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个咱说一段奇闻异事,说的是一位得道高僧,死后魂灵不散,附体重生,却在那富贵场中守得住本心,端的是个真修行人!您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在那山东长清地界,有座古寺,寺里有位老和尚。这位师父可是个真修行的,道行高深,品行纯洁,虽年过八十,仍是身板硬朗,步履生风。
怎料天有不测风云,这一日,老和尚正在堂前诵经,忽然一个趔趄跌倒在地,竟是动弹不得!
寺里众僧慌忙赶来,一探鼻息,哎呀不好!老师父已然圆寂了!
众僧悲恸不已,忙着料理后事。可他们哪里知道,这老和尚自己却不知已经死了!但觉魂灵儿飘飘荡荡,好似一片浮云,被风儿吹着,竟飘到了几百里外的河南地界。
恰此时,河南有个官宦人家的公子哥儿,正带着十多个家奴,架鹰牵犬,在原野上纵马追兔。
您想啊,这般纨绔子弟,最是喜好这等热闹。谁知乐极生悲,那马儿忽然受了惊吓,一路狂奔,竟把公子甩下马来,当场摔得没了气息!
说时迟那时快,老和尚的魂灵正飘到此地,见一具尸首横卧地上,不由自主地往下一坠——嚯!竟与那公子哥儿的身子合二为一了!
只见那去的公子忽然睁开双眼,茫然四顾,开口问道:我这是到了何处?
一旁的家仆们又惊又喜,七手八脚扶他起来,簇拥着回府。
一进大门,但见一群姬妾丫鬟,涂脂抹粉的,穿红着绿的,一窝蜂似地围上来,这个叫,那个唤,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这可把附在公子身上的老和尚吓坏了,连声叫道:我是出家人啊!怎会到此等地方来?
家人们只当他是摔糊涂了,一个个凑到耳边劝说:相公莫要说胡话,您好生歇息便是。
老和尚心里明白,这是借尸还魂了,但这般蹊跷事,说出来谁人肯信?索性闭口不言,只是闭目养神。
家人送来粗茶淡饭,他便吃些;若是酒肉,一概拒绝。夜里独自安歇,任凭那些姬妾如何殷勤,都不让近身。
这般过了数日,忽然说要出去走走。家人们大喜,以为他总算恢复正常了。
谁知刚到院中站定,就有管家仆役捧着账本簇拥上来,这个请示田租,那个回话铺账,乱哄哄好似一锅粥。
推说病体未愈,将这些俗务一概推开,只问道:你们可知山东长清县在何处?
众人回说知道。
他便道:我在家中闷得慌,要去长清县游玩散心,你们速去准备行装。
家人们都劝:相公病体初愈,不宜远行。
可他执意不听,第二日便带着几个仆人上路了。
不一日来到长清县境内,但见风光景物,一如往昔。这老和尚借尸还魂,虽换了皮囊,记忆却丝毫未减,竟不用问路,径直寻到昔日修行的寺院。
寺中弟子见来了位华服公子,慌忙上前行礼。
老和尚问道:寺中老和尚往何处去了?
众僧合十答道:师父已于前些日子圆寂了。
又问坟墓所在,众僧引他前往。但见荒草丛中,一座新坟孤零零立在那里,黄土尚未完全沉实。
众僧见这位贵客对着师父坟茔默然不语,都猜不透其中缘故。
待要离去时,特意嘱咐众僧:你们师父是位持戒精严的高僧,他所遗经卷器物,务要好生保管,不可损坏。
众僧连声应诺,心下却暗自奇怪:这位公子哥儿怎会对佛门中事如此关切?
回到河南家中,越发沉默寡言,每日里如枯木般呆坐,家中事务一概不理。如此过了数月,忽一日不辞而别,竟独自一人又往长清寺去了。
一到寺中,便对众僧说:我便是你们的师父。
众僧面面相觑,都道这位公子莫非是失心疯了?纷纷掩口而笑。
见众人不信,便将借尸还魂的经过细细道来,又将生前种种琐事一一道出,某年某月某日,教授某部经典;某时某刻,训诫某个弟子,说得丝毫不差。
众僧这才信了,忙将师父生前所居禅室收拾出来,请他居住,一如往日般恭敬侍奉。后来河南那边屡次派车马来接,苦苦哀求他回去,他却置之不理。
过了一年多,那公子的原配夫人派管家送来许多金银绸缎,他却只收下一件布袍,其余尽数退回。
有旧日朋友闻得此事,特来寺中探望。但见这位虽是三十岁模样,言谈举止却似八旬老僧,沉默寡言,质朴诚恳,常常说起八十年来修行往事。
列位看官,说到这里,咱不免要发一番感慨:这人死后,魂灵本该散去,为何这老和尚的魂魄能飘行千里而不散?正是因为他修行功深,心性坚定的缘故啊!最难得的不是他死而复生,而是他入了那富贵场、温柔乡,却能守得住本心,不为所动。若是寻常人,只怕早就被那花花世界迷了心窍,哪里还记得前生是个修行人?正所谓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多少英雄好汉,都栽在这酒色财气上哩!
所以说啊,这真修行人,不在身在哪处,而在心在何处。只要心不动摇,便是处在万丈红尘中,也如身在菩提场。若是心性不坚,便是住在深山古寺,也难免被妄念牵扰。
这老和尚的故事,正是给咱们提了个醒:修行修行,修的是这颗心哪!
这段奇闻异事,到此便说完了。正所谓:魂寄他乡身虽异,心在佛国志不移。
喜欢聊斋志异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聊斋志异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