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新馆筹备
荣耀归朝之后,叶璃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皇帝亲赐专门医馆的工作中。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项荣耀,更是一份承载着医学传承与济世救人宏愿的重任。
叶璃深知,馆址的选择对于医馆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同在复杂棋局中落下关键一子,影响深远。为此,她不辞辛劳,亲自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对每一处可能的选址进行细致考察。她心中有明确的标准:交通必须便利,这样才能让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毫无阻碍地前来求医;人流量也需较大,如此医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更多人带去健康的希望。
白日里,她顶着炎炎烈日,奔波于京城各处,仔细观察街道的繁华程度、行人的往来疏密以及周边的交通状况。夜晚,当繁星点点照亮京城的夜空,她仍在油灯下对着京城地图反复斟酌,权衡每个候选地点的利弊。经过数天的精心挑选,她终于觅得一处绝佳之地——位于京城主干道旁,临近热闹的市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交通便捷顺畅,无论是城内居民还是城外赶来的百姓,都能轻松抵达。
与此同时,叶璃对医馆藏书的充实工作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她深知,丰富且珍稀的医书典籍是医学智慧的宝库,是培养优秀太医必不可少的基石。于是,她广撒人脉,四处探寻各类珍贵医书。她向京城的各大藏书世家发出诚挚的借阅请求,凭借在医学领域的声誉与威望,许多世家纷纷慷慨应允,将自家珍藏的孤本、善本医书借给她抄录。她还派遣亲信奔赴全国各地,深入民间医馆、旧书市场,搜寻那些散落各处的医学典籍。每得到一本心仪的医书,她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满足的光芒。
而楚逸尘,这位与叶璃并肩同行的守护者,同样为医馆的筹备竭尽全力。他充分利用自己在朝中及江湖上广泛的人脉资源,为叶璃从各地精心采购优质药材。他深知药材品质直接关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死安康,因此对采购过程严格把关。他派遣得力下属深入药材产地,与经验丰富的药农直接对接,挑选最上乘的药材。无论是深山老林中的珍稀草药,还是平原地带广泛种植的常用药材,他都力求品质卓越。
在药材运输途中,他安排士兵全程护送,确保药材安全无损地抵达京城。不仅如此,楚逸尘还亲自指挥士兵协助搬运和整理医馆物资。他与士兵们一同劳作,汗流浃背却毫无怨言。在他的带领下,沉重的药材箱、崭新的医馆器具都被有条不紊地安置到位。他时刻关注筹备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两人的齐心协力下,医馆的筹备工作如精密运转的齿轮,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然而,叶璃并未仅满足于硬件设施的筹备。她深知,要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太医,一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筹备闲暇时,她常常陷入沉思,脑海中不断构思教学方法的蓝图。
她期望培养出的太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能够准确诊断病症、巧妙运用方剂,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真正将患者的疾苦放在心间。一天傍晚,余晖洒落在庭院中,叶璃与楚逸尘漫步其间,她将内心的想法娓娓道来。楚逸尘停下脚步,认真倾听,眼中满是赞许与支持。他思索片刻后建议道:“叶姑娘,你在边境培养郎中时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当地郎中虽身处偏远,医疗条件有限,但你因材施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传授医术,成效显着。或许在这医馆的教学中,你也能借鉴一二,根据学徒们的不同特点与京城的医疗实际,制定独特的教学方法。”
叶璃听后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她意识到,楚逸尘的建议犹如一盏明灯,为她指引了方向。回想起在边境的日子,她根据当地郎中对草药的熟悉程度和对病症的认知水平,采用实地采药、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在京城,虽然环境不同,但教学本质相通。她可以结合京城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学徒们较高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叶璃开始着手制定具体教学方案。她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医德培养三个部分。在理论学习方面,她计划编写一套适合学徒们的教材,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医籍解读以及她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她还打算邀请京城内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前来授课,分享宝贵经验。在临床实践环节,她决定让学徒们从医馆日常诊疗工作入手,跟随经验丰富的太医学习,亲自参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同时,她会定期组织病例讨论,让学徒们各抒己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医德培养上,她将通过言传身教,以及讲述历代名医的故事,让学徒们深刻理解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叶璃和楚逸尘越发忙碌,但他们心中充满期待。他们仿佛已看到,在这座即将落成的医馆里,一批批优秀的太医茁壮成长,为百姓解除病痛,为国家医学事业注入新活力。而他们,也将在守护健康与传承医学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喜欢医心倾将:情定山河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医心倾将:情定山河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