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昌在路上走了一个月半,王家村的人早就收到衙门的消息他考上进士了,村长爷爷知道之后激动地晕过去,年纪大喜极生悲,差点没醒过来。
清醒之后掩面痛哭流涕,他等了四十年的时间,看着昌哥儿从小认真他读书,中间有过失利,但不曾放弃,到现在四十岁的年龄,自己的亲孙子终于考中进士。
村长爷爷一直朝天高呼祖宗显灵,搞得王大山他们这些年纪大的人也跟着哭喊着祖宗显灵祖宗保佑。
王大山心里面戚戚,想到在京城的王远,远哥儿小小年纪就考上进士,不知道地下的祖宗们出了多大的力气,今年他就让王二志多烧一点香,让地下的祖宗接着保佑王远。
王文昌在出河上漂泊时,不知道村子里面的发生的事情,如今全村都在等着他的归来。
尤其是进士碑的建立,一定要建在村口,和王远的进士碑挨着,让外面的人一进来就能看见王家村出了两个进士,让他们心里面自个嫉妒羡慕恨去吧。
等到王文昌回到家之后,受到全村热烈的欢迎,和当时王远归家一个情形。
晚上的时候,他亲自将王远让他捎回来的东西送到王大山家里面,又在王大山和陈氏的期盼下,围着王远的话题交流好久,他嗓子说的都快冒烟了。
几天之后和现任村长及王大山他们几个老人商量了一个上午,最终定好让女娃上学的事情,他掏出来王远给的一百两银子,自家拿出八十两银子,他们这两家出大头,剩下再让村长去收一收,有愿意出钱的就出钱。
村长爷爷卸任之后,儿子木讷不适合当村长,两个孙子王文昌要考科举不能当,王文盛成亲之后住在县城,媳妇是商铺的女儿,两人都看不上乡下地方,不愿意当村长。
一开始说让王大志王二志王三志他们兄弟三人其中一人当村长就行,王大山犹犹豫豫,感觉这是好事情,但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最后没让三个儿子当,自家已经在村子是头一份,现在再当上村长风头太大,太过招眼。
后来让村子里面比较有威望的王三水担当,他孝顺父母,将瘫痪在床上十年的父亲送走,伺候的老人身上干干净净,没出现过痔疮之类的东西,得到村里大部分人的称赞,平时和外村人抢水种地更是冲在前面,是能担任事情的人,选他村里的人也比较赞同。
上午刚商量完女娃可以免费读书的事情,下午全村人就知道要女娃进学堂这件事情。
王三水刚走出家门,去各家逛一逛收一点银子。
像是得了信号一样,都从家里面的出来,一窝蜂的围着村长说话。
有人不满的开口说:“村长,真让村里面的女娃识字啊,那我家以后谁来上山捡柴火做饭去。”
说话的人是村里面只生了一个儿子的李大婶,她有三个女儿,平时将仅有的一个儿子当宝贝蛋,从来不让他干活,家里面的杂活全都让三个女儿干,但是在吃食上并没有亏待,至少让三个女儿吃饱饭。
比那些只让女娃干活不吃饭的人家好一点。
有人附和,“对对对,都送进学堂,谁来帮家里面干活,小孩子都去上学了,就靠大人地里面的活每天都干不完,哪还有闲工夫让她们去学堂。”
还有人在心里面算了算田地的产量,迟疑的说道:“村长,那些田地刚够男娃子上学,要是再加上女娃,那还够吗?不会到最后要我们开始交钱了吧。”
此话一出,不同意的声音更多了,说好的前三年免费识字,学不学的,至少能免费,多识几个字就是赚的,已经享受这样的事情好几年,现在再要他们拿出一笔钱供孩子上学,心里面多少有点不舒服了。
“村长,不行,不能让女娃子上学,我们大家伙都不同意。”
“不行。”
村长瞪了那些说不行的几个人一眼,找到一个高地方,大声的喊道:“停停停,你们听我说,不会让你们出钱的,照样免费学三年,之前的二十亩地肯定不够,但是在京城做官的王远王大人他给咱们村子里的人出了一大笔银子,还有刚考中进士要做官的王文昌大人也出了一笔银子。”
话一顿,又说道:“但是呢,两位大人主动为咱们王家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村子里的路都是两位大人拿银子修的,现在让女娃子进学堂,不能只让两位大人都出钱,我们这些人这些年也攒了一点银子,稍微往外拿出点铜钱也行呀,这是为村里人做好事。”
“还有那些不让自家的孩子去学堂的人,你爱去不去,村子里面这么多的孩子,也不缺你们家一个人。”
“想让自家闺女去的就去,至少能学一点东西认识字啥的,村里面的女娃嫁到外面,外村的人一看,咱们王家村就连女娃都认识字,不止我这个村长有面子,就连你们出门走亲戚也有面子,外面的人都得高看我们一眼,说出去我们王家村多有面子,之后自家姑娘,外面的小伙子肯定上赶着,就不愁嫁喽。”
那肯定是去的人多,谁不知道读书是一件好事情,还不用花钱,不占便宜白不占,纵使那些不疼爱女孩的大人看见这么多人都脑子去了,心里面总有自家吃亏的想法环绕在脑子中,纷纷迎合跟着去。
看着反响不错。
王三水又说道:“女娃和男娃不能比,男娃还得科举读书做大官,所以我们商量着就学一上午的时间,下午就不学了,该干活的就干活去,但是呢,谁让我知道有哪家的人晚上还让女娃子干活,那这家以后还有什么好事情就排到最后。”
最后一家一家的收铜板,有的人只出五个铜板,有的人家在县城摆摊做生意,挣了不少银子,出了一两银子,最后凑出来二十二两银子。
总共凑出来二百二十二两银子。
王文昌趁着他在家的一段时间,二百两银子买了三十五亩田地,放在他的名下,不用收税,不过他跟着王远学,名下只放着自家家人的田地,那些富户的田地一概不收取。
喜欢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