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主任办公室的空气,仿佛被他最后那句话抽成了真空。
“你……到底是谁的人?”
这个问题,像一根无形的探针,带着冰冷的金属质感,试图刺入林舟的大脑,剖开他所有的伪装,探寻他最底层的归属。
这是一个官场上最根本,也最致命的问题。
回答错误,万劫不复。
林舟的脑海中,因果沙盘上代表着孙主任的模型,头顶的数据流在疯狂刷新。【核心诉-求】一栏,已经从单纯的“查明动机”、“评估风险”,变成了更加复杂和矛盾的集合体:【恐惧不可控变量(40%)】、【利用此变量破局的渴望(30%)】、【维持自身安全的底线(20%)】、【对天才的惜才之心(10%)】。
他怕他,又想用他。
林舟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任由孙主任那几乎要将人吞噬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反复凌迟。他甚至能听到孙主任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以及那两颗文玩核桃在掌心被无意识攥紧时,发出的“咯吱”声。
时间,在这一刻被拉长到了极致。
就在孙主任的耐心即将耗尽,眼神中的审视即将转化为决断的杀意时,林舟开口了。
“孙主任,在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瞬间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平静。
孙主任眉头一皱,显然没料到林舟不仅不回答,反而敢在这种情势下反问自己。
林舟没有给他发作的机会,继续说道:“您是希望咱们省发改委,永远只当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还是想抓住机会,成为能影响棋局的棋手?”
棋子?还是棋手?
这六个字,像一记重拳,狠狠地砸在了孙主任的心口上。
他脸上的肌肉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
多少年了?
自从他坐上这个发改委一把手的位置,表面上看风光无限,执掌着全省项目的生杀大权。可内里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省里派系林立,上面神仙打架,他这个发改委主任,就像一个被绑在磨盘上的磨心,被各方势力来回拉扯、碾压。
每一个重大项目,他都得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地寻求平衡,生怕得罪了任何一方。他做的每一个决策,首先考虑的不是项目本身是否科学,而是能不能让各方都满意,或者说,都挑不出大毛病。
他递交的每一份报告,与其说是发展规划,不如说是政治妥协的艺术品。
棋手?他何尝不想!
可他手里,缺一张能掀翻棋盘,重定规则的底牌!
孙主任的眼神剧烈地闪烁起来,那片翻涌的墨海,第一次出现了风暴之外的东西——一丝被压抑了太久的渴望。
他死死地盯着林舟,喉结滚动,声音沙哑地问:“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很简单。”林舟的目光坦然迎上,“我不是任何‘人’的人。如果非要说我站在哪一边,那我站的,是能让咱们发改委,能让您,从棋子变成棋手的那一边。”
“我做的所有事,包括那个您认为异想天开的c方案,包括今天这个您认为胆大包天的风险复盘,都只有一个目的——把牌桌上的水搅浑,把所有人都藏在袖子里的底牌逼出来。只有在混乱中,才有建立新秩序的机会。只有手里的牌足够多,足够硬,我们才有资格坐上牌桌,而不是趴在牌桌底下,等着捡别人掉下来的面包屑。”
这一番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没有赌咒发誓的效忠,却比任何表态都更能击中孙主任的内心。
林舟没有说“我要帮你”,他说的是“我们”。
他没有说“我是你的人”,他说的是“我站在这件事的一边”。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个人行为,上升到了整个发改委的集体利益和孙主任的个人抱负层面。这就不是站队,而是结盟。不是投靠,而是合作。
孙主任眼中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沉。
他缓缓走回自己的办公桌,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从未用过的紫砂茶杯,和自己的那个摆在一起,然后提起桌上的热水壶,亲手泡了两杯茶。
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舒展,一缕清冽的茶香,在压抑的办公室里弥漫开来。
“过来,坐下喝杯茶。”
孙主任的语气,已经听不出之前半分的严厉。
林舟走了过去,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他看到孙主任将其中一杯茶推到自己面前,他伸出双手,稳稳地接了过来,轻轻说了一声“谢谢主任”。
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孙主任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点头。此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有远超年龄的沉稳心性,是个天生干大事的料。
“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孙主任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就从这个‘风险复盘’开始。你到底想查什么?想查到什么地步?”
他这是在考校,也是在给林舟一个机会,一个把“疯狂的计划”变成“可行的方案”的机会。
林舟知道,真正的博弈,现在才开始。
“主任,查国土厅,只是一个由头,一个姿态。我们真正的目的,不是要扳倒谁,而是要拿到‘武器’。”
“武器?”
“对。三件武器。”林舟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件,是‘信息’。通过这次复盘,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调阅过去五年,所有和重大项目用地相关的审批文件、会议纪要、专家论证报告。这里面藏着什么,您比我清楚。这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哪些是雷,哪些是宝,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信息,就是我们未来谈判的第一个筹码。”
“第二件,是‘标准’。既然是复盘,我们就有权重订标准。我们可以联合财政厅,甚至可以拉上审计厅,共同制定一套全新的、更加科学严谨的《重大项目投前风险评估模型》。这个模型一旦建立,以后所有项目都必须按这个标准来。标准掌握在谁手里,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是我们未来的第二件武器。”
“至于第三件……”林舟顿了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才缓缓说道:“是‘人才’。主任,发改委不缺人才,但缺的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尖兵’。这次复盘,正好是一次大浪淘沙。谁是只会写报告的花架子,谁是能从故纸堆里发现问题的真本事,一目了然。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为您,为发改委,筛选和储备一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核心团队。”
林舟说完,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孙主任没有说话,只是用杯盖一下一下地撇着茶叶。
但林舟能看到,他那只握着杯盖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信息、标准、人才。
这三点,刀刀见血,每一刀都砍在了孙主任最渴望、也最无力的关节上。
林舟描绘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破局之法,而是一套完整的、足以改变发改委当前被动局面的战略蓝图。
而执行这套蓝图的起点,就是他林舟本人,和他那个看似鲁莽的“风险复盘”小组。
许久,孙主任放下了茶杯,杯子和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哒”。
“好。”他只说了一个字。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着林舟:“你说你能拆弹,我就给你拆弹的权力。这个‘投后效益及风险复盘评估’小组,你来当组长。正式的,我亲自下文,人事处备案。”
林舟心中一凛,知道考验来了。
“但是,小林同志,”孙主任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你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把刀我交给你,用得好,你一飞冲天。用不好,第一个伤的就是你自己。到时候,我不会为你担任何责任,明白吗?”
“明白。”林舟平静地回答。
这本就是他用沙盘推演出的最优路径,所有的风险,他早已了然于胸。
“去吧。”孙主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今天这场谈话,对他心神的消耗,不亚于开了一场三天三夜的省委常委会。
林舟站起身,再次道谢,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当那扇厚重的木门再次关上,孙主任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渺小的、如同蚂蚁般的人流车流,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他感觉自己不像是在用一个下属,更像是在与魔鬼做交易。
他拿起了桌上那台红色的电话,犹豫了很久,最终却没有打给任何一位省领导,而是拨通了一个省纪委老朋友的私人号码。
电话接通。
“老王啊,我,孙正清。”
“……对,有点事,想请你帮个小忙。”
孙主任看着窗外,声音压得极低。
“帮我查个人,我们单位的,叫林舟。”
电话那头似乎有些疑惑。
“不是,”孙主任苦笑了一下,“不是查他有什么问题。”
“是查他……为什么会这么干净。”
喜欢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