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夕阳西沉,将天地染成一片血色,与战场上的惨烈交相辉映。
吴军的防线已摇摇欲坠。
廖永忠部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终于突破了周泰把守的最后一道隘口,明军步卒如同潮水般涌向采石要塞的核心区域!
周泰身负数创,犹自死战不退,韩当亦被数名明军将领缠住,险象环生。
江面上,数艘吴军楼船被明军火炮重创,燃起大火,缓缓倾覆。
甘宁的座舰也被围攻,他挥舞双戟,浑身浴血,如同疯魔。
周瑜拔出了佩剑,他已做好了亲率亲卫队进行最后反击的准备。
目光扫过周围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却都写满疲惫与决绝的面庞,他深吸一口气,正要下令——
“轰隆隆——!”
一阵闷雷般的巨响,并非来自战场,而是来自东南方向的天际!
紧接着,在夕阳的余晖中,无数黑点出现在江天相接之处,并且迅速放大!
那是一支舰队!
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
舰船上飘扬的旗帜,在落日下隐约可见,并非明军的玄色,也非吴军的赤色,而是……
一种陌生的,带着煌煌天威气息的……刘字旗?!
“那是……?”
所有注意到这一景象的人,无论是吴军还是明军,动作都不由得一滞。
鲁肃站在大唐舰队的帅船上,望着远处采石矶方向升起的浓烟和火光,心急如焚,对刘仁轨道:“刘将军!”
刘仁轨会意,立刻下令:“全军加速!弓弩上弦,床弩准备!打出信号旗,告知吴军,援军至!”
数十艘唐军海鹘战船,如同神兵天降,顺着江流,以惊人的速度切入战场侧翼!
船上的大唐弩兵,装备着远超吴军和明军的强弓硬弩,在进入射程后,立刻对正在猛攻采石要塞的明军廖永忠部侧翼,进行了一轮极其精准猛烈的覆盖式射击!
“咻咻咻——!”
密集的破空声如同死神的呼啸!
正在全力进攻的明军步卒猝不及防,瞬间被射倒大片,攻势为之一滞!
“唐军!是唐军的弩箭!”有明军士卒惊恐地大喊。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于久战疲惫、眼看胜利在望的明军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心理冲击!
“援军!是大唐的援军到了!天不亡我吴国!”周瑜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用尽全身力气高呼!
原本濒临崩溃的吴军士气,如同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爆发出最后的潜力,纷纷怒吼着向陷入混乱的明军发起了反冲击!
周泰、韩当更是精神大振,不顾伤势,率领部下奋力向前,与唐军的远程火力配合,竟将廖永忠部硬生生逼退了一段距离!
江面上,黄盖、甘宁也看到了希望,指挥残余战船奋力反击,牵制明军主力。
北岸帅舰上,汤和远远望见那支突然出现的唐军舰队,以及陆上明军攻势受挫,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李世民……他竟真敢插手!”汤和拳头紧握,骨节发白。
他深知,有了这支生力军和大量军械的注入,吴军士气复振,再想短时间内拿下采石矶,已近乎不可能。
强行打下去,只会变成惨烈的消耗战,正中李世民下怀。
他沉默片刻,终究是理智压过了不甘,沉声下令:“鸣金收兵!命令廖永忠部交替掩护,撤回北岸!水军断后!”
清脆却带着一丝不甘的鸣金声,响彻长江两岸。
明军如同退潮般,在夜色掩护下,开始有序向北岸撤退。
廖永忠虽心有不甘,但也知事不可为,率部且战且退。
采石矶,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要塞,暂时守住了。
劫后余生的吴军将士相互搀扶着,发出震天的欢呼,许多人脱力地瘫坐在地,望着江面上那些飘扬着刘字旗帜的战船,眼中充满了感激与希望。
周瑜在亲卫的簇拥下,迎向了登岸的鲁肃和刘仁轨。
“子敬!刘将军!此番恩情,我吴国,永世不忘!”周瑜深深一揖,语气诚挚。
鲁肃连忙扶住他:“公瑾兄和兄弟们辛苦了,子敬幸不辱命。”
然而,刘仁轨却面色凝重地补充道:
“周都督,鲁大人,我军此次前来,主要为解燃眉之急,所携军械虽可补充损耗,然兵力有限,无法久驻。陛下有言,望吴王能尽快稳定内部,尤其是……那山越之乱。”
提到山越,周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他望向东南方向,那是曲阿,是山越作乱之地。
“山越……”他低声重复,杀机隐现,
“看来,是时候彻底清理一下门户了。只是不知,这背后,除了朱元璋,是否还有……其他人的影子?”
内部之患,往往比外敌更为致命。
刚刚击退外侮的江东,又将面临怎样的内部风暴?
......
建瓯,吴王宫。
相较于采石矶前线的惨烈,此处的气氛更多了几分压抑与暗流汹涌。
击退明军第一轮猛攻的喜悦,早已被后方山越叛乱带来的寒意所取代。
孙权碧眼之中寒光闪烁,手指用力敲击着王座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查!给孤彻查!”
孙权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扫视着殿内文武,
“山越各部,虽素来不服王化,但此次作乱,时机之巧,规模之大,绝非偶然!孤要知道,是谁在背后给他们撑腰!是朱元璋的锦衣卫,还是……我们江东内部,出了吃里扒外的蛀虫!”
他的目光尤其在几家与山越地域接壤、关系盘根错节的士族代表脸上停留片刻,令后者噤若寒蝉,冷汗涔涔。
周瑜立于下首,虽面色依旧带着激战后的疲惫,但眼神却锐利如常:
“大王息怒。此事,臣与伯言已有计较。明军新挫,短期内难以组织更大规模进攻,此正是我肃清内患的良机。唯有后方稳固,方能无后顾之忧,与明军长期周旋。”
陆逊出列,躬身道:
“大王,都督。据初步探查,此次作乱的山越各部,行动统一,目标明确,直指曲阿粮草,显然受过指点。且其作战方式,较之以往散漫劫掠,多了几分章法,疑似有精通军阵之人幕后指挥。臣已加派细作,混入山越内部,并封锁了通往山越地域的各处要道,严防消息走漏,也防幕后之人再度传递指令。”
就在东吴高层紧锣密鼓调查山越之乱时,那支来自大唐的舰队,在移交了大部分弩箭、铁甲等军械后,悄然离开了建瓯港口。
刘仁轨站在船头,对前来送行的周瑜和陆逊拱手:“周都督,陆将军,止步。陛下有命,军械既已送到,我等需尽快返航复命。北疆战事吃紧,朝廷亦需兵力。吴国之事,还望吴王与二位早定大局。”
周瑜郑重还礼:“刘将军与大唐援手之恩,瑜与吴国没齿难忘。请转告唐皇陛下,吴国必不负所望,定将明军阻于长江之北!”
望着大唐船队消失在江雾之中,周瑜脸上的凝重却未散去,他低声对陆逊道:
“伯言,大唐援助虽至,然其自身亦面临北虏压力,不可久恃。内患不除,我吴国永无宁日。山越之事,你亲自去办,务必揪出幕后黑手,以雷霆手段,永绝后患!”
“逊,明白!”陆逊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数日后,丹阳郡与山越交界之地,一处名为“黑风坳”的险要山谷。
陆逊并未大张旗鼓进剿,而是亲率三千精锐,偃旗息鼓,昼伏夜出,如同幽灵般潜入山区。
他采纳当地归顺山民的建议,避开了正面隘口,从一条几近废弃的猎径,直插此次叛乱中闹得最凶的“乌浒部”老巢。
乌浒部依仗地势险要,并未料到吴军能如此神速地出现在核心区域。
当陆逊率军如同天降般出现在他们寨门前时,整个部落一片大乱。
战斗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吴军,对付这些虽有几分勇力却缺乏组织的山越战士,占据绝对优势。
陆逊指挥若定,分进合击,很快便攻破了寨门。
在清理负隅顽抗的残敌时,陆逊敏锐地注意到,部落中央那最大的、属于酋长的木屋内,似乎有异动。
他亲自带人冲入,却见那乌浒酋长已然倒在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柄淬毒的匕首,眼见不活了。
而窗口,一道黑影一闪而逝!
“追!”陆逊厉喝。
亲兵立刻追出,然而那黑影对地形极为熟悉,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密林之中,只留下一件被树枝刮破的黑色斗篷。
陆逊捡起斗篷,仔细查看,布料是吴国市面上常见的粗麻,并无特殊。
但他在斗篷内侧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摸到了一个以特殊针法绣出的、极其微小的印记——那并非任何已知势力的徽记,而是一个扭曲的、如同蛇类盘绕的诡异符号。
“这不是锦衣卫的风格……”陆逊眉头紧锁,心中疑云大起。
他仔细检查了乌浒酋长的尸体,在其手臂内侧,发现了一个类似的、但更为模糊的、仿佛天然生成的暗红色胎记般的痕迹,隐隐与那符号有几分相似,却透着一股不祥的气息。
“像是……某种邪术的烙印?”陆逊心中凛然。
他立刻下令,彻底搜查整个寨落,尤其是酋长的居所。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九州争天命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