硙,wèi ,用为动词,磨(mo)。扬雄《太玄经·疑》“阴阳相硙,物咸雕(diāo离)”(咸:全,都)
《太玄经·疑》是汉代学者扬雄所作《太玄经》中的一篇,通过阴阳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事物在不确定性中的状态。下面我将为你梳理它的原文、注释、翻译,并介绍相关背景和意义。
《太玄经·疑》第八
原文:
??疑。阴阳相磑,物咸雕离,若是若非。
初一,疑恛恛,失贞矢。测曰:“疑恛失贞,何可定也。”
次二,疑自反,孚不远。测曰:“疑自反,反清静也。”
次三,疑强昭,受兹闵闵,于其心祖。测曰:“疑强昭,中心冥也。”
次四,疑考旧,遇贞孚。测曰:“疑考旧,先问也。”
次五,??黄,疑金中。测曰:“??黄疑中,邪夺正也。”
次六,誓贞可听,疑则有诚。测曰:“誓贞可听,明王命也。”
次七,鬼魂疑噜唊呜,弋木之鸟,穴孤陵之鼠。测曰:“鬼魂疑之,诚不可听也。”
次八,颠疑遇干客,三岁不射。测曰:“颠疑遇干,甚足敬也。”
上九,疑无信,控如忘,终不可得也。测曰:“疑无信,终不可得也。”
注释:
阴阳相磑:指阴阳二气相互摩擦、碰撞。磑,通“硙”,有研磨、摩擦之意。
物咸雕离:万物都呈现出凋零、离散的状态。雕,通“凋”;离,散。
疑恛恛:形容疑惑、心神不定的样子。
失贞矢: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和准则。贞,正;矢,箭,引申为方向。
疑自反:自我反省疑虑。
孚不远:诚信就不遥远。孚,诚信、信实。
疑强昭:强行显明疑惑。昭,显明。
受兹闵闵:承受忧愁。闵闵,忧愁的样子。
于其心祖:内心开始动摇。祖,始。
疑考旧:考察旧事以解疑。
遇贞孚:遇到正直和诚信。
??黄,疑金中:像黄色的虫子(??,一种虫)疑惑金子在其中,比喻以邪夺正。
誓贞可听:誓言正直可以听取。
疑则有诚:有疑虑则要心怀诚信。
鬼魂疑噜唊呜:形容鬼魂疑惧而低声私语。此句意象晦涩,多解为疑心滋生暗鬼。
颠疑遇干客:在极度疑惑中遇到强干的客人(或指能者)。
三岁不射:多年也不主动攻击(射,有逐取之意)。指谨慎。
疑无信:疑虑重重,缺乏诚信。
控如忘:控制(意念)如同遗忘。
翻译:
《疑》首:阴阳相互摩擦,万物都凋零离散,像是这样又像不是这样。
第一赞(初一):疑惑不定,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测辞说:“疑惑不定失去正道,怎么能够安定呢?”
第二赞(次二):自我反省疑虑,诚信就不远。测辞说:“自我反省疑虑”,回归清静。
第三赞(次三):强行显明疑惑,承受这般忧愁,内心开始动摇。测辞说:“强行显明疑惑”,内心昏昧。
第四赞(次四):考察旧事以解疑,遇到正直和诚信。测辞说:“考察旧事以解疑”,是说要先请教。
第五赞(次五):黄色的虫子疑惑金子在其中,比喻邪僻侵夺正直。测辞说:“黄色的虫子疑惑其中”,是邪僻侵夺正直。
第六赞(次六):正直的誓言可以听取,有疑虑则要心怀诚信。测辞说:“正直的誓言可以听取”,是因为明王的命令。
第七赞(次七):鬼魂疑惧低语,(像)弋射树木上的鸟儿,穴居孤陵中的老鼠(多疑)。测辞说:“鬼魂疑惧”,这些实在不可听信。
第八赞(次八):在极度疑惑中遇到强干的客人,多年也不主动攻击(非常谨慎)。测辞说:“在极度疑惑中遇到强干的客人”,很值得敬佩。
第九赞(上九):疑虑重重没有诚信,控制意念如同遗忘,最终一无所得。测辞说:“疑虑重重没有诚信”,最终一无所得。
《太玄经》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扬雄是西汉末年着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太玄经》是他仿《周易》和《老子》而作的一部哲学着作。他生活在西汉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加剧,他本人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这些都可能促使他思考宇宙、自然与社会的根本规律。
着作意义:
1. 哲学体系:《太玄经》构建了一个以“玄”为最高本源的宇宙生成论体系。它综合了儒家、道家以及阴阳家的思想,试图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系统。
2. 思维方法:扬雄在《太玄经》中运用了“三分思维”的逻辑,将事物的发展状态分为“九天”,并强调通过“晓天下之瞶瞶,莹天下之晦晦”来认识世界,即启发蒙昧,澄清昏暗。
3. 社会关怀:尽管《太玄经》看似深奥,但其核心仍包含着儒家的社会关怀,旨在为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确立准则。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太玄经·疑》及扬雄的思想。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