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铜炉半温。上官婉儿挽着素纱广袖,俯身检视案上玉匣:朱砂、空青、水银、赤石脂,俱已按《九鼎丹经》分量称足。她指尖轻点,似在琴上捻音,实则默算火候——“先文火三炷,后武火一炷,再纳月华于子夜”,这是师父临终前以血写下的口诀。
窗外一弯凉月,正映着她眉心朱砂。婉儿忽蹙眉:凡火易控,月华难引。她取过银箸,拨了拨炉中赤炭,忽生一念——何不以诗为引?遂展素笺,以飞白体书《太清调》一首,字字皆作云篆。写罢,将诗笺折作鹤形,置于炉口。须臾,纸鹤竟不燃,翅间渗出幽蓝光晕,如月魄初生。
“原来丹诀不在火,在诗心通明。”婉儿莞尔,广袖一拂,满室药香忽化桂子清芬。她阖目凝神,听得丹炉内隐隐传来玉磬声——仿佛有鹤,正衔月光而来。
玉磬三声后,炉盖轻颤,一缕银丝般的烟气自鹤形纸隙间溢出,竟在空中自行织成残缺的月纹。上官婉儿抬手掐诀,指间青光如篆,将那月纹补成满月——只一瞬,满月忽又裂作七瓣,化作七颗寒星,悬停于炉鼎上方,滴溜溜旋转不休。
“七星未聚,尚缺一引。”她低语,眸光掠过案上最后一味药——师父封存的“无心之泪”。那是以千年玄冰凝住的鲛人泣珠,相传唯有“忘情”之人方能化开。婉儿指尖微颤,终究取过冰匣,贴于心口。
冰匣触衣即融,却非化水,而是化雾。雾中浮现一个模糊的少年身影,眉目与婉儿有七分相似,转瞬又散作无数光屑。她胸口一紧,却未停手,以指尖蘸取光屑,在丹炉外壁画下一道“忘”字符。符成之刻,七颗寒星骤然坠落,丹炉内爆出清越凤鸣。
炉盖自启,霞光喷薄。霞光里浮着一枚半透明的丹丸,内蕴一弯新月,仿佛随时会滴出清辉。婉儿以银匙承之,却听丹丸内传来细若游丝的叹息:“阿姊,你终是忘了我。”
她指尖一颤,丹丸险些坠地。良久,她取过早已备好的琉璃瓶,将丹丸纳入,瓶身即刻浮现裂纹,如冰湖乍破。婉儿以朱笔在瓶口封下一行小字:
“第三千七百一十二次试炼——未成。”
她将琉璃瓶置于密室最深处的檀木架上,那里已排列着三千七百一十一只同样的瓶子,每只瓶内皆囚着一弯不同的月。
转身时,铜镜里映出她的影子,发间不知何时已生一缕霜白。婉儿抬手欲抚,却听窗外更漏三响——子时已过,月华最盛的刹那,永远错过了。
她轻叹,重新展开素笺,研墨时手腕微转,笔尖落下新的诗句:
“若教月影成丹骨,敢请星河作药引。”
墨迹未干,新的炉火已青。
第五千次开炉前,婉儿干脆把“药”字也烧了。
她算过:从第一炉到第四千九百九十九炉,世间能叫得出名字的东西,她都称过、碾过、熬过了——
? 春夜第一场雷雨,她收过“雷涎”,雷公电母眨眼的瞬间,琉璃瓶里多了一抹银蓝色的口水;
? 冬至断头台的血,尚带呼号,凝成“人脂蜡”,点一次,炉壁便渗出铁锈味的泪;
? 甚至把太平公主随手掷下的金簪也投了进去,簪头凤嘴吐出的那点“贵气”,让丹丸当场长出鳞甲,却在一声冷笑里炸成金粉。
可每一次,丹都“差一味”。
那一味,总在丹成前的一弹指里,化作她最熟悉的嗓音:
“阿姊,疼不疼?”
于是这一回,她索性把药柜推倒。
三千格抽屉滚出千奇百怪:
——有柳色,有胡旋舞,有落榜书生的呜咽;
——有剺面胡儿的骨笛,有剺面汉女的胭脂;
——还有一只早已风干的蜻蜓,翅上写着“长乐未央”。
婉儿抬手,一样一样往窗外扔。
药,落在不同日子的长安街上:
? 柳色飘进三月三,成了踏青少女鬓边的浅绿;
? 骨笛砸中酒肆檐角,吹出一段凉州曲,让醉汉误把月光当故乡;
? 落榜书生的呜咽最轻,挂在风筝尾巴上,一路被东风拖进曲江。
炉膛终于空了,只剩风。
她盘膝坐下,把最后一件“药”摆在自己膝盖——
那是一面铜镜,背面刻着师父临终时没写完的半句残章:
“以身为鼎,以念为火……”
婉儿对着镜中自己,慢慢解开衣襟。
锁骨下,有一道旧疤,形状像一弯缺月。
她用指甲划开疤痕,血珠滚出,却不是红,而是澄澈的琉璃色——
那是她从小到大、每一次失败时,偷偷把“差的那一味”藏进去的地方。
血珠落进炉底,没有滋啦声,反而像露珠回到荷叶。
炉壁开始生出裂纹,裂纹里透出无数细小的街景:
有卖糖人的吆喝,有打铁花的火星,
还有六岁的她踮脚在人群里找母亲,却被人流越推越远。
铜镜忽然自己立起,镜面如水,把她整个人吞进去。
婉儿没有挣扎。
她听见丹炉“砰”地一声合拢——
这一次,炉里炼的不是药,
是整座长安,
和那个始终站在朱雀桥头、等母亲回来的小女孩。
铜镜吞人的瞬间,丹房并未暗,反而亮得发白。
白光里,所有声音都退到很远的地方,只剩心跳——
咚、咚、咚,像有人在空瓮里敲更。
婉儿落进一片极软的尘土。
尘土带着旧年桂花香,一落脚就扬起细碎的、金粉似的尘埃。
她抬头,看见一座缩小又放大的长安:
城墙只有半人高,却望不到边;
朱雀大街宽不过一掌,却能让十万盏灯同时亮起;
酒旗、僧钟、驼铃、羯鼓,全在袖珍与浩瀚之间反复切换——
像是谁把记忆胡乱折成纸镇,镇在无边黑夜的中央。
“阿姊。”
那声音又来了,却不再是从丹里传出,而是从她背后。
婉儿回头,看见一个穿旧年襦裙的小女孩,额心一点朱砂,
像极了自己,又比自己小得多。
小女孩手里攥着一根铜签,签上刻着“差一味”三个字。
“我替你藏了好久。”
小女孩踮脚,把铜签递给她,
“可最后一味,得你自己放进去。”
铜签入手极沉,像整条长安城的夜都压在上面。
婉儿低头细看,签身中空,里面浮着一粒极小的、透明的“东西”——
没有颜色,没有形状,
却在不停变换:
一会儿是母亲最后那句“别怕”,
一会儿是掖庭宫墙头的月亮,
一会儿是剺面少年吹笛时掉落的尾音……
所有她曾失去、又假装忘记的瞬间,都在里面打转,
像被囚在琉璃瓶里的风。
“放进去?”婉儿抬眼,
“放进哪里?”
小女孩指了指自己的心口,
又指了指脚下这座“长安”。
“放进城,也放进你。”
她奶声奶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认真,
“只有你把这座城真正藏进血肉,
丹才会活,
你也才能活。”
婉儿握紧铜签,忽然笑了:
“原来我炼了五千次,
炼的不是长生,
是回家。”
她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
“可我把城放进去,你会不会消失?”
小女孩歪头,像听不懂这么难的问题。
半晌,她伸出小手,摸了摸婉儿鬓边那缕白发。
“阿姊,
我早就是你的药渣啦。”
话音落下的刹那,
小女孩的指尖开始化灰,
灰却带着温度,
像冬夜炉膛里最后一颗火星。
灰落在铜签上,
签身随即裂开一道细纹——
风从裂纹里灌进去,
吹得那粒“东西”剧烈晃动,
仿佛随时会碎。
婉儿不再犹豫,
把铜签对准自己的心口,
轻轻一送——
没有血,
也没有疼,
只有“咔哒”一声轻响,
像钥匙终于对上锁孔。
整座“长安”骤然下沉,
一寸一寸,
没入她的骨缝。
城墙变作肋骨,
坊巷化作经络,
灯火凝成血脉,
而小女孩化成的最后一点火星,
落在她心尖,
成了最安静的火种。
黑暗重新聚拢。
婉儿睁眼,发现自己仍坐在丹房,
铜镜平躺在地,镜面裂纹遍布,
却映不出任何人影。
炉盖自开,
里面空无一物,
只有一缕极淡的炊烟,
带着桂花、铁锈、酒旗和胭脂的混香,
袅袅升起,
穿过屋瓦,
散进真正的长安夜空。
她抬手按住心口,
听见那里传来新的声音——
不是更鼓,
不是婴啼,
不是丹成的玉磬,
而是最简单的一句:
“婉儿,回家吃饭。”
炊烟散尽,丹房复归冷寂。
案头漏刻的水恰好滴完最后一粒铜珠——
子时已过,又是新的一天。
婉儿仍坐在原地,掌心覆着心口,
那里面,一座城在缓慢地呼吸。
她试着起身,膝弯却一阵酸软,
仿佛一夜之间,骨骼被坊巷的石板重新铺过。
铜镜的碎片忽然自己动了。
千百片碎光像雀鸟,哗地飞起,
在丹房顶空盘旋,
拼出一行闪烁的字:
【丹名:长安】
【火候:一生】
【药引:一顾】
字迹只亮了三息,便“叮”地一声,
化作一枚极薄的铜钥匙,落在她掌心。
钥匙无齿,只刻着两个小字:
“掖庭”。
婉儿垂眸,半晌无声。
那是她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却也是此刻唯一的路。
她拢了拢发,将铜钥匙系在腰间,
推门而出。
长安的夜仍热闹,
可今晚的灯火对她格外温柔。
朱雀大街的青石缝里,
钻出细小的桂树嫩芽;
酒肆的幡旗无风自鼓,
旗角向她点头;
更夫敲着柝子,
却唱起她儿时母亲哄睡的调子。
她一路向南,
穿过永崇里,穿过兴宁坊,
每走一步,
体内那座“长安”便亮一坊灯火,
像有人替她举灯照路。
尽头是高墙。
墙头的铁棘早锈,
月色下泛着暗红。
她抬手,铜钥匙对准虚空——
没有锁孔,
可墙却像纸一样,
轻轻裂开一道缝。
缝隙里吹出旧年的风:
带着梨花、带着药炉、
带着少女低声背诵《女则》的嗓音。
婉儿深吸一口气,
侧身而入。
墙后并非宫苑,
而是一条极长的回廊。
廊柱朱漆斑驳,
脚下铺的不是金砖,
而是一页一页翻开的黄册。
每一页,都是她此生一次失败的丹方。
朱砂圈出的“差一味”,
在脚下发出微光,
像一串引路的星。
她赤足踏去,
黄册便化作萤火,
飞进她袖口,
归于体内那座城的灯市。
尽头是一间低矮的小屋。
推门,屋内陈设如旧:
一张窄榻,一只炭盆,
盆边蹲着个穿旧年宫装的小小女孩,
正用铜箸拨火。
小女孩回头,额心朱砂,
与她如出一辙。
“阿姊,”
女孩声音软软糯糯,
“最后一味,你带来了吗?”
婉儿摊开手,
掌心空空,
却有一缕炊烟从她指缝溢出,
在屋里盘旋不散。
“带来了。”
她轻声答,
“是我自己。”
小女孩笑了,
伸手去牵她。
指尖相触的瞬间,
整座回廊、黄册、小屋、
乃至高墙,
轰然碎成光屑。
光屑飞旋,
凝成一枚圆润的丹丸,
悬停在她心口之前。
丹丸无色,
却映出万家灯火。
婉儿抬手,
将它按进胸膛。
咚——
心跳重归一声。
她睁眼,仍在丹房。
铜镜完好如初,
炉膛冷透,
案上多了一只小小锦囊。
锦囊以旧宫锦缝成,
针脚是她七岁时的歪歪扭扭。
里面只有一张字条:
【丹成,名:归人。
服法:活在今日。】
婉儿把锦囊系在腰间,
推门而出。
天已破晓,
长安城第一缕炊烟升起,
带着桂花、铁锈、酒旗和胭脂的混香,
像是谁在远处喊:
——婉儿,回家吃饭。
婉儿走在破晓的长安街头,晨曦洒在身上。她感受着体内长安的呼吸,脚步愈发坚定。路过集市,热闹非凡,卖花女递来一朵桂花,笑道:“姑娘,这花可香啦。”婉儿接过,花香萦绕。
突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群官兵策马而来。为首将领勒马停下,打量着婉儿:“可是上官婉儿?”婉儿镇定点头。将领拱手道:“陛下听闻您炼成奇丹,特召您入宫一叙。”
婉儿心中一动,跟着官兵入宫。踏入宫殿,金碧辉煌。她见到陛下,行礼后,陛下笑道:“听闻你以长安为引炼成神丹,可有此事?”婉儿将炼丹经过道来。陛下听后,赞叹不已:“如此神丹,望你能为社稷所用。”婉儿领命,从此,她以“归人”之丹的力量,辅佐陛下,让长安更加繁荣昌盛,而那缕带着混香的炊烟,也一直飘荡在长安的上空。
喜欢小师妹明明超强却想着怎么摆烂呢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小师妹明明超强却想着怎么摆烂呢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