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联合国邀林晚主讲公益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会堂的水晶灯,把整个大厅照得跟白天一样亮堂,可林晚攥着演讲稿的手心,还是一层薄薄的汗。她低头瞥了眼手里的纸,上面打印的字都快被指节捏出印子了,余光里,台下坐着的人一个比一个来头大——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好几个国家的副总统,还有全球顶级公益组织的头儿,她甚至在人群里看到了马里光伏项目里那个总爱追着光伏板问“这东西咋能晒出电”的老村长,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三天前,她刚从印度处理完“肌健灵”仿药的烂摊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驻华代表就亲自跑到星辰科技总部,把一封烫金的邀请函往她桌上一放,那架势跟送圣旨似的:“林总,您在非洲搞的光伏教室、康泰那支救了几百个孩子的药,还有星辰到处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跟这次大会‘科技赋能公益’的主题严丝合缝,您可得来给全球公益人指条明路!”
当时林晚盯着邀请函上联合国那枚蓝底白纹的徽章,脑子嗡嗡响。她想起马里那个小村子,孩子们围着太阳能板又蹦又跳,黑黢黢的小手在光伏板上摸来摸去;想起小宇妈妈抱着病历本跪在康泰办公室门口,求她救救孩子时那双哭肿的眼睛;想起念念拉着莱拉逛图书馆,指着书架骄傲地说“这是我妈妈捐的”,莱拉眼里那股“我以后也要帮人”的光……这些碎片突然在脑子里拼成了“科技+公益”这几个字,烫得她心口发颤。
“林总,该您上场了。”工作人员的声音把她从回忆里拽出来,林晚深吸一口气,撩了撩耳边被风吹乱的碎发,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一步一步往演讲台挪。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上,“嗒、嗒、嗒”的声音在安静的大会堂里格外清楚,每一下都像敲在她心尖上。
站到麦克风前,她先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个躬,抬起头时,声音比预想中稳多了:“各位阁下,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林晚,是中国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个公益路上的‘摸爬滚打选手’。今天站在这儿,我不想讲啥大道理,就想掰扯几个实打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非洲马里的一个穷村子。”林晚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整个大会堂,“那村子穷得叮当响,别说电了,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我们头回去的时候,扛了几台光伏板,心想给学校通上电,让娃们能在亮堂地方读书。结果呢?村民们趁我们不注意,把光伏板全拆下来,装到村里那口老井上头——因为在他们眼里,先让井里冒出干净水,比读书要紧多了。”
台下有人忍不住轻轻笑了声,很快又安静下来。林晚往前凑了凑话筒,继续说:“这事把我打醒了,公益不是‘我觉得你需要啥’,是‘你到底需要啥’。后来我们赶紧调方案,把光伏技术往当地人的日子里嵌:白天用光伏板抽水、供电,晚上给学校通上电,让娃们能在电灯底下写作业。现在你们猜怎么着?那村子不光喝上了干净水,还靠光伏抽水种上了灌溉庄稼,村民们兜里开始有闲钱了,连带着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
她从文件夹里抽出张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画面里,马里的孩子们围着光伏抽水机,黑脸蛋上沾着泥,却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有个小丫头正把耳朵贴在光伏板上,好像想听听“太阳是咋变成电的”。“这就是我理解的科技+公益第一点:精准。得用科技把需求摸透,再把公益项目跟当地人的日子焊死,这样才能生根发芽,不然就是瞎忙活。”
“第二个故事,跟一瓶药有关。”林晚的语气沉了沉,“我们公司旗下康泰医疗,花了五年时间、三十多亿,才搞出那支治儿童罕见病的‘ct-003’。结果药刚上市,印度有家叫‘南亚普惠’的公司,直接仿了个‘肌健灵’,把有效成分稀释到三成,还往里面掺有害辅料,差点把孟加拉一个叫阿贾伊的孩子害死。”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好几个人皱着眉摇头。林晚抬手压了压,继续说:“当时我们气得肺都要炸了,直接跑到印度法院维权。打赢官司后,有人劝我‘见好就收’,但我偏不——我们在印度、孟加拉设了免费救助点,那些买了仿药的穷人家,我们免费给正版药。有人说我傻,放着钱不赚倒贴钱。可我寻思,公益不能光看眼前那点账,得算长远的。”
她调出康泰的救助数据,大屏幕上跳出一行行小字:“这半年,我们救助了237个贫困患儿,189个孩子肌力明显好转,能重新走路、上学。更绝的是,现在越来越多药企开始盯着罕见病药,因为他们看见,只要把药做靠谱,社会真能给正向反馈。这就是科技+公益第二点:可持续。用商业的逻辑反哺公益,让公益项目自己能‘造血’,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说到这儿,林晚的目光扫过台下,正好对上马里老村长那双浑浊的眼睛,老村长使劲儿点头,嘴唇翕动着,好像在说“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她心里一暖,接着讲第三个故事:“这故事主角是我女儿念念,她在江城实验小学上学,学校里有座我捐的图书馆。有天她带从非洲来的同学莱拉逛图书馆,莱拉摸着那些花花绿绿的书,突然跟念念说‘我以后也要做公益’。”
大屏幕切换成念念和莱拉的合照,两个小姑娘手拉手站在图书馆门口,阳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莱拉怀里还抱着本《非洲的小太阳》绘本。“莱拉以前没见过这么多书,因为她家乡的学校连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现在,念念和莱拉在学校搞‘旧书换文具’,把收集来的书寄到非洲,又把非洲孩子画的画带回中国展览。这过程里我发现,科技能把公益的圈子搞得特别大。”
林晚调出一张卫星地图,上面标着星辰在全球的光伏项目、康泰的救助点,还有各地学校的图书漂流站,那些红点密密麻麻,像撒了一地星星:“我们用区块链技术盯着每本漂流书的去向,用大数据分析穷地方缺啥药、缺啥设备,用人工智能优化光伏电站咋运维……科技不是冷冰冰的代码,它能让公益的手伸得更远、更准。这就是第三点:可复制。把成功的公益模式用科技打包,就能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演讲到这儿,台下已经没人交头接耳,连最前排那几个爱走神的商界代表,都支着下巴听得入神。林晚放下演讲稿,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面孔,声音里带了股前所未有的坚定:“各位,公益不是少数人的‘自我感动’,也不是一次性的‘作秀’。当科技把‘精准’‘可持续’‘可复制’这仨词变成真格的,公益就能从‘别人给饭吃’变成‘自己能做饭’,从‘帮一时’变成‘帮一辈子’。”
“就像马里的光伏板,不光照亮了教室,也照亮了村民的活路;就像‘ct-003’,不光救了孩子的命,也让罕见病研发有了更多盼头;就像那些漂洋过海的书本,不光传递了知识,也把不同肤色孩子的心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我理解的‘科技+公益’——用科技的力气,让善意能一直长、一直长,让每个需要帮忙的人,都能抓住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最后一个字落音时,大会堂里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紧接着,不知道是谁先站了起来,然后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不到十秒钟,全场近千号人齐刷刷地站起身,掌声跟潮水似的涌过来,震得头顶的水晶灯都微微晃悠。
马里老村长抹着眼泪使劲拍巴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对着林晚竖大拇指,连之前对“科技公益”撇撇嘴的欧洲代表,也满脸敬佩地鼓着掌。林晚站在台上,看着这沸腾的场面,鼻子忽然一酸——她想起妈妈笔记本里写的“公益是件笨事,得耐着性子慢慢做,才能等它发芽”,现在她好像真的看到了,无数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的样子:有非洲草原上的光伏电站,有医院里患儿重新站起的身影,有漂洋过海的书本,还有两个孩子手拉手的笑脸。
掌声响了整整三分钟才慢慢停住。林晚深吸一口气,再次鞠躬:“谢谢大家。但真正该谢的,是那些在公益一线扛事儿的人,是那些肯相信善意的人,还有……每一个愿意伸把手的你。”
走下演讲台,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快步迎上来,紧紧握住她的手:“林女士,您的演讲太震撼了!‘科技+公益’的模式,给全球公益事业劈开了条新路子。我们必须跟星辰科技、康泰医疗深度合作,把这模式推广到更多国家!”
林晚笑着点头,心里却盘算着更急的事——得赶紧把这好消息告诉念念,告诉莱拉,告诉马里的孩子们,告诉所有相信“善意能长大”的人。公益这条路,她打定主意要一直走下去,用科技当火把,照亮更多人的路。
当天晚上,#林晚联合国演讲# #科技+公益可持续模式# 这些话题直接霸了全球社交平台的热搜。网友们翻出林晚之前做的那些公益事,评论刷得飞快:“原来公益还能这么玩!科技让善意有了长命百岁的本事!”“林总不光是商界大佬,更是公益界的定盘星,太酷了!”“求求更多企业学学这思路,赚钱和做公益本来就不该是仇人!”
林晚躺在纽约酒店的大床上,看着窗外曼哈顿的夜景,给陆哲发了条微信:“老公,我好像懂了妈妈说的‘笨事’是啥意思。就是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个小善意都养成能结果的树。”
陆哲秒回:“我知道,所以我会一直陪着你,把这些树种满全世界。”
手机屏幕的光映在林晚脸上,她忍不住笑了。明天,她要去逛联合国的公益项目数据库,后天还要跟几个国家的代表掰扯光伏公益咋合作……公益的路还长着呢,但只要一想到那些在远方等着光的人,脚步就格外踏实。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走,身后有无数双手,正和她一起,把科技的光,变成照亮世界的暖。
喜欢继承千亿遗产后,我靠预知躺赢全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继承千亿遗产后,我靠预知躺赢全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