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堂的日常并非总是按部就班,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病例,考验着林逸的医术和决断。
这日,几个行商打扮的人用门板抬着一个昏迷不醒、浑身散发着怪异腥臭气的同伴,急匆匆地闯进济世堂,脸上满是惊恐与焦急。
“神医!救命!快救救我们东家!”为首的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声音发颤,“我们东家不知怎么了,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起来就说浑身发痒,然后身上开始起红疹,很快就变成水疱,接着就开始发烧,人也越来越糊涂,刚才……刚才就昏过去了!”
林逸和苏仁立刻上前检查。只见那昏迷的中年男子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掀开衣物,可见其胸腹、背部乃至四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斑丘疹和水疱,有些水疱已经破溃,流出淡黄色的液体,散发出那股令人作呕的腥臭。
苏仁眉头紧锁,仔细查看了水疱的形态,又搭了脉,沉吟道:“此症来势凶猛,热毒炽盛,邪入营血……似是‘天行疫痘’(古人对某些烈性传染病的统称,可能包括天花、水痘等),但又有些不同……”
林逸同样面色凝重。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水疱的形态与他认知中的天花、水痘确有差异,而且病情进展速度极快。他伸手轻轻触碰了一下患者额头的皮肤,感觉异常灼热。
“他们从何处来?近日可接触过什么异常之物?”林逸沉声询问那管事。
管事连忙回答:“我们从南边的‘落霞镇’收了一批皮货过来,路上走了五天。途中……途中曾在野地里猎杀并分食过一只模样有些奇怪的獐子,那獐子行动迟缓,眼神发红……东家亲手处理的,还弄破了手……”
奇怪的獐子?行动迟缓,眼神发红?
林逸心中猛地一凛!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脑海——炭疽?或者是某种类似的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
在这个时代,缺乏有效的抗生素和明确的病原学认知,这类疾病一旦爆发,死亡率极高,且极易造成恐慌和大规模传播!
“立刻将病人移至后院隔离病房!所有接触过他的人,包括你们,都留在后院,未经允许不得离开!石猛,守住后院门!”林逸当机立断,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
那管事和几个商队伙计被林逸的气势所慑,又见病人情况危急,不敢多言,连忙依言照做。
苏婉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取来特制的麻布口罩和手套分发给林逸、苏仁以及自己,并迅速调配消毒药水。
济世堂内的其他病患和伙计见到这番阵仗,也都紧张起来,议论纷纷。
林逸顾不上解释,与苏仁、苏婉清全副武装后,再次进入隔离病房进行详细检查。他运用灵枢九针护住患者心脉,尝试稳住其生机,又根据《青囊经》中关于“瘟毒”、“疠气”的论述,结合患者症状,开出了一剂药性极为猛烈的“清瘟败毒饮”,旨在以大寒大凉之药,强行清解深入血分的疫毒。
喂药、施针、观察……林逸三人几乎寸步不离。病人的情况时而稍微稳定,时而再度恶化,高烧不退,水疱仍在不断出现。
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很快,“济世堂来了个怪病,会传染,很危险”的流言便开始在清河湾散播开来。一些人感到恐慌,远远避开济世堂;也有更多人关注着事态发展,想看看这位“小神医”能否再次创造奇迹。
孙满仓和陈安和几乎在同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孙满仓立刻派人送来了一批珍贵的解毒药材,并表示需要人手尽管开口。陈安和则亲自来到济世堂外,隔着一段距离与林逸对话,表达了关切,并暗示若需要百草堂的药材或人脉支持,绝不推辞。
他们的态度,既是对林逸医术的信任,也是对可能发生的疫情的一种未雨绸缪。
时间在紧张与焦虑中一分一秒过去。直到第二天黎明,病人的高热终于开始缓慢下降,身上新发的水疱也明显减少,虽然依旧昏迷,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林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抹去额头的汗水,对同样疲惫不堪的苏仁和苏婉清道:“最危险的关头,算是暂时过去了。”
虽然病人尚未脱离危险,但至少证明他的诊断和用药方向是正确的。这次应对突发烈性传染病的经历,也给林逸敲响了警钟。乱世之中,瘟疫的威胁无处不在,他储备的药材和设想的防疫措施,还远远不够。
经此一事,济世堂和林逸的声望,在复杂的目光中再次提升。他不仅展现了对疑难重症的救治能力,更展现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魄力与担当。这间小小的医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清河湾应对某些危机时,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存在。
而林逸也深知,这次事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可能将面对更多、更严峻的挑战。他的“济世”之路,任重而道远。
喜欢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