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一十九回:源种分株定乾坤,太虚神幡炼初成
残破洞天之内,时光仿佛被那缓缓旋转的【周天星斗玄黄阵】拉长了尺度。中心阵眼处,那枚最初植入的混沌源种分株,已从米粒大小成长至约莫鸽卵规模,表面的混沌色泽愈发深邃,内部星云流转间,隐隐有细微的法则符文生灭,散发出愈发磅礴而内敛的生机与造化气息。它如同一个贪婪而高效的熔炉,源源不断地吞噬着接引而来的星辰之力与衍化出的玄黄母气,同时又反哺出更加精纯的本源混沌气息,滋养着这片曾经死寂的天地。
李之源悬浮于空,神识细细扫过这片正在缓慢复苏的洞天。干涸大地上的裂痕虽未完全弥合,但那些顽强钻出的灵苔已然连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翠绿毯子,甚至在某些地脉节点附近,开始有低矮的、散发着微弱荧光的灵蕨探出头来。空气不再充斥着焦糊与死寂,而是混合了泥土的腥气、新生植物的清新,以及那若有若无、却至高无上的混沌道韵。
“成长速度比预期快了半成,与洞天本源的契合度也在稳步提升……”李之源心中默算,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随即被更深的凝重所取代。欣慰于实验的成功,证明了以混沌源种修复、乃至升格世界的可行性;凝重的则是,时间不等人。冥界之眼的威胁如同头顶悬的魔剑,悬而未落,却寒气逼人。这残破洞天的初步成功,仅仅是宏伟蓝图的一角。
“单靠一枚分株,滋养一隅尚可,若要覆盖玄唐,勾连诸界,布下那‘三百六十五周天星斗阵’,所需的核心源种之力,必须是现在的数十倍、上百倍!”他目光锐利,穿透了洞天壁垒,仿佛看到了未来可能降临的、来自冥界的无边黑暗。“必须加速!必须在他们再次察觉并采取行动之前,将大阵的根基彻底打下!”
决议深炼固根本——这个念头在他道心中变得无比坚定。不能再满足于一枚分株的缓慢成长,他需要更多的“种子”,需要立刻开始大规模培育,为后续炼制太虚幡、铺设诸界节点,储备足够的核心力量源。风险固然存在,但从洞天分株的成功来看,只要控制得当,计划可行!
决心已定,李之源不再耽搁。他仔细加固了残破洞天的所有防护与隐匿阵法,确保此地万无一失后,身形一闪,便回到了长安王府那间防御最为森严的深层静室之中。
静室之内,灵气氤氲,阵法光芒流转不息。李之源于中央蒲团盘膝坐下,屏息凝神,将自身状态调整至前所未有的巅峰。连续服用了几枚温养神魂、巩固道元的顶级丹药后,他才小心翼翼地,再次取出了那个封存着混沌源种本体的特制晶瓶。
晶瓶开启的刹那,即便有重重禁制隔绝,一股源自天地未开、鸿蒙初判时期的古老、浩瀚、包容万象又带着一丝漠然意志的气息,依旧弥漫开来,让整个静室的空间都产生了细微的涟漪。
李之源神色肃穆,双手结印,磅礴的混沌道元如同温顺的溪流,自他体内缓缓涌出,却又在离体后,于他精妙绝伦的操控下,凝聚成一道道比发丝还要纤细千万倍、闪烁着混沌光泽的能量丝线。同时,他强大的神念亦高度集中,分化万千,如同最精密的探针与刻刀,小心翼翼地向着晶瓶中的混沌源种本体探去。
这一次,他的目标不是初步炼化建立联系,而是要从其本体上,“割舍”下部分本源,凝聚成新的、独立的分株!
这无异于在太岁头上动土,在巨龙身上拔鳞!其凶险程度,远超之前的初步炼化。
他的神念与道元丝线,如同最轻柔的触手,缓缓接触源种本体那混沌的表面。这一次,源种本体的反应远比之前激烈。那朦胧的意志似乎感受到了“分割”的意图,本能地产生了一丝抗拒,混沌气流微微躁动,内部蕴含的浩瀚力量如同即将苏醒的巨兽,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威压。
李之源额头瞬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不敢有丝毫强硬,只能以更大的耐心和更精妙的技巧,运转《玄玑造化录》中关于“本源牵引”、“造化分生”的模糊理念,结合自身对混沌大道的理解,以及从九碑传承中获得的、对万物本质的认知,引导着道元与神念,如同最高超的医生在进行一场无比精密的心脏分离手术。
他并非强行撕裂,而是试图理解源种本体内部那浩瀚混沌之海中,相对独立、可以分割的“能量结节”与“法则单元”。他的神念在这些复杂到极致的结构与能量流中穿梭、解析,寻找着那冥冥中的“界限”。
“这里……蕴含一丝完整的‘空间’雏形法则,可以独立……”
“此处,‘生灭’道韵相对自洽,波动稳定……”
“还有这点,‘星辰’轨迹内敛,与外稍异……”
他的心神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一天,两天……静室内唯有他悠长而缓慢的呼吸声,以及道元与神念与源种本体接触时发出的、几不可闻的玄妙共鸣。
每一次找到合适的“分割点”,他便以道元丝线为刃,混合自身一丝本源道则,如同微创手术般,极其缓慢、轻柔地将那部分本源从主体上“剥离”下来。这个过程必须精准到毫巅,多一分则伤及主体根本,引发反噬;少一分则分割不彻底,新分株无法独立。
每成功分离出一枚米粒大小的新生分株,李之源的气息便肉眼可见地萎靡一分,脸色也更苍白一分。神魂之力的消耗如同开闸泄洪,若非他根基深厚,道境稳固,早已支撑不住。
到了第七日,静室内的气息已然凝重如实质。李之源盘坐的身形甚至微微有些摇晃,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依旧坚定。在他身前,以特殊阵势悬浮着的,正是整整三十六枚散发着柔和混沌光泽、缓缓自转的源种新生分株!
而晶瓶中的源种本体,光芒似乎略微黯淡了一丝,但整体依旧稳固,那朦胧的意志在最初的抗拒后,似乎也认可了这种“繁衍”行为,逐渐恢复了平静。
李之源长长地、带着极度疲惫地呼出一口浊气,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他立刻取出大把丹药吞服,全力运转功法恢复。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建立绝对掌控的关键。
调息了整整一日,待神魂与道元恢复了大半,李之源才将目光投向那三十六枚新生分株。它们如同初生的婴儿,虽然蕴含着强大的潜力,但也最为脆弱,需要立刻进行“认主”与安置。
他强忍着精神的疲惫,再次凝聚神念。这一次,并非进行凶险的分割,而是进行精细的“铭文烙印”。
他双手虚划,指尖流淌着混沌道元与神念精华,开始在空中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细微、复杂、充满道韵的铭文。这些铭文并非攻击或防御,而是侧重于“联系”、“感应”、“滋养”、“守护”。
首先,是代表“心神桥梁”的核心铭文——【灵犀】。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个铭文,以神念为引,道元为墨,逐一烙印在每一枚分株的最核心处。铭文落成的刹那,李之源便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那一枚分株之间,建立起了一道无形无质、却又坚实无比的心神链接。他能模糊地感知到那枚分株内部的能量流动、法则碎片的状况,甚至其微弱的“情绪”——一种懵懂的、渴望成长与滋养的本能。
接着,是【溯源】铭文,确保无论分株在何方,他都能凭借此联系精准定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远程干预。
然后是【聚元】铭文,能辅助分株更高效地吸收外界能量;【固本】铭文,稳定其内部结构,防止能量逸散或法则崩溃;【匿迹】铭文,最大限度地掩盖其混沌气息,避免被外界感知……
每一枚分株,他都重复着这个过程,打入一套完整的、量身定制的控制与辅助铭文体系。这工作同样极其耗费心神,需要对每一枚分株的细微差异有精准把握,铭文的细节也需相应调整。
当三十六枚分株全部烙印完毕,李之源的识海中,仿佛同时点亮了三十六盏明灯。他能清晰地“看”到每一盏“灯”的状态——它们的活力、它们的“饥饿”程度、它们与自身联系的强弱……一个清晰的、立体的监控网络在他心神中构建完成。
做完这一切,他才开始着手安置。
他取出两个早已准备好的特制玉匣。一个玉匣内部刻画着锋锐、肃杀的阵纹,散发着破灭之气;另一个则布满温和、滋养的铭文,如同母体的子宫。
他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九枚分株,引入了那个刻画着破灭阵纹的玉匣中。这九枚分株,将作为炼制“太虚幡”的核心主材,需要提前适应并蕴养一丝杀伐破灭之意。玉匣合上,灵光内敛,但那隐隐透出的令人心悸的气息,已预示着它们未来不凡的用途。
随后,李之源带着剩余二十七枚新生分株,以及那个盛放“太虚幡”主材的玉匣,再次来到了残破洞天。
洞天内,第一枚分株依旧在阵法中心茁壮成长,散发着令人心安的气息。李之源没有打扰它,而是围绕着这核心区域,仔细勘察。
他选择了一处地势相对平缓、且能与核心分株以及【周天星斗玄黄阵】产生良好能量共鸣的区域。并指如剑,混沌道元混合坤剑意,在大地上勾勒出二十七个均匀分布的圆形凹坑。
每一个凹坑,他都亲自布置下小型的聚灵阵、稳固阵,并以空冥石粉、星辰砂等材料勾勒基础阵纹,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微缩版的“成长温床”。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二十七枚新生分株,逐一安置在这些温床中心。当分株落入凹坑的刹那,李之源能通过心神联系,感受到它们传来的“愉悦”和“舒适”的情绪波动。它们如同回到了最适合的摇篮,开始自发地吸收起温床汇聚而来的能量,以及从核心分株那边弥漫过来的、同源而更强大的混沌气息。
他仔细调整着每一个温床的能量输出,确保二十七枚分株都能得到均衡的滋养,既不会“饥饿”,也不会因“营养过剩”而承受不住。同时,他也通过铭文联系,远程微调着每一枚分株内部的能量流转,引导它们以最优化、最稳健的方式开始各自的成长之旅。
做完这一切,李之源立于半空,俯瞰下方。以第一枚茁壮分株为核心,二十七枚新生分株如同拱卫星辰的卫星,均匀分布,彼此间通过他与阵法的力量隐隐相连,构成一个玄妙的阵势。浓郁的星辰之力、玄黄母气,混合着愈发强烈的混沌道韵,在这片区域汇聚、流转,形成一个强大的能量场。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二十八枚分株(包括第一枚)之间,开始产生极其微弱的共鸣。它们的成长,似乎因为这种共鸣而加快了一丝,并且对这片残破洞天的反哺之力,也在叠加增强。大地之下,生机更加活跃,甚至有细微的灵脉雏形,开始在能量场的引导下,缓缓凝聚。
“很好……”李之源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一步棋,走对了。这二十七枚分株在此温养成长,假以时日,便是二十七颗潜力无限的“世界种子”,足以支撑起未来覆盖诸多小千世界的阵法节点需求。
他再次检查了所有防护与监测措施,确保这个“种子基地”安全无虞。然后,他的目光,转向了手中那个盛放着九枚特殊分株的玉匣。
“根基已固,种子已播。接下来,该是锻造利刃的时候了。”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期待与锐利的光芒。身形一闪,离开了残破洞天,重返炼器室。属于“太虚幡”的炼制,即将开始。
(第一百一十九回 第一节 完)
第一百一十九回:源种分株定乾坤,太虚神幡炼初成 (第二节)
王府深处,那间引动了地火天星,铭刻了无数加固、隔绝阵法的炼器室,此刻门户紧闭,肃穆异常。李之源将身心调整至空明之境,立于那尊庞大的离火星辰炉前,炉内暗红色的地火与接引而来的淡银色星辉交织,散发出灼热又带着凛冽的气息。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那盛放着九枚特殊混沌源种分株的玉匣上。匣盖开启,九枚分株静静悬浮,它们经过玉匣内破灭阵纹的初步蕴养,原本混沌柔和的光泽中,已然带上了一丝锐利与肃杀,如同未经打磨的神兵胚胎,内敛而危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之源喃喃低语,挥手间,炼器室一侧,那由秦玉龙费尽心力搜集而来的海量珍稀材料,如同受到无形之手的牵引,分门别类地悬浮而起,闪烁着各色灵光,将室内映照得流光溢彩。
炼制“太虚幡”,主材与辅材的选择,至关重要,需属性相合,方能承载混沌源种之威,并发挥出“太虚归墟”之阵的极致效果。
他首先摄取过那大块的空冥石核。此物乃空冥石矿脉之精髓,通体呈现半透明的银灰色,内部仿佛有无数细微的空间气泡生灭,触手温凉,神念探入,竟有陷入无垠虚空之感。此乃构筑幡杆的主体,以其极致的空间稳定性和延展性,作为神幡承受空间之力的骨架。
紧接着是星辰金精,并非凡间金银,而是天外陨星核心历经星辰之力亿万载淬炼而成,呈暗金色,沉重无比,拇指大小的一块便有万钧之重,其上天然烙印着玄奥的星辰道纹,是引导和增幅星辰寂灭之力的不二之选。
万载沉银,性柔而韧,深埋地脉,吸纳地元精华,色泽沉黯,却能极好地中和星辰金精的刚猛,使幡杆刚柔并济,不易折断。
太乙精金,则散发着无坚不摧的锋锐之气,色泽亮白,如同浓缩的月光。此物将融入幡杆尖端与边缘,赋予神幡物理层面无可匹敌的穿刺与切割之力。
先天庚金之气,并非实体,而是一缕凝练到极致、呈现白金色泽的先天杀伐之气,游走不定,发出细微的铮鸣。此气最为锋锐,主掌“破法”,专破各种神通、结界、护体罡气,乃是破灭之意的显化。
赤火流晶,如同流动的红色水晶,内蕴极致的高温与爆裂之力,却又能完美收敛。它将提供焚灭万物的“火”之属性,与混沌归墟中的“焚寂”之意相合。
玄冥真水,一滴便重若山岳,至阴至寒,漆黑如墨,仿佛能冻结神魂。此水代表“冰封”与“沉寂”,与“归墟”中的永恒死寂意境契合。
建木残枝,虽已枯萎,却依旧散发着磅礴的生命气息与沟通天地的古老道韵,其纹理暗合天地至理。此物将作为调和剂,平衡诸多杀伐材料的戾气,并使神幡能与天地法则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息壤之尘,传说中的神土,虽只一小撮,却仿佛有生命般自行蠕动,散发着造化与承载的气息。它将赋予神幡一丝“大地”的厚重与“生长”的潜能,使得神幡并非死物,而具备一丝进化的可能。
林林总总,数十种属性各异、却无一不是世间难寻的奇珍,悬浮环绕,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和谐的能量场。李之源神识扫过,确认所有材料品质无误,属性搭配完美,这才深吸一口气,眼中精光爆射。
“起!”
他低喝一声,离火星辰炉炉火大盛,地火与星辉彻底融合,化作一种奇异的金色火焰,温度陡升,连空间都开始扭曲。
他首先将大块的空冥石核投入炉中。在混沌火焰的灼烧下,空冥石核并未熔化,而是逐渐变得柔软,如同拥有了生命的胶质。李之源神念化作无形重锤,混合着混沌道元,开始对其进行锻打。每一次“敲击”,都并非蛮力,而是蕴含着对空间法则的理解,将一道道稳固空间、拓展虚空的细微道纹,直接烙印进石核的内部结构之中。
同时,星辰金精、万载沉银、太乙精金等金属性灵材,也被投入炉火旁的区域,以稍低的温度将其熔炼成液态的金色汁液。待空冥石核的幡杆雏形初步稳固,李之源便引导这些金属液,如同给骨骼覆盖上肌肉与经络般,均匀地包裹、渗透进幡杆之中。星辰道纹、坚韧道纹、锋锐道纹,随着金属液的融入,自然而然地与空冥石核的空间道纹开始交织、融合。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控火能力与神念精度。不同材料的熔点、特性各异,必须精准控制不同区域的炉火温度与能量输出,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材料冲突,前功尽弃。李之源全神贯注,额头再次见汗,但他手法稳定,如同最富经验的匠人,在火焰中雕琢着未来的神物。
待到幡杆彻底成型,已是一根长约九尺、通体呈现暗金与银灰交织色泽、表面布满天然与人工融合的玄奥纹路、散发着稳固、锋锐、空灵多重气息的奇异长杆。它静静悬浮,仿佛自身就定住了周围的一片虚空。
李之源目光转向那九枚混沌源种分株。他并未直接将其投入炉火,而是双手结印,打出道道混沌道元,如同织布般,在虚空中勾勒、编织。他以自身道元为经,以源种分株散发出的混沌气息为纬,开始构筑幡面的能量基础。
这是一个缓慢而精妙的过程。他需要将源种分株那狂暴而原始的混沌之力,驯服、引导,编织成一张稳定而具有极强包容性与成长性的能量网络。这张网络,将是未来承载一切道纹与阵法的根基,也是神幡能够演化“归墟星域”的核心。
随着能量网络的逐渐成型,一张无形无质、却又能被神念清晰感知到的,散发着深邃混沌波动的“幡面”,缓缓展开。李之源这才小心翼翼地将那九枚源种分株,逐一打入这张能量幡面的九个关键节点——对应九宫方位。
分株融入的刹那,整个能量幡面猛地一震!混沌光芒大盛,那无形的幡面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与骨血,变得凝实起来,呈现出一种仿佛能将目光都吞噬进去的深邃黑暗,黑暗中又有无数细微如尘的星芒闪烁、旋转,如同微缩的宇宙星云。
接下来,便是将剩余辅助材料的特性,完美融入这初具雏形的幡杆与幡面之中。
李之源引导那一缕先天庚金之气,如同点睛之笔,融入幡杆尖端与幡面边缘,顿时,一股无物不破的锋锐煞气弥漫开来。
赤火流晶被炼化成一道赤色流光,注入幡面,使得那混沌黑暗中,偶尔闪过一丝焚尽万物的暗红。
玄冥真水化作黑色冰雾,融入另一部分幡面,带来冻结灵魂的森寒。
建木残枝的生命气息与息壤之尘的造化之力,则被均匀调和,渗透进幡杆与幡面的整体结构,起到稳定、调和、促进进化的作用……
每融入一种材料,李之源都需要调整整个神幡的能量平衡,确保属性相生相克,而非相互冲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他对万物属性、能量流转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和掌控力。
当所有辅助材料完美融合,幡杆与幡面已然浑然一体,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复合波动时,最关键的一步到来——铭刻最终的天地道纹与核心阵法!
李之源屏住呼吸,神念高度凝聚,化作比最细微的刻刀还要精细的存在。他引动周身道元,混合着对《万象炼天术》、《周天星辰炼气法》、《玄玑造化录》乃至金机界攻伐圣法的所有理解,开始在幡杆与幡面上,镌刻那决定神幡最终威能的禁制。
空间禁制层层叠加,确保幡体稳固,可定虚空,可布屏障。
星辰轨迹道纹勾连,引动周天杀破狼等凶星之力,蕴含寂灭真意。
核心处,则是以那九枚源种分株为能源核心,构筑出代表“吞噬”、“湮灭”、“归墟”的终极道纹。这些道纹复杂到了极致,仿佛每一个笔画都在演绎着世界的生灭,它们与源种分株的力量水乳交融,构成了太虚幡毁灭力量的源泉。
这铭刻的过程,比之前分离源种分株还要耗费心神。每一道纹路的落点、深浅、弧度,以及与其它道纹的勾连方式,都需完美无瑕,不能有丝毫偏差。李之源的神魂之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着,他的脸色变得苍白如纸,身体甚至微微颤抖,但他的眼神却如同燃烧的星辰,坚定而璀璨。
时间在寂静而紧张的炼制中流逝。当最后一道代表“九幡共鸣”的联动阵纹,在第九杆太虚幡上完美收笔时——
“嗡!!!”
九杆悬浮于离火星辰炉上方的太虚幡,同时发出了低沉而宏大的嗡鸣!它们不再需要炉火灼烧,自行悬浮,幡杆上的道纹逐一亮起,幡面上的混沌星云开始加速旋转,一股难以形容的恐怖气息骤然爆发!
整个炼器室的空间开始剧烈扭曲、折叠,光线被吞噬,仿佛要陷入永恒的黑暗。九杆神幡之间,产生了一种玄妙的共鸣,能量相互交织、增幅,隐隐构成了一个虚幻的、仿佛能磨灭一切的“归墟星域”雏形!
李之源被这股强大的力量推得后退数步,但他脸上却露出了无比欣慰和满意的笑容。他强忍着神魂几乎枯竭的眩晕感,双手连连打出收宝诀印,道道道元如同锁链,缠绕上九杆躁动的太虚幡。
“收!”
随着他一声令下,九杆神幡的异象缓缓收敛,那令人心悸的吞噬与破灭气息逐渐内敛,最终化为九杆高约九尺、幡面深邃、幡杆古朴,看似平凡,却内蕴着毁天灭地之能的至宝,乖巧地落入他早已准备好的特制储物法器之中。
炼器室内,恢复了平静。唯有离火星辰炉的余温,以及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混沌与破灭道韵,证明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李之源踉跄几步,几乎站立不稳,连忙盘膝坐下,吞下大把丹药,开始全力调息。脸色虽苍白如纸,气息虽萎靡不振,但他嘴角那抹自信而冰冷的笑意,却愈发清晰。
“太虚幡……成矣!”他心中默念,一股前所未有的底气油然而生。这九杆以混沌源种分株为核心,汇聚无数奇珍,铭刻天地道纹而成的神幡,便是他应对未来大劫的第一张,也是最为锋利的王牌之一!
(第一百一十九回 第二节 完)
第一百一十九回:源种分株定乾坤,太虚神幡炼初成 (第三节)
炼器室内,九杆太虚幡虽已被收起,但它们初成时那一瞬间毫无保留绽放的威能,已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席卷整个天地的涟漪。
李之源正盘膝调息,试图压下神魂的剧烈消耗与那阵阵眩晕感。然而,就在他刚刚引导一丝药力流转至紫府之时,一股源自血脉深处、灵魂本能的悸动,让他猛然睁开了双眼!
并非外界传来任何声响,而是一种“概念”的降临,一种“规则”的显化!
几乎是同一瞬间,首先感应到异常的,是坐镇风行总部,正于静室中处理跨界贸易文书的秦玉龙。他手中价值不菲的星辰玉笔骤然停滞,一滴浓墨坠落在珍贵的妖兽皮卷宗上,晕开一片污渍,他却浑然不觉。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与死寂,毫无征兆地攥住了他的心脏,仿佛有一双漠然无情的眼睛,自无尽高远处投下视线,注视着他,注视着这片天地。他猛地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已被无边无际的、铅灰色的厚重乌云所覆盖,阳光彻底断绝,白昼瞬间化为诡异的黄昏!那乌云并非寻常雨云,其中翻滚的不是水汽,而是浓郁的、令人灵魂战栗的破灭与终结之意!
“这是……?!”秦玉龙脸色煞白,以他如今的修为与心性,竟也感到一阵难以抑制的恐惧与渺小。
同一时刻,北疆边关,正于校场上操练新式道兵傀儡的王强,豁然转身,望向长安方向。他那历经沙场、淬炼得坚如铁石的心志,此刻亦是狂震不已。一股源自沙场积累的、对死亡最直接的感知,让他浑身汗毛倒竖!他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尸山血海,听到了亿万亡魂的哀嚎,一种万物终将走向寂灭,一切挣扎皆为虚妄的大恐怖,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他的心神。天空,已然漆黑如墨!
皇宫深处,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的皇帝李琰,手中朱笔啪嗒一声掉落在龙案之上。他脸色剧变,一股难以形容的威压笼罩了整个皇宫,甚至整个长安!那不是力量的压迫,而是……而是仿佛直面天地终结,宇宙归墟的“理”!他感到自身的皇权、帝国的气运,在这股“理”面前,变得如此微不足道,如同风中残烛。他踉跄起身,望向窗外那片仿佛要吞噬一切的黑暗天空,眼中充满了惊骇与茫然。
不仅仅是他们。
长安城内,贩夫走卒、文人墨客、修行之士、深闺女子……乃至襁褓中的婴孩,所有生灵,无论修为高低,无论身份贵贱,在这一刻,心中都毫无例外地浮现出一个模糊却又无比清晰的“意象”——那是一道笼罩在无尽黑袍下的虚影,看不清面容,唯有兜帽下的阴影中,仿佛蕴含着旋转的黑洞,手持一柄巨大的、闪烁着星辰寂灭光芒的镰刀虚影。它并非实体,却比任何实体更加真实!它是“死亡”本身的概念化身,是万灵终末的象征!
死神虚影!
这虚影并非刻意针对谁,它只是太虚幡蕴含的极致“归墟”、“破灭”道韵,在炼成的瞬间,与天地法则共鸣,自然显化出的投影!是毁灭规则的短暂具现!
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席卷了整个玄唐世界!哭喊声、尖叫声、祈祷声……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响起。牲畜瘫软在地,瑟瑟发抖;飞鸟如同下饺子般从空中坠落;草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去光泽,变得枯黄。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又被死亡的阴影彻底笼罩。
然而,这极致的恐惧与黑暗,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众生心神即将被那无处不在的死神虚影压垮,陷入彻底绝望的深渊之际,异变再生!
那覆盖了整个玄唐世界的、厚重如铅的漆黑乌云,突然开始发生了变化。乌云的中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开始缓缓旋转,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漩涡。漩涡深邃,仿佛连接着宇宙的尽头。
紧接着,一点星光,自那漩涡的最深处亮起。
随后是第二点,第三点……十点、百点、千点、万点……无尽星辰,如同被点燃的灯火,迅速在无边的黑暗天幕上蔓延开来!这些星辰并非杂乱无章,它们遵循着某种古老而玄奥的轨迹排列、运行,勾勒出模糊的星宿图案,赫然与李之源布下的“二十八星宿大阵”隐隐呼应!
这些星辰的光芒,并非太阳那般炽热温暖,也非月亮那般清冷孤寂。它们散发着一种幽深、古老、恒定、带着一丝冰冷,却又无比“坚实”的光芒。这光芒穿透了笼罩天地的死亡阴影,洒向大地。
当这蕴含着周天星斗之力的光芒落在身上时,所有生灵心中的那股冰寒刺骨的恐惧,竟如同春阳融雪般,开始迅速消褪。
那萦绕心头的死神虚影,在星光照耀下,虽然依旧存在,却不再令人感到无法抗拒的绝望。它仿佛被纳入了某种更大的“秩序”之中,从不可控的、吞噬一切的终结,变成了这浩瀚星图背景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代表着“毁灭”但并非“无序”的环节。
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如同温暖的泉水,从每一个玄唐生灵的心底深处涌出。
他们说不清缘由,道不明原理,但就是本能地感觉到,这片突然出现的、覆盖了整个世界的星辰天幕,是“自己”的!是“守护”的象征!那星光虽然带着冷意,却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与归属。仿佛只要这片星辰还在头顶,任何外来的威胁,都无法真正伤害到这片土地,伤害到他们。
天空,依旧是黑暗的,但已不再是令人绝望的死寂之黑,而是变成了深邃、神秘、蕴含着无尽力量与希望的星空之幕!死神虚影与周天星辰共存,毁灭与新生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震撼灵魂的天地奇景!
炼器室内,李之源缓缓站起身,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明亮如星。他透过重重阻隔,“看”到了外界天地的剧变,也感受到了那从极致的恐惧到莫名安心的众生心绪转换。
他轻轻抚摸着储物法器,仿佛能感受到其中那九杆太虚幡的脉动。
“死神虚影……是太虚幡归墟之意的自然显化,难以完全掩盖。”他低声自语,“而这周天星辰……是二十八星宿大阵感应到同源且更高层次的星辰之力,被自发引动、激活,形成的守护星图。”
他没想到太虚幡初成的动静如此之大,竟直接引动了覆盖一界的天地异象。这固然暴露了自身拥有绝世重宝的事实,但另一方面,这蕴含着守护之意的周天星图,也向所有潜在的存在,宣告了玄唐世界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有着强大底蕴与守护力量的硬骨头!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李之源目光穿透屋顶,望向那深邃的星空天幕,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看到了吗?冥土之敌……这,仅仅是开始。”他心中默念,一股掌控风云、睥睨未来的豪情,冲淡了神魂的疲惫。
天地异象,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方才缓缓消散。死神虚影隐去,周天星辰黯淡,乌云退散,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然而,方才那片刻之间,从极致的死亡恐怖到无比安心的星辰守护,这冰火两重天的经历,已如同最深刻的烙印,刻入了每一个玄唐生灵的灵魂深处。他们或许不明所以,但一种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更深沉的归属感,已然悄然生根发芽。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之源,则在平息了体内翻腾的气血后,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二十七枚正在残破洞天中茁壮成长的混沌源种分株,以及未来那更加宏伟的“诸天万界混沌归墟大阵”的蓝图。
太虚幡已成,接下来,便是等待其他“种子”成熟,并将这守护与毁灭之力,播撒向诸天万界的时候了。
(第一百一十九回 第三节 完)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小王爷的修仙日常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小王爷的修仙日常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