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时期,着名诗人孟郊出身贫苦,却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尤其擅长五言古诗,在家乡武康一带小有名气。他胸怀治国安邦之志,渴望金榜题名,然而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一次次告别亲人参加科考,却一次次落榜,从意气风发的青年熬成了神色憔悴的中年。
一次落榜后,朋友们劝他:“孟郊啊,你学得这么好,怎么又没考上呢?是不是没有当官的运气啊?”另一位朋友附和道:“要不别考了,做生意或者当老师也不错。”但孟郊心怀志向,苦笑着摇头,坚持继续参加考试。
带着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孟郊更加刻苦学习。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皱纹,却也磨砺出他更加坚韧的意志。终于,在他40多岁时,再次参加考试,终于考中。几十年的拼搏如愿以偿,他穿上新衣,搭上彩带,佩戴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游览。此时长安春花烂漫,他纵马奔跑,看着道路两旁盛开的繁花如流光般飞逝,仿佛能将这座城市最繁华的美景一口气全部看遍、印入脑海。
回到家后,孟郊泼墨挥毫,写下了传诵千古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以前穷苦失落的日子不用再提,今天金榜题名让人神采飞扬。迎着春风,得意的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就把长安城里的鲜花美景都看遍了。
后来,孟郊的官做得并不大,没多久便辞官回了老家,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游览过长安城。有人问他:“孟公,长安的花儿好看吗?”他总是沉默片刻,然后叹口气,幽幽地说:“好看,就是跑得太快,都没闻着香啊。”
“走马观花”由此而来,原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根本无法细细观赏花朵,常用来比喻匆忙、不细致,粗浅地观察事物。其近义词有“浮光掠影”,反义词有“追根究底”。
### 囊萤夜读
在古代的冬季,有一个名叫车胤的少年,自幼酷爱读书。然而,他家境贫寒,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每天劳作结束后,他只能趁着天色未暗,抓紧时间读一会儿书;到了夜晚,面对漆黑的房间,只能默默背诵白天学过的内容。他常常心想:要是晚上也能读书该多好啊!
一个夏夜,车胤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他发现墙角的草丛中飞舞着许多萤火虫,它们尾巴上闪烁着点点绿光,忽明忽暗,宛如撒在夜空中的碎星星。好奇的车胤捉住一只萤火虫,仔细观察了许久,忽然灵机一动:
“如果把这些会发光的虫子聚在一起,一定会很亮,这样我不就能在晚上读书了吗?”
他立刻找来一块薄而透的白绢,缝成一个小口袋,然后轻手轻脚地走进草丛,一只一只地捕捉萤火虫。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装进绢袋,扎紧袋口。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绢袋里透出一片朦胧的绿光,虽然不算明亮,却足以看清书上的字迹!
车胤兴奋地捧着这袋“萤火灯”跑回屋里,借着微光读起书来。萤火虫的光一闪一闪的,他必须睁大眼睛仔细辨认;绢袋偶尔被风吹得晃动,他就用手护着,生怕光灭了。夏夜的蚊子很多,叮咬他的胳膊,他也顾不上驱赶,眼睛始终紧紧盯着书本。
就这样,车胤整个夏天都靠着一袋萤火虫的光读书。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聚在一起却照亮了他一页又一页的书。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心中对知识的渴求让他甘之如饴。
后来,车胤成了有名的学者,还做了大官。有人问他读书的秘诀,他总会指着窗外的萤火虫笑着说:
“光再小,只要肯聚,定能照亮前路;心在诚,只要肯学,就没有读不透的书。”
那袋小小的荧光看似微弱,却在黑夜里点燃了一个少年的志向,也照亮了后人心中对“勤学”二字最深的感触。
**亲爱的朋友们**,外在的物质条件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内心的志向才是突破困境、实现理想的最根本力量。就算条件再苦,只要肯下功夫,照样能学到真正的本事!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