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两个孩子后,苏婉和东方夜的生活重心愈发向家庭倾斜。除了经营好他们自己的四口之家,“常回父母家”也成了他们生活中一项重要且温馨的例行活动。这不仅是礼节性的探望,更是维系亲情、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家族关爱中成长的重要方式。
去得最频繁的,自然是位于城西的苏家。那里承载着苏婉成长的印记,充满了她熟悉的、令人安心的气息。
通常他们会选择周末的午后前往。车子刚在苏家小院外停稳,得到消息的苏母早已系着围裙,笑吟吟地站在门口等候了。听到车声,苏父也会放下手中的报纸,从书房踱步出来。
“外公!外婆!”小念第一个跳下车,像只欢快的小鸟扑进外婆怀里,然后又不忘礼貌地向外公问好。小念已经是个小小男子汉了,但在最疼爱他的外公外婆面前,依然保留着孩童最纯粹的依赖和活泼。
“哎哟,我的乖孙,慢点跑!”苏母搂住外孙,眼睛却早已望向后面。
东方夜先从驾驶座下来,绕到另一边,体贴地为苏婉打开车门,然后从后座的儿童安全座椅上,小心地抱出已经咿呀学语、扎着两个小揪揪的东方玥。
“爸,妈。”苏婉笑着挽住母亲的手臂。
“爸,妈。”东方夜抱着女儿,沉稳地向二老打招呼。虽然早已是一家人,他依旧保持着这份敬意。
“快进来,快进来,外面有风,别吹着玥儿。”苏母连忙招呼着,目光紧紧黏在外孙女那张粉雕玉琢的小脸上。
一进屋,温暖的气息和饭菜的香味便扑面而来。客厅的沙发上,早已准备好了柔软的垫子和适合小玥儿玩的、没有棱角的布艺玩具。
东方夜将女儿放在地毯上,小玥儿如今已能坐得很稳,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熟悉又充满新奇的环境,伸手去抓外婆特意为她准备的彩色摇铃。
苏母立刻坐到外孙女身边,布满皱纹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孩子软软的头发,眼里是化不开的慈爱:“小玥儿,还记得外婆吗?哎哟,又俊了,这小脸蛋,跟婉婉小时候一模一样。”
苏父则拉过小念,关心地问起他在学校的学习和交友情况,听到外孙稚嫩却又条理清晰地讲述着学校的趣事,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还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适合幼儿的科普绘本,耐心地给小念讲解,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苏婉会挽起袖子,钻进厨房给母亲打下手。母女俩一边准备着家人爱吃的菜肴,一边聊着贴己话。从育儿心得,到工作室的近况,再到生活里的琐碎烦恼与趣事,油烟机的声音混杂着母女俩的轻言笑语,构成了最寻常也最温暖的烟火人间。
东方夜在这种家庭氛围里,也卸下了商场上所有的冷硬与戒备。他会陪着苏父下几盘棋,听岳父聊聊时事新闻,或者就一些商业趋势交换看法。苏父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翁婿间的对话总是平和而充实。有时,他也会加入“带娃”行列,坐在地毯上,看着小念摆弄玩具,或者护着好奇探索、试图爬行的小玥儿,防止她撞到家具。
晚餐时间,是最热闹的。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苏母的拿手菜,都是记忆中“家”的味道。小念已经能自己用筷子吃饭,像个小大人似的,还会给妹妹示范。小玥儿坐在特制的婴儿餐椅上,由苏婉或东方夜喂着精心准备的辅食,她挥舞着小勺子,咿咿呀呀,常常弄得满脸都是,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饭后,若天气晴好,一家人可能会在苏家的小花园里散散步。小念在前面跑跑跳跳,苏父苏母牵着蹒跚学步的小玥儿,苏婉和东方夜则并肩跟在后面。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邻居们看到这其乐融融的一家,往往会投来羡慕的目光,笑着打招呼:“苏老师,女儿女婿又带着孩子回来啦?真热闹!”
“是啊,回来了。”苏父母总是笑着回应,语气里充满了满足和骄傲。
这种定期回苏家的 routine,不仅让苏父母享受到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弥补了女儿不能常伴身边的缺憾,更重要的是,它让小念和小玥儿在成长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外公外婆毫无保留的疼爱。这种跨代的亲情联结,如同细密的网,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提供了更丰厚的情感滋养,也让“家族”和“根”的概念,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而对于苏婉和东方夜而言,这里不仅是放松身心的港湾,更是他们情感的溯源之地。每一次回归,都像是在给他们的幸福充电,让他们带着从原生家庭汲取的温暖与力量,更加坚定地走向属于他们共同的未来。车轮驶离时,后视镜里父母久久站立挥手的身影,便是这寻常烟火日子里,最让人心安与留恋的风景。
喜欢晚星入婉怀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晚星入婉怀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