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没多久,天气逐渐转暖,但东、西突厥(内蒙古一片)因年前,冬季的一场大雪遭受了重创。
导致,无数的牛羊在严寒中冻死,种植的农作物也大规模减产,这对于以畜牧为生、种植为辅的东、西突厥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面对如此困境,东、西突厥的首领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大唐的东北和西北边境。
大唐的老百姓,因有曲辕犁等先进农具,其生活相对富足,成为了突厥人眼中的一块肥肉。
然而,大唐的边境军队并非等闲之辈。军队中不仅配备了大量的马蹄铁,还拥有少量威力巨大的火铳枪和炸弹。
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让大唐的边防军队在面对突厥的侵犯时,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和防御能力。
朝堂之上。42 岁左右的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当他听到东、西突厥竟敢侵犯大唐东北和西北边境的消息时,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冲动地想要亲自率领大军出征,给突厥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一旁的李承乾看着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李世民,他不愧是从大唐军队初期领导者,如今,李世民都四十多岁了,还想着御驾亲征呢?”
文武百官们纷纷苦口婆心地劝解李世民,认为他御驾亲征实在不妥。
然而,李承乾却扫视着朝堂上的武将队伍,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带兵出征的合适人选。
因为,他想着这次可以借此机会,东、西突厥有望被正式纳入大唐的版图,这可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壮举。
然而,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念头,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极力劝阻。要不自己让薛仁贵试试呢?
与此同时,武将队伍内部也因为此次征伐大军的将领归属问题而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毕竟,国公之位向来都是由嫡长子继承,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而,武将虽自己战功赫赫,但他们很多却不止一个儿子。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武将的孩子们,自然也继承了父辈们的英勇善战的性格。
通过科举这条路进入仕途,对绝大部分武将之子可能行不通,那么,为其他孩子争取军功,就成了这些武将们的必然选择。
朝堂喧闹时,李承乾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格外响亮,开口道:“启禀父皇,儿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的这一举动,瞬间让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太子李承乾的身上。
李世民见状,微笑道:“朕准了,高明你说吧!”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不紧不慢地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如今大唐正值蓬勃发展之际,借此次东、西突厥闹事之际,可以为新一批的将军做准备。”
因此,儿臣斗胆提议,此次征伐大军的将领人选,不妨从年轻一些的国公子嗣中挑选。”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儿臣的太子府中的薛仁贵和国公的子嗣们,他们都曾上过战场,历经战火洗礼,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
“此前,他们也军队率领过一两千人的队伍,表现出色。此次,不妨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带领大军出征,一试身手。”
李承乾环顾四周,见文武百官都在思考有没有道理,便继续道。
“当然,儿臣也深知父皇对大唐将士的安危的担忧。所以,儿臣建议父皇可以派遣李靖李伯伯和程咬金程伯伯等人为其压阵。”
“若薛仁贵和其他将领在征战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几位伯伯便无需过多干涉,让他们自由发挥。”
李承乾的话音刚落。李泰、李惜和李佑三人几乎同时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泰面色阴沉,毫不客气地道:“启禀父皇,儿臣对太子殿下的提议深感不妥。儿臣怀疑太子他此举别有用心,乃是以战士们的生命为代价,来为自己拉拢武将,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承乾闻言,心中顿时燃起一股怒火。他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李泰,恨不得立刻冲过去给他一巴掌。
然而,理智告诉他,这里是朝堂,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能如此失态。于是,他强压怒火,紧紧握起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
李承乾立马躬身道:“回父皇,儿臣绝无用大唐将士的命,拉拢朝臣之意。望父皇明鉴!”
“如今,李靖伯伯都已六十多岁高龄了,程伯伯等人也都五十多岁了。所以,儿臣才提议让较年轻的国公子嗣历练一下,绝无拉拢朝臣站队之意。”
李世民听后,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道:“行了,高明,父皇了解你。你提的事情,还是稍后再议吧!”
这时,李(世)积(绩)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微臣倒是有个主意。陛下可以趁着大军的粮草和马匹还在筹备之际,不如请药师和二哥秦琼对年轻一辈进行一次考校。”
“微臣认为,咱大唐的武将们确实有些青黄不接了啊!”李(世)积(绩)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着,带着一丝忧虑和无奈。
他环视一下文武百官,继续开口道:“而且,像薛仁贵那些年轻人,他们虽年轻,但也在军队当过千夫长,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考验,也算是有一定经验的了。”
“再加上,陛下您安排几位安排几位老将们坐镇军中,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也必定能给这些年轻将领们提供宝贵的指导。”
这时,程咬金也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而且,咱大唐的军队武器装备精良。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不让这些年轻将领们去试试看,岂不是浪费了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难道说,一我们这些老将带兵打仗,士兵们就不会有伤亡了吗?战争本就是残酷的,无论谁带队,都难以完全避免伤亡。”
程咬金的这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在场武将们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附和道:“臣等复议!”
“微臣附议”的声音在朝堂上,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文官队伍中也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
这些人刚刚脱离五姓七望的势力,急于在太子殿下面前表现自己,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他们也齐声高喊道:“臣等复议!”
李泰转过头,看着自己身后的文官们,心中不禁一惊。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提议会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却没想到是现在这情况。
李世民开口道:“朕准了,阿南拟旨——三天后,在秦琼府中举行军事理论和武力考核。”
★★★偏日常,想到哪写到哪,点点催更,评个分、不要钱的用爱发电点点。跪谢了!★★★
喜欢重生成为李承乾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成为李承乾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