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冷眼破鸿蒙

首页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等家丁神魂至尊吕布的人生模拟器论大唐最懒的人飞宽哥莫属郭嘉獒唐民国:杀敌爆兵,我是超级军阀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大周暴君,从召唤猛将开始!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冷眼破鸿蒙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全文阅读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txt下载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章 第8章 蔼ǎi,“其言蔼如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蔼ǎi,和气的样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又如“蔼然可亲”。

韩愈的《答李翊书》是唐代古文运动中的重要文献,其中“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这句名言,集中体现了他将道德修养视为文学创作根基的思想。下面我将为你全面梳理这篇文章的全文、注释、翻译,并深入解析其创作背景、现实意义以及韩愈的生平。

《答李翊书》是韩愈写给年轻学者李翊的一封回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文学观点。以下是基于搜索结果的整理:

韩愈《答李翊书》全文、注释及翻译

全文原文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重点注释

李生:指李翊,韩愈的后学。

立言:指着书立说,流传后世,与“立德”、“立功”并称为“三不朽”。

蕲 (qi):通“祈”,祈求,希望。

取于人:被人取用,指考取功名,被上司赏识。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比喻写文章需加强根本修养(道德、学识)才能有所成就。根:树根,喻根本。实:果实,喻文章的效果。膏:灯油。光:光芒。

蔼如:和顺温煦的样子。

戛戛 (jiá) 乎:困难、吃力的样子。

惟陈言之务去:务必去除陈词滥调。这是韩愈重要的文学主张。

汩汩 (gu) 然:水流急促的样子,比喻文思泉涌。

浩乎其沛然:形容文章气势浩大,如江河泛滥。

醇:纯正,精粹。

肆:纵情挥洒,指放手去写。

气,水也;言,浮物也:韩愈着名的“气盛言宜”论。气,指文章的气势、思想内容。言,指文章的语句形式。

肖于器:像器物一样。器物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命运完全由外人决定。

亟 (qi):屡次,一再。

聊:姑且。

全文翻译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陈告。李生足下:

你的来信文辞很高超,而你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而恭敬啊。能够像这样,谁不愿意把那些道理告诉你呢?你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已经指日可待了,何况是作为道德外在表现的文章呢?不过我只是所谓的望见了孔子的门墙而还没有进入到室内的人,哪里能够知道是对还是错呢?虽然如此,我还是不能不对你谈谈这个问题。

你所说的“着书立说”的想法,是对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已经非常相似和接近了。但是我不知道你的志向,是祈求自己的文章胜过别人而被别人取用呢?还是期望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呢?如果你是祈求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么你本已胜过别人而可以被取用了!如果你是期望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那么就不要期望很快成功,不要被权势和利益所诱惑,(要像)培养植物的根而等待它结出果实,(像)给灯盏添足灯油而期望它发出光明。根须茂盛的,果实就能顺利成熟,灯油充足的,光芒就格外明亮。践行仁义的人,他的言辞自然就和煦温润。

不过这又是有困难的了。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达到了(古之立言者的境界)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经二十多年了。开始时,不是夏、商、周三代和两汉的书籍我不敢阅读,不是圣人的思想我不敢汲取。居家时仿佛忘记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神情庄重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我把心中的思想用手写出来的时候,一心想要去除那些陈腐的言辞,真是非常困难啊!文章拿给别人看,我也不在乎他们的非难和讥笑。像这样过了不少年,我还是不改变态度。这之后,我才能分辨古书中哪些是立意纯正,哪些是立意驳杂的,以及那些虽然纯正但还没达到完美境界的作品,都黑白分明地显现出来了,而后务必去除那些不纯正和不完美的东西,这才慢慢地有所收获。

当我把心中的思想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不断了。再拿文章给别人看时,别人讥笑它,我就觉得高兴;别人称赞它,我反而感到忧虑,因为这说明文章中还有别人的见解存在。像这样又过了不少年,之后我的文思便变得浩瀚充沛,如江河奔流了。我又担心文章内容不纯正,便主动地去排除那些不纯正的东西,平心静气地审察它,直到文章的思想和文辞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还是不能不继续加强修养。要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迷失这条道路,不断绝这个源泉,终生如此而已。

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言语,就像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水势大了,凡是能浮起来的东西,无论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言语的关系就是这样,气势旺盛了,那么语句的长短、声调的高低就都会恰到好处。

虽然像上面所说的这样,哪里就敢自称已接近成功了呢?即使接近成功了,但自己被别人任用时,别人又能从中获取什么呢?虽然如此,等待别人任用的人,不就像器物一样吗?用与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思考问题有原则,规范自己有方法,被任用了就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开来,不被任用就把自己的学说传授给弟子,把自己的思想着成文章流传下去,让后世效法。像这样做,到底是值得快乐呢?还是不值得快乐呢?

现在有志于学习古人立言的人很少了,有志于学习古人的人,必定会被今人所遗弃,我确实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此感到悲哀。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于学习古人的人,是为了勉励他们,并不敢褒奖那些该褒奖的,贬斥那些该贬责的。向我请教的人很多,考虑到你的言论志向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了这些话。韩愈陈告。

核心思想与启示

1. 文以明道:韩愈认为,文章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要写好文章,首先要成为“仁义之人”,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就是“养其根”。

2. 务去陈言:在语言上要勇于创新,去除陈词滥调,主张“词必己出”。

3. 气盛言宜:提出了着名的“文气说”,认为文章的气势(思想内容、内在逻辑)是根本,气势充沛,语言形式(长短、高下)自然会恰到好处。

4. 无望其速成:做学问、写文章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抵御外界的诱惑。

创作背景与文学观点

时代与个人背景

古文运动: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文坛盛行内容空洞、追求形式的骈文。韩愈与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强调“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在《答李翊书》中,韩愈明确提出“气盛则言宜”、“惟陈言之务去”等观点,这系统地体现了他“文以明道”的思想。

提携后进:韩愈重视培养年轻学者。李翊曾向他请教写文章的技巧,此信便是韩愈对其的悉心指导,也意在传播自己的文学主张。

核心文学观点

在《答李翊书》中,韩愈系统阐述了他的文学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道德修养是根本:“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成为“古之立言者”,须加强道德修养,“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气盛言宜”:文章的思想内容(气)与语言形式(言)关系密切,思想纯正、丰富,文句自然流畅。

“惟陈言之务去”:在语言上要力求创新,去除陈词滥调。

长期积累与精进:韩愈以自己二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为例,说明文学修养需长期努力,要“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现实意义与启示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阐述的观点,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夯实根本,戒除浮躁:“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提醒我们,无论为学还是做事,都要专注根本,抵御浮躁风气和短期利益的诱惑。

内外兼修,德行先行:“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强调了内在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良好的品德是有效沟通和产生打动人心的内容的基础。

勇于创新,拒绝陈腐:“惟陈言之务去”鼓励我们在表达和思考上要力求创新,避免人云亦云。

终身学习,持之以恒:韩愈自言“学之二十余年矣”,并要“终吾身而已矣”,这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仕途坎坷,坚守正道:他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自幼刻苦读书。25岁中进士,但仕途坎坷,曾因直言上谏被贬。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倡导古文,文起八代: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其“文起八代之衰”。他提出了“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

主要作品:着有《韩昌黎集》,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原道》《论佛骨表》等。

教育贡献:韩愈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重视培养年轻作家,《答李翊书》就是他指导后学的例证。

总结

韩愈的《答李翊书》不仅是一篇指导文学创作的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修身治学、人格培养的深刻教诲。其中“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的光芒,以及“气盛言宜”、“务去陈言”等主张,穿越千年,依然能为我们指引方向。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星际特工,黑衣人误入官场权国修复师重生八零:军官老公又强又猛神魔空间设计师斗魄星辰凌峰重生六界任遨游异界大领主疯狂建村令这个残王我罩了重生七零美女画家拿捏工程师好兄弟变身豪门少女,我把她收了洛洛历险记我的小兵全员会绝招穿越世界的技术宅庶女攻略我本坏蛋重生西游之万界妖尊归乡仙途重生之资本帝国
经典收藏奋进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最强训犬员刚入军校就立一等功,我火遍全军!翼瑾风云记大清之祸害农家小女医中天稗史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亮剑之我成了赵刚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征兵令凌天仙帝穿越我是胡亥双阙我不是野人武牧江湖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尘途雕弓落别闹,我才不要当皇帝
最近更新月照寒襟大明熥仔一人修真传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三国:大汉第一毒历史奇人传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我的发小是朱元璋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从死囚到统帅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冷眼破鸿蒙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txt下载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最新章节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