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并不知道董太后在绝望中正在酝酿着更疯狂的计划。
他正在为另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烦恼——如何应对何进和袁绍那个“召外兵入京”的提议。
直接反对行不通。他需要迂回,需要找一个能吹到何进耳边、又能让何进听得进去的“风”。而这个人,最合适的无疑就是他的母亲,何太后。
他再次来到长乐宫求见。
何太后似乎心情不错,正在欣赏几匹新进贡的蜀锦,见到刘辩,笑着招手:“辩儿来得正好,快来看看这料子,给你做几件新袍子如何?”
刘辩行过礼,看了一眼那华丽的锦缎,勉强笑了笑:“母后费心了,儿臣觉得……如今国丧期间,还是俭朴些好。”
何太后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也是,是母后欠考虑了。还是我儿懂事。”她让女官将锦缎收下去,拉着刘辩坐下,“找我可是有事?”
刘辩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母后,儿臣今日总觉得心神不宁。”
“哦?为何?可是身体还不舒服?”何太后关切地问。
“并非身体不适。”刘辩摇摇头,犹豫了一下,才低声道,“儿臣是担心……舅父那边。”
“担心你舅父?”何太后有些不解,“你舅父如今掌控大局,有什么好担心的?莫非是那些宦官余孽还敢兴风作浪不成?”她立刻想到了最恨的人。
“宦官自然要防。”刘辩先肯定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但儿臣听说……似乎朝中有人向舅父提议,要召外地的州牧将军带兵入京?”
何太后闻言,皱了皱眉:“似乎是有这么回事。袁校尉他们好像提过。说是京中兵马不足,要召些可靠的外兵来驻守京师,以防不测。怎么了?这有何不妥吗?”
她显然并没太把这事放在心上,觉得只是正常的军事调动。
刘辩心中暗急,知道何进肯定没跟妹妹说清楚其中的风险,或者说了但何太后没意识到。他必须把利害关系说透。
“母后,”刘辩坐直了身体,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您想,如今京师的兵马,主要由舅父掌控,北军五校、西园军余部,皆听舅父号令。宫禁卫士,也多是舅父亲信。有舅父在,洛阳稳如泰山,为何还需要召外兵?”
何太后被他问得一怔:“这……不是说了以防不测吗?多些兵马,总是更安稳些。”
“不然。”刘辩摇头,“母后请想,那些外兵,来自州郡,其将领如董卓、丁原之流,久在边地,拥兵自重,他们真的可靠吗?他们麾下的兵士,是听朝廷的,还是听他们主将的?”
他见何太后露出思索的神色,继续加大力度:“舅父召他们入京,名义上是辅政,可他们一旦率大军进入洛阳,兵强马壮,还会甘心听舅父号令吗?只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到时,洛阳城内,到底是谁说了算?是舅父这个大将军,还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边将?”
何太后的脸色微微变了。她虽然不懂军事,但权力斗争的本能是有的。
刘辩的话,像一根针,刺破了她之前模糊的认知。
“这……董卓、丁原他们,难道敢不听朝廷号令?不怕被天下人指责为逆贼吗?”何太后还有些迟疑。
“母后!”刘辩语气加重了几分,“利益动人心啊!当他们手握数万雄兵,驻扎在京畿重地之时,朝廷的号令,还能有多少分量?
远的不说,就说先帝在位时,那些凉州将领,何时真正驯服过?至于天下人指责?若他们掌控了京师,掌控了皇帝和太后,天下人又能听到什么?看到的又是什么?”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直接的威胁:“再者,那些边将,粗鄙无文,一旦入京,骄横跋扈,岂会将我等放在眼中?到时,只怕这宫廷之内,都不得安宁!
母后难道愿意看到一些不相干的粗鲁武夫,在这汉宫之内横行无忌吗?”
这话戳中了何太后的痛点。她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权势和尊荣,怎么能容忍那些边地武人来染指她的地盘?
她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眼中露出了警惕和厌恶:“经辩儿你这么一说,此事确实不妥!那些边地武人,懂什么礼数规矩!万一惊扰宫闱,成何体统!”
刘辩趁热打铁:“而且,母后,您想过没有,为何袁校尉等人如此积极地推动此事?”
“为何?”
“舅父如今大权在握,袁氏兄弟虽然依附舅父,但其家族势力庞大,岂会甘愿久居人下?”刘辩小心翼翼地引导着,
“召外兵入京,看似增强了舅父的实力,实则不然。外兵入京,首先会削弱的是舅父对洛阳军队的绝对控制力。
届时,各方势力混杂,袁氏兄弟便可左右逢源,甚至趁机壮大自身。此乃驱虎吞狼,亦或是……借刀杀人之计啊!”
他将袁绍的潜在威胁点了出来。何太后对何进这个哥哥是信任的,但对袁绍这些士族,可没什么好感,尤其是袁绍之前还表现出对宦官的极端仇视,让何太后觉得有些过头。
何太后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袁本初……他竟有如此心思?”
“儿臣不敢妄加揣测。”刘辩适时地低下头,“只是不得不防。舅父为人……耿直,或许一时不察,被他人利用。
母后,外戚与士族,看似合作,实则如同水火,利益并非完全一致。
如今宦官之势暂挫,若引入外兵,打破眼下平衡,最终得益的,恐怕并非舅父,也非我母子啊。”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有真实的担忧,也巧妙地利用了何太后对外人、对可能威胁其权势者的天然不信任感。
何太后彻底坐不住了,她站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越想越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
“不行!绝不能召外兵入京!”她斩钉截铁地说道,凤目中带着决断,
“我这就派人去告诉你舅父,此事绝不可行!洛阳有他的兵马足够了!那些边将,让他们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地盘待着!”
刘辩心中稍安,但知道这还不够。何进未必会完全听妹妹的,尤其是袁绍等人肯定会极力劝说。
“母后,舅父或许有他的考量,且袁校尉等人必定极力鼓吹。直接反对,恐舅父面子上过不去,反而可能坚持己见。”
“那该如何?”何太后现在觉得儿子思虑周全,不由得询问道。
“母后可以这般与舅父说……”刘辩凑近何太后,低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您就说,召外兵入京,动静太大,恐惊扰先帝亡灵,亦让天下诸侯以为朝廷虚弱,心生轻视。
不若暂缓此事,先行整顿洛阳禁军,提拔可靠将领,如此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岂不胜过依赖那些心思难测的外将?”
“同时,可让舅父对袁校尉他们说,陛下年幼,受不得惊吓,大军入京,恐惊圣驾,待陛下身体康复,朝局彻底稳定后,再议不迟。如此,既暂时拖延了此事,又全了舅父和朝臣的颜面。”
何太后听得连连点头:“好!就这么说!还是我儿想得周到!”
她看着刘辩,眼中满是欣慰和赞赏,“辩儿,你真是长大了,懂得为母后和舅父分忧了。”
刘辩谦逊地低下头:“儿臣只是不希望舅父被小人蒙蔽,坏了大事。”
“哼,袁本初那些人,仗着家世,心思是多!”何太后冷哼一声,已然接受了刘辩对袁绍的定性,“我这就让人去请大将军过来!”
何太后雷厉风行,立刻派人去请何进。
刘辩没有留下听何进兄妹的谈话,他知道何太后会把自己的意思转达过去,而且以何太后的语气说出来,效果可能比他这个皇帝直接说更好。
离开长乐宫时,刘辩的心情并没有轻松多少。这只是一个拖延之计,能拖多久,他不知道。何进和袁绍召外兵的心思不会轻易熄灭。
必须尽快找到更根本的解决方法,并且……尽快积累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力量。
喜欢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