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日,空气是湿冷的,不像北方的干冽,那寒意仿佛能渗透到骨子里。梅韵涵裹紧了外婆给她准备的厚棉袄,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膝上摊开着龙斯誉送的那本顶级速写本。电子记事本就放在手边,屏幕暗着,但她总忍不住隔一会儿就按亮看看。
距离她发出那封“新年快乐”的邮件,已经过去两天了。龙斯誉没有再回复,想来是冬令营的安排紧凑,或者时差与网络不便。最初的几天,每天收到他简短的回信,哪怕只是几个字,也成了她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现在这突然的沉寂,让习惯了那种无声交流的她,心里空出了一大块。
她尝试着画院子角落里那丛在寒冷中依然顽强绿着的芭蕉叶,笔尖却有些滞涩。外婆家的世界是温暖而新奇的,有氤氲着水汽的茶园,有蜿蜒的青石板路,有夜晚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的陌生星辰。可每当她拿起画笔,想要记录这些美好时,思绪总会不受控制地飘向远方。
他会看到怎样的雪?听说欧洲的雪和北方的不同,更蓬松,像糖霜。他参观那些古老的博物馆时,会不会想起她跟他分享过的、关于星空的神话?他在语言不通的环境里,会不会也有一刻感到孤单?
这些念头像细小的藤蔓,悄悄缠绕着她的心。她发现,思念是有维度的。它不再仅仅是童年时他短暂离开去参加竞赛的那种惦念,而是变得更加具体,更加细腻,带着一种懵懂的、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理解的牵绊。她开始在意他看到的风景是否与她有关,开始猜测他忙碌的间隙是否会想起她,就像她此刻一样。
这种陌生的情绪让她有些无措,却又无法抗拒。她低头,看着速写本上那丛画得有些心不在焉的芭蕉,叹了口气,合上了本子。
就在这时,电子记事本发出了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她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立刻抓起了它。
发件人:L
主题:图片
内容依旧是简洁到极致,连一个字的说明都没有。但附件里,却有一张图片。
梅韵涵屏住呼吸,手指有些颤抖地点开下载。图片加载出来的一瞬间,她怔住了。
那是一张夜景照片。构图极其讲究,深蓝色的夜空下,是异国风格鲜明的古老建筑剪影,尖顶直指苍穹。而夜空中,星河璀璨,清晰得仿佛能看见每一缕星云的痕迹。最让她心跳失序的是,在照片的右下角,借着地面的一点微光,能隐约看到一只握着电子记事本的手,修长的手指,干净的手腕——那是龙斯誉的手。他像是随意地将自己的手和正在拍摄的星空,一起纳入了取景框。
他没有说“我在看星星”,也没有说“这里的星空很美”。他只是沉默地,将自己此刻看到的、或许也觉得她会想看的景象,连同他自己存在的一部分证据,一起发送给了她。
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分享。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力量。
梅韵涵看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很久。她仿佛能透过这张照片,感受到他彼时彼刻的呼吸,感受到那片陌生星空下的寒冷与壮丽,也感受到他那份沉默却无处不在的陪伴。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她:看,这就是我眼中的世界。而我,在这里。
她忽然觉得,之前那两天的等待和空落,都被这张照片填满了。他没有忘记他们的约定,他甚至,在以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履行着。
她立刻拿起画笔,重新摊开速写本。这一次,笔尖不再滞涩。她凭借着记忆和想象,将照片里那片异域的星空与外婆家院子的轮廓结合,画出了一幅奇妙的、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星夜对话”。画完后,她小心地拍下照片,发给了他。
主题:回信
内容她也学着他,没有多余的文字,只有一张图片。
发送成功后,她抱着膝盖,坐在石凳上,仰头看着南方午后灰白色的天空。心里那片因思念而起的迷雾,似乎被这张来自远方的照片吹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清晰、更加坚定的情感。
她明白了,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是否每日联系,他们都在彼此的生命经纬里,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坐标。思念的纬度可以很长,长到跨越洲际;也可以很短,短到只是一张照片的距离。
这个认知,像一颗种子,在她年少的心田里悄然落下。伴随着南方湿润的空气和远方沉默的星光,静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而她知道,当那一天来临,她一定会以更好的姿态,站在他面前,与他共同仰望,那片真正属于他们的、再无阻隔的星辰大海。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消失后,梅韵涵并没有立刻放下电子记事本。她抱着膝盖,坐在冰凉的石凳上,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小小的屏幕上,仿佛在期待着什么。南方的冬日下午,天色灰白,没有风,院子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屏幕暗了又被她按亮,如此反复。
她知道他不可能立刻回复。有时差,他那边可能还是深夜,或者他正在参加冬令营的活动,无暇查看邮件。理智上清楚,但情感上,那份期盼却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挠着她的心。
就在她准备放弃等待,起身回屋时,提示音再次清脆地响起。
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了新邮件。
发件人:L
主题:Re:回信
内容依旧简短,却不再是单纯的评价:
“构图有想法。光影对比可以再强一些,星芒用白色墨水点染试试。”
没有对她将两地风景融合的创意表示惊讶,没有对画中蕴含的思念进行任何解读,他直接跳过了所有情感层面的东西,精准地切入了技术指导,仿佛他们此刻正并肩站在画架前。
然而,梅韵涵看着这行字,眼睛却一点点亮了起来。他没有对“思念”本身做出回应,但他用他最熟悉的方式——专注于她的“事业”,给出了最切实的建议。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应,一种将她纳入他严谨思维体系的、独属于龙斯誉式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他提到了“白色墨水”。那是他送她的那套专业彩墨笔里,她还没太敢尝试的一种。他记得他送了什么东西给她,甚至记得里面包含哪些工具,并且在她需要的时候,适时地提醒她可以去运用。
这种被牢牢记住、被细致关注的感觉,比任何直白的安慰都更让她心动。
她立刻跑回房间,翻找出那支白色墨水笔。按照他的建议,她重新调整了画面上星空与地面景物的明暗关系,让夜空更加深邃,建筑的剪影更加凝重。然后,她小心翼翼地用笔尖蘸取少量白色墨水,在之前画好的星星周围,极其轻巧地点染出细碎的星芒。
奇迹发生了。
原本略显平板的星空,因为这一点点白色的点缀,瞬间变得灵动而富有层次,仿佛真的有星光在纸面上闪烁、流淌。
梅韵涵看着焕然一新的画作,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作品,这是他们共同完成的,隔着千山万水的一次协同创作。他的指导像一把钥匙,帮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艺术天地的大门。
她再次拍下修改后的画作,发了过去。这次,她没有写主题,只是附上了图片。
这一次,她没有再焦急地等待回信。因为她知道,该说的,他已经在上一封邮件里说完了。而她该做的,就是吸收他的建议,继续向前。
她收好画具,走出房间。外婆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温暖的香气飘散出来。院子里的芭蕉叶在暮色中显得愈发苍翠。她深吸了一口南方湿润清冷的空气,感觉胸腔里那股因思念而产生的滞涩感,已经被一种充实的、向上的力量所取代。
龙斯誉就像她艺术道路上的北极星,永远悬在她目光所及的前方,沉默,却坚定地指引着方向。她不需要他时刻相伴左右,她只需要知道,他在那里,看着她,引导着她,这就足够了。
这个认知让她变得更加独立,也更加勇敢。她开始更主动地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更大胆地在画纸上进行尝试,甚至开始构思一系列以“距离与联系”为主题的小画作。
远在异国的龙斯誉,通过断续的邮件,看着她的画作从生涩到逐渐成熟,看着她的视角从单纯的记录到开始融入思考。他依旧吝于言辞,但他的每一次简短回信,都像精确的坐标,校正着她前进的航向。
思念的维度,在这一次次无声的“画语”交流中,被悄然转化。它不再是阻隔,而是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养分,滋养着两颗年轻的心,让他们在各自的轨道上,为了终将到来的机会,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南方的星空与北方的雪,在这一刻,因为共同的热爱与期待,而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喜欢龙少的星辰挚爱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龙少的星辰挚爱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