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丹药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几个大型药企的销售达成了一种平衡。我也乐的清净。
正在我喝茶的时候,石坤进来了。他说道:“局里下午让我们两个去分局一趟。”
“我放下茶杯,眉头微皱:“去分局?什么事这么急?”石坤挠了挠头,压低声音:“好像是关于丹药案的后续核查,上头点名要咱们俩汇报。听说最近有股暗流在搅局,分局那边收到匿名举报,怀疑平衡被打破了。”他顿了顿,补充道:“你赶紧收拾一下,我开车过来接你,路上再细说。”
我点点头,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这清净日子才过几天,又要卷入漩涡了。起身时,窗外的阳光斜斜洒进办公室,暖意中带着几分焦躁,仿佛在提醒我,江湖从不会真正太平。”
等我们到中州分局的时候,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我和石坤在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
张树森看人到齐了,道:“半个月后,总局有个研讨会。军方有个修炼小队很成功,咱们局里也有这个想法,想对初,中阶修为的同事组织几个培训班。做一下试点。局里会分期通知去培训学员的名单。”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像被风吹皱的水面。坐在前排的几个老资格彼此交换着眼神,后排则传来刻意压低的议论声。张树森环视一周,目光在我们这个角落稍作停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具体名单和安排,稍后会由各科室负责人传达。”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这不是普通的业务培训,事关我们局未来的力量布局。总局很重视,要求我们务必选拔出最有潜力、最可靠的骨干。培训班会有严格的淘汰机制,最终能留下的,才是局里重点培养的对象。”
我下意识地和石坤对视了一眼,他几不可察地挑了挑眉,那眼神里分明写着:又来事儿了。
张树森没给我们太多消化的时间,话锋一转,手指敲了敲桌面:“另外,关于近期收到的匿名举报信,涉及之前丹药案的某些细节,以及所谓‘平衡被打破’的指控……”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只剩下空调的低鸣,“调查组会介入复核。在座各位,尤其是经手过此案的同事,”他的视线再次精准地落到我和石坤身上,“需要全力配合,提供一切必要信息。记住,任何扰乱现有秩序的行为,局里绝不会姑息。”
“好了,散会。”张树森干脆利落地结束了发言,率先起身离开,留下一屋子心思各异的人。
我和石坤随着人流往外走,他凑近了些,几乎用气声说:“听见没?培训班,匿名信,复核……这‘清净’可真够短暂的。上头点名要我们‘配合’,我看是福是祸还难说。”
我沉默着,只觉得分局走廊里空调的冷气,似乎比来时更刺骨了。那匿名信像一根看不见的刺,而所谓的骨干培训班,更像一个精心布置的新旋涡。张树森最后那句“扰乱秩序绝不姑息”,与其说是警告暗处的搅局者,不如说更像悬在我们这些“经手人”头顶的利剑。这趟分局之行,果然没带来什么好消息。
就在我们离开局里的时候,一个后勤人员跑到我跟前道:“你好!这是你和石坤同志的调令。请签收。”
看着手里的调令,和石坤面面相觑。这是要我们去总局做培训教官。
调令的纸张带着分局特有的油墨味,指腹能感觉到细微的颗粒感。我和石坤的目光在薄薄的纸页上短暂交汇,又迅速移开,彼此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同样的错愕。
“教官?”石坤先开了口,声音不大,却像颗小石子丢进了死水潭,打破了走廊里人群散去后残余的沉闷。他捏着那份属于他的调令,指节微微发白,“老张刚才可一个字没提这茬。炼丹案复核的配合还没开始,这又是唱哪一出?”
我压下心头的波澜,快速扫过调令上的内容。措辞是标准的官方命令,要求我们三日内前往总局报到,参与代号“基石”的修炼者骨干培训项目,担任初级功法实操教官。落款是总局人事司,鲜红的印章像一枚烙印。“指定任务,”我低声说,感觉那纸片有些烫手,“没得商量。张局最后扫那一眼,怕不是偶然。”
石坤“啧”了一声,把调令胡乱折了几下塞进裤兜,动作带着点烦躁。“配合调查…转头就调走,这配合得可真够远。当教官?呵,总局那帮眼高于顶的少爷兵,能听咱俩的?”他撇撇嘴,语气里透着不以为然,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警惕,“炼丹案刚消停,匿名信就来了,紧接着是复核调查,现在又要把咱俩支开……这时间点,巧得让人睡不着觉。”
“未必是支开,”我盯着调令上“骨干培养”、“重点对象”那几个字眼,张树森在会议室里沉甸甸的话语犹在耳边,“也可能是放在眼皮子底下。‘基石’……这名字听着就够分量。
总局亲自抓的项目,张局特意强调选拔‘可靠’骨干……我们刚‘配合’完丹药案,转眼就成了‘可靠’人选?” 这突如其来的角色转换,非但没带来丝毫轻松,反而像被投入了一个更复杂、更难以捉摸的棋局中心。
张树森那句“绝不姑息”的警告,此刻听来,似乎有了更具体的指向——无论是对那匿名信的幕后黑手,还是对我们这些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棋子。
石坤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那份玩世不恭收敛了不少,只剩下属于老刑侦的凝重:“你是说……这是块烫手山芋,也是块试金石?行吧,总局就总局,当教官就当教官。”他扯了扯嘴角,笑容没什么温度,“我倒要看看,这潭浑水底下,到底藏着什么王八。走吧,回去收拾东西,这‘清净’,算是彻底到头了。”
走廊尽头窗户透进来的光线,将我们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冰冷的地砖上,显得孤零零的。那封匿名信带来的寒意,并未因这纸调令而消散,反而与“基石”计划交织在一起,织成了一张无形而危险的网。前方等待我们的,绝非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喜欢都市修仙传,从大一图书馆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都市修仙传,从大一图书馆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