下几天雨,哪怕玉米收回来,要是没有及时,摊开晒干,被雨水淋透,水稻会发芽,玉米会发霉,一年的辛苦全白费了。
村民们宁愿累的直不起腰,也要跟老天爷抢时间,就盼着把玉米顺利收回家,晒干放进地窖里。
喜欢穿越后QQ农场成了我的金手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后QQ农场成了我的金手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