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延昭再次恢复意识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浑身撕裂般的剧痛,尤其是后背那处贯穿伤,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难以忍受的痛楚。他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属于天波杨府自己房间的床顶雕花。
他还活着。
这个认知并未带来丝毫喜悦,反而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的心脏。父亲最后那声“陛下!老臣尽力了!”的悲壮呐喊,以及那杆杨字大旗缓缓倒下的画面,如同最残酷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他的灵魂深处,带来窒息般的痛楚。
“昭儿!你醒了!”一个带着哭腔却又强自压抑着激动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是母亲佘太君。她坐在床边,面容憔悴,眼窝深陷,显然多日未曾安眠,但握着他的手却依旧温暖而有力。
“娘……”杨延昭张了张嘴,声音干涩沙哑得如同破锣,“父亲……他……”
佘太君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紧紧握住儿子的手,摇了摇头,泣不成声。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绝望被证实的这一刻,杨延昭依旧感觉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无边的黑暗和冰冷将他彻底吞噬。他闭上眼,泪水无声地从眼角滑落,混着伤口渗出的血水,浸湿了枕巾。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在身体剧痛和心灵创伤的双重折磨下,时而昏睡,时而清醒。昏睡时,噩梦连连,尽是父亲血战殉国、自己无力回天的场景;清醒时,则沉默地望着帐顶,眼神空洞,仿佛灵魂也随之而去。
天波杨府,笼罩在一片巨大的悲恸之中。素幡白幔,哭声不绝。柴婉儿强忍着丧父之痛,日夜不休地守在杨延昭床边,悉心照料,她的温柔和坚韧,成了杨延昭在这片黑暗汪洋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而朝堂与汴京城内,因陈家谷之役引发的滔天余波,才刚刚开始。
杨业力战殉国的消息传回,举国震惊!无论是真心敬仰还是虚情假意,无人能否认这位老将军的忠勇。民间自发设祭,哀声遍野,“杨无敌”的威名与悲壮,达到了顶点。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谴责朝廷援救不力,致使忠良殒没。
巨大的压力,首先落在了被迫闭门思过、刚刚复出不久的潘美身上!
尽管他极力辩解,声称已尽力调派援军,是杨业轻敌冒进、才致败绩,但根本无法平息众怒。尤其是当杨延昭血战突围、试图救援其父的壮举细节逐渐传开后,潘美之前种种阻挠、打压杨家的行为,更被无限放大,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罪证!
“若非潘枢密屡屡刁难,拖延援军,杨老令公何至于孤军深入?”
“杨六郎千里驰援,忠孝感天动地!潘美却坐视忠良覆灭,其心可诛!”
“请陛下严惩潘美,以慰杨老令公在天之灵!”
弹劾潘美的奏章,如同雪片般堆满了皇帝的御案。要求将其罢官、下狱,甚至问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与此同时,杨延昭的声望,却因其忠勇、孝道以及在陈家谷外血战辽军的壮举,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杨六郎”之名,已不仅仅是年轻俊杰的代表,更成为了忠臣孝子、国之栋梁的象征!无数士林学子为其赋诗作文,市井百姓将其事迹编成话本传唱。
此消彼长之下,潘美一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其党羽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暗中与之切割,以求自保。
就在这风口浪尖之上,伤势稍有好转、尚且无法下床的杨延昭,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让杨洪代笔,写下了一份言辞恳切、却又暗藏机锋的奏疏。
在奏疏中,他并未直接弹劾潘美,而是以“戴罪之身”自居,沉痛检讨自己“驰援不力”、“未能救父于危难”,恳请皇帝降罪。接着,他笔锋一转,以血泪控诉辽军之残暴,耶律斜轸之狡诈,并详细描述了陈家谷之战最后时刻,父亲杨业是如何在绝境中依旧浴血奋战,直至力竭殉国的悲壮场景!
他写父亲如何身先士卒,写将士如何舍生忘死,写那面杨字大旗是如何在箭雨刀丛中屹立不倒!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然而,在奏疏的末尾,他却以一种极其隐晦却又无比尖锐的方式,提出了一个致命的疑问:
“……臣父孤军悬于谷中,内外消息断绝。然辽军布局之精准,围困之严密,时机拿捏之狠辣,仿佛……仿佛早已知晓我军动向,预作安排。若非如此,以臣父之能,纵不能胜,亦当可全身而退……臣每思及此,五内俱焚,夜不能寐!恳请陛下,彻查军中有无通敌泄密、贻误军机之奸佞,以告慰臣父及数万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则臣,虽万死,亦无憾矣!”
他没有点名潘美,但“通敌泄密”、“贻误军机”这两个词,结合王贵的前科以及潘美在西线、北疆一系列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其指向性,不言而喻!
这份奏疏一上,如同在已经沸腾的油锅里,又泼进了一瓢冷水!
它成功地将公众的愤怒,从单纯的“援救不力”,引导向了更深层次的、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猜测——杨业之死,或许并非单纯的军事失败,而是一场内外勾结的政治谋杀!
潘美的处境,顿时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皇帝赵光义在接到这份奏疏后,沉默了整整一日。他回想起杨业的忠勇,杨延昭的悲壮,潘美过往的种种,以及朝野汹涌的舆论……最终,他下定了决心。
一道圣旨传出:
追赠杨业为中书令,谥号“忠武”,极尽哀荣。
擢升杨延昭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领郑州刺史,委以北面行营都部署之重任,总揽河北西路防务,继承其父遗志,抵御辽军!
而潘美,虽未立刻问罪,却被剥夺了枢密使之职,改任有名无实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彻底远离了权力中心!
这一升一贬,清晰地表明了皇帝的态度,也暂时为这场滔天波澜,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躺在病床上的杨延昭,接到圣旨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赢了,利用父亲的死,利用舆论,利用皇帝的权衡,成功地将潘美赶出了权力核心,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权位和更广阔的舞台。
但他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
他用父亲的鲜血和生命,铺就了这条通往权力之路。
这份沉重,这份痛苦,将伴随他一生。
他缓缓闭上眼,感受着背后伤口那钻心的疼痛,以及心中那永不愈合的巨大空洞。
余波未平,前路漫漫。他知道,属于他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带着这份刻骨的伤痛和仇恨,继续走下去,直到……荡平所有仇敌,实现父亲未竟的遗志,或者,倒下为止。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