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的最后一天,楚凡选择乘坐 天津之眼 摩天轮,从空中与这座城市告别。巨大的摩天轮缓缓旋转,将他带离地面,海河、桥梁、街道、建筑在脚下逐渐缩小,最终融汇成一幅壮丽的城市全景图。
从这百米高空俯瞰, 五大道的静谧街区、意风区的异国情调、古文化街的红火热闹、鼓楼周边的市井烟火,以及蜿蜒流淌的海河,尽收眼底。这种视角让他对天津 多元、包容、层次丰富 的特质有了更宏观的把握。这座城市如同一个精巧的拼图,将看似矛盾的元素和谐地镶嵌在一起。
他从行囊里,再次拿出了那片来自朝阳的 狼鳍鱼化石——“龙骨”。这枚承载着生命演化“融合”与“适应”奥秘的印记,此刻面对天津这座将“融合”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城市,仿佛完成了又一次精神上的呼应。自然界的生命在演化中融合变异以求存,人类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创新以发展。
他没有留下任何实体物件。他觉得,天津馈赠给他的,是一种 生活的态度与智慧——那种在历史负重下依然保持的乐观豁达,在多元文化中自得其乐的从容闲适。这份无形的礼物,比任何纪念品都更加珍贵。
中午,他吃了最后一顿 天津打卤面,那家常而丰盛的滋味,仿佛汇聚了津门百姓对生活的所有热爱。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天津站。着名的 世纪钟 在站前广场敲响,声音浑厚。行囊里,那片“龙骨”依旧沉默,却似乎浸润了天津卫特有的“哏”气,少了几分沉重,多了几分通透。
在月台上,他回望这座给他带来无数欢笑的都市。海河的水、相声的声、包子的香、洋楼的影,都已深深印入脑海。
他翻开笔记本,在天津篇章的最后一页,他画下了从摩天轮俯瞰的城市轮廓,并在旁边画了一个笑脸和一个包子。
他写道:
“天津,我的告别在天津之眼的俯瞰中完成。
我带走了你对‘乐活’精神的最生动诠释。这片‘龙骨’所见证的融合之道,在你的土地上,化为了乐观包容、幽默自嘲的生活智慧。
你的历史斑驳复杂,却被你用一句‘嘛钱不钱的,乐和乐和得了’轻轻化解。你的味道南北交融,最终都沉淀为百姓餐桌上的满足与熨帖。
感谢你,让我在笑声中思考,在美食中感悟。愿你的相声永远有‘哏’,愿你的海河永远流淌着安乐。
再见,哏都天津。愿你的未来,永远乐和。
汽笛声响,列车南下。六朝古都的脉动与江南的烟雨,正在前方呼唤。”
合上笔记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车轮启动,天津的都市风光在平原上渐行渐远。他的华北之旅,因为天津这一站,而充满了欢声笑语与对生活哲学的深刻体悟。前方,是底蕴深厚的南京与温婉秀丽的江南,他的中华徒步史诗,即将翻开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徒步记录者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