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带着暖意吹进校园时,老手艺社团的活动室里,正飘着淡淡的绣线香。宝宝踩着林阿婆纳的布鞋,蹲在展示柜前,小心翼翼地把新到的绣线分类摆好——那是林阿婆从江南寄来的,有像玉兰花瓣一样的淡紫色,也有像茉莉花苞一样的米白色,线轴上还贴着林阿婆手写的小标签:“适合绣春景,孩子要慢慢练。”
“宝宝,快来看!”小雅突然举着一张画跑过来,纸上是她画的社团活动计划——最上面写着“玉兰文化周”,下面列着“绣玉兰、捏玉兰花盆、做玉兰香囊”,连角落都画满了小小的玉兰花。“咱们把江南的玉兰,搬到校园里来好不好?”小雅眼睛亮晶晶的,“让没去过江南的同学,也能摸到、闻到春天的手艺。”
宝宝立刻点头,拉着小雅去找梅韵涵。梅韵涵看着画纸上稚嫩却认真的计划,笑着揉了揉她们的头:“好啊,咱们不仅要办‘玉兰文化周’,还要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参加,让大家都来感受老手艺里的春天。”
消息一传开,社团里立刻热闹起来。乐乐带着陶艺组的同学,把之前和陈师傅一起做的玉兰花盆半成品搬出来,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活动室捏花盆:“这次要在花盆上刻上‘玉兰之约’,等花开了,就摆在校园的花坛里!”苏绣组的同学则围着宝宝,跟着她学绣玉兰花瓣,连平时最调皮的男生都坐得笔直,指尖捏着绣针,生怕扎错了地方。
龙震霆也来了兴致,特意在活动室的墙上画了一幅大大的玉兰图,留白的地方让孩子们填上自己的手作——有的贴上绣好的玉兰书签,有的挂上陶土捏的玉兰挂坠,还有的写上自己对春天的心愿。“这叫‘匠心春卷’,”龙震霆拿着毛笔,在图的角落题字,“把大家的心意都卷进去,比任何画都好看。”
“玉兰文化周”开始的那天,活动室被装点得像个小小的江南庭院——门口挂着孩子们绣的玉兰挂帘,桌上摆着陶土捏的玉兰摆件,连空气里都飘着用玉兰花瓣泡的茶香。李校长特意赶来,手里拿着一个木质的“传承牌”,上面刻着“以手艺载春,以心意传情”,亲自挂在活动室的门上。
第一个活动是“绣玉兰”。宝宝当起了小老师,站在绣架前,像模像样地模仿林阿婆的语气:“绣花瓣要顺着纹路走,针脚要匀,就像玉兰慢慢开花的样子。”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捏着绣针,手不停地抖,宝宝就握着她的手,一针一线地教:“别慌,林阿婆说过,心要静,线才顺。”没过多久,小同学的白布上,终于出现了一朵歪歪扭扭却满是心意的玉兰花,她举着绣品蹦起来:“我也会绣玉兰啦!我要寄给林阿婆看!”
另一边的陶艺区,乐乐正带着大家捏玉兰花盆。陈师傅虽然没来,却提前寄来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他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捏出玉兰花瓣的弧度:“手指要轻,慢慢往上推,就像托着一朵刚开的花。”孩子们跟着视频学,有的捏出了单层花瓣的花盆,有的捏出了多层花瓣的,连家长志愿者都忍不住上手试试,指尖沾着陶土,脸上却满是笑意:“原来捏泥巴也能这么有意思,比看手机好玩多了。”
最热闹的是“玉兰香囊坊”。梅韵涵和家长们一起,把之前从江南带回的玉兰花瓣、茉莉干花倒在大瓷碗里,孩子们就围在碗边,往棉布袋里装花——有的装得满满当当,说要让香味飘得更远;有的特意留了一半空间,说要给远方的朋友留着。宝宝装香囊时,特意放了一片自己在江南捡的玉兰花瓣,那花瓣已经压得有些干了,却还带着淡淡的香:“这是我和林阿婆一起捡的,放进香囊里,就像阿婆也在跟我们一起过节。”
文化周的最后一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玉兰花盆搬到校园的花坛里,每个花盆上都贴着一张小卡片,写着制作者的名字和心愿。宝宝的花盆上写着:“希望这盆玉兰能长得像江南的一样好,等林阿婆来,就能看到啦。”乐乐的花盆上写着:“要和陈师傅一起,把陶艺的手艺传得更远。”李校长看着排得整整齐齐的花盆,笑着说:“这不仅是花盆,是孩子们的心意,是老手艺的根,以后咱们的校园,就有了会开花的传承。”
傍晚,孩子们坐在花坛边,看着夕阳洒在花盆上,影子拉得长长的。宝宝突然想起什么,拉着梅韵涵的手说:“妈妈,咱们给林阿婆和陈师傅拍个视频吧,让他们看看校园里的玉兰花盆。”
视频里,宝宝举着手机,慢慢走过一排排花盆,嘴里不停地介绍:“阿婆,您看!这是我做的花盆,等玉兰花开了,我就拍照片给您看!”小雅凑过来,举着自己绣的玉兰挂坠:“陈师傅,我们还捏了陶土挂坠,下次寄给您!”乐乐则对着镜头敬礼:“陈师傅,我把您教的手法都学会了,下次去江南,我教您捏咱们校园的样子!”
视频发出去没多久,林阿婆就发来了回信,还是熟悉的毛笔字,却比平时多了几分激动:“看到孩子们的花盆,阿婆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后院的玉兰已经开了,我摘了几朵压成干花,寄给你们做书签,就像咱们一起看着花开花落。”
陈师傅也发来了消息,附带一张他在窑房边的照片,手里举着孩子们之前寄去的陶土挂坠:“我把挂坠挂在窑房里,每次开窑都能看到,就像孩子们在身边陪着我。等你们的玉兰花盆种上花,一定要多拍些照片,我要贴在窑房的墙上,让来学陶艺的人都看看,孩子们的手艺有多好。”
宝宝捧着手机,看着林阿婆的字和陈师傅的照片,突然觉得眼眶发热。她低头看着脚上的布鞋,鞋底的玉兰纹被踩得有些软了,却依旧舒服。她知道,不管是江南的玉兰,还是校园里的花盆,不管是林阿婆的绣线,还是陈师傅的陶土,都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
风又吹过花坛,带着泥土的清香。宝宝仿佛看到,明年春天,这些花盆里都开满了玉兰花,林阿婆和陈师傅站在花旁,笑着和孩子们一起绣线、捏陶土,指尖的春天,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在手艺里绽放,在心意里传承。
喜欢龙少的星辰挚爱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龙少的星辰挚爱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