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ài,美好。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
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这句“竦长剑兮拥幼艾”,以其刚柔并济的意象,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一个极具魅力的经典画面。屈原的《九歌·少司命》是楚辞中的璀璨明珠,塑造了一位主管子嗣与儿童命运,既英武又温柔的女神形象。全诗情感缠绵,意象华美。
一、《九歌·少司命》全文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二、分章注释与翻译
第一章:祭堂场景与人间之问
原文: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注释:
麋芜:芎?的幼苗,一种香草。
罗生:并列生长。
素华:素白的花。“华”同“花”。
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袭予:侵袭我,指香气扑鼻。
夫人:泛指人们。
美子:美好的儿女。
荪:香草名,此处尊称少司命。
·翻译:
秋天的兰草和芳香的麋芜,在祭堂下交错丛生。
翠绿的叶子,素白的花朵,浓郁的香气阵阵扑面。
(人们向您祈愿)人人都已有了称心的儿女,您为何还要如此忧心愁苦?
第二章:人神之交与瞬间的默契
原文: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注释:
青青:茂盛的样子。
目成:通过眼神传达情意,心照不宣。
翻译:
秋天的兰草多么茂盛,翠绿的叶子,紫色的茎。
满堂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间唯独你与我目光交汇,心意相通。
第三章:神之飘忽与情之至理
原文: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注释:
回风:旋风。
云旗:以云霞为旌旗。
翻译:
你来时不语,去时不辞,乘着旋风,载着云旗。
最悲伤的啊,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最快乐的呢,莫过于新相识的知己。
第四章:神之踪迹与人之期盼
原文:
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注释:
荷衣蕙带:以荷花为衣,以蕙草为带,形容神之高洁。
倏、忽:忽然,极言时间短暂。
帝郊:天帝的郊野,指天界。
须:等待。
翻译:
穿着荷花做的衣裳,系着蕙草编的衣带,你飘然而来,又倏忽而逝。
夜晚宿在天帝的郊野,你在那云端尽头,是在等待着谁呢?
第五章:浪漫想象与失意浩歌
原文: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注释:
女:同“汝”,你。
咸池:神话中太阳沐浴的神池。
曦:晒干。
阳之阿:日出之处。
怳:同“恍”,失意貌。
浩歌:放声高歌。
翻译:
多想与你在咸池共沐,在日出之地晒干你的长发。
我盼望着你啊,你却终究未来,我只能对着长风恍惚失意,放声高歌。
第六章:神之威灵与崇高赞颂
原文: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注释:
孔盖:孔雀羽毛做的车盖。
翠旍:翠鸟羽毛做的旌旗。“旍”同“旌”。
抚彗星:手持彗星,意为扫除灾邪。
竦:高高举起。
拥:保护、怀抱。
幼艾:美好的儿童。“艾”有美好之意。
民正:人民的主宰。
翻译:
(看啊!)你以孔雀羽为车盖,以翠鸟羽为旌旗,登上九天,手持彗星扫除灾厄。
高高地举起长剑啊,将可爱的孩童护在怀中。
只有你,最适宜做我们万民的主宰!
核心意象与精神
《少司命》一诗的核心,在于塑造了一位集威严与慈爱于一身的女神。
“竦长剑” 象征着她驱邪避灾、保护儿童的力量与威严。
“拥幼艾” 则展现了她温柔与慈爱的本性。
这种刚柔并济的形象,使之成为守护者最完美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繁衍与健康成长的美好祈愿,也寄托了屈原对理想执政者应“爱民如子”的深切期望。
三、创作背景
1. 楚地巫风:
《九歌》是屈原在楚地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组抒情诗。楚国信巫鬼,重祭祀,祭祀时必有巫觋以歌舞娱神。《少司命》便是祭祀少司命神时的唱词。
2. 人神恋歌的母题:
诗中充满了人对神的期盼、爱慕与别离的哀愁(如“悲莫悲兮生别离”)。这并非简单的男女之情,而是以“人神恋爱”的形式,表达人对神的无限依恋和神人阻隔的怅惘,是屈原对民间文学题材的艺术升华。
3. 屈原的寄托:
屈原通过塑造少司命这个形象,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少司命威严而慈爱,刚毅而温柔,她扫除灾厄(“抚彗星”)、保护幼弱(“拥幼艾”),正体现了屈原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形象——既有强大的力量,又有深切的仁爱之心。
四、现实意义
“竦长剑兮拥幼艾”这一意象,跨越千年,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现实意义:
1. 守护者的完美象征:
这句诗是 “守护” 一词最生动、最崇高的图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守护需要两种品质:“竦长剑”所代表的强大力量、勇气与决断力,和 “拥幼艾”所代表的深切温柔、慈爱与责任感。二者缺一不可。这适用于所有守护者角色,如父母之于子女,教师之于学生,国家之于其人民。
2. 对“力量”与“责任”关系的深刻阐释:
它定义了力量的正确用途——力量(长剑)不是为了征服与掠夺,而是为了庇护与养育(幼艾)。这为当今社会的权力行使者(政府、企业、个人)提供了一个古老的道德准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责任的最高体现,是保护弱小,创造未来。
3. 教育理念的启示:
在教育领域,它象征着理想的师者或父母形象:既要有严格的管教和树立规矩的“威严”(长剑),也要有充满关爱和理解的“慈心”(拥幼艾)。刚柔并济,方能培育出健全的人格。
4. 社会文明的尺度:
一个社会如何对待其“幼艾”(儿童与弱势群体),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试金石。这句诗激励整个社会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与文化,举起法律、医疗、教育等“长剑”,共同构筑一个安全、健康、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幼艾”都能被温柔以待。
总结:屈原笔下的少司命,不仅是一位神话人物,更是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竦长剑兮拥幼艾”将最刚强的力量与最温柔的爱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关于“守护”与“责任”的最美表达。它时刻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源于守护美好的决心与能力。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