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县长问策
晨光熹微中,王超仔细擦拭着自行车。今日要同马厂长去县委汇报,他特意换上了新的中山装。
超儿,把这几个煮红薯带上。李秀兰从灶间出来,用油纸包了还温热的红薯塞进儿子手里,去县委路远,路上垫垫肚子。
王超接过红薯,心里暖融融的。妈,我走了。王超推着自行车出了院门,回头又嘱咐了一句,下午要是回来得晚,您别着急。
知道啦,路上小心些。李秀兰站在门口,目送儿子骑上车远去的身影,眼里满是欣慰。
到了玻璃厂,马清波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了。她今天换上了一件深蓝色的列宁装,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发髻,正往公文包里装材料。
王副厂长来得正好,马清波抬头看见王超,把手里的几份文件递过来,这是昨晚我连夜整理的生产数据,你再核对一下。
王超接过文件仔细翻阅。上面详细记录了试生产以来的产量、合格率、原材料消耗等关键数据,每一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数据都很准确。王超点头,马厂长,我建议把老张头他们也带上。万一县长问起技术细节,他们能说得更明白。
马清波想了想:有道理。那就让老张头和雷师傅跟我们一起去。雷师傅虽然是机械厂的人,但这段时间在咱们厂帮了这么多忙,对设备情况最了解。
吉普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扬起一片尘土。王超坐在副驾驶座上,望着窗外熟悉的街景。卖菜的摊贩刚刚出摊,早点铺子飘出蒸包的香气,几个孩童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往学校走。这寻常的市井生活,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玻璃厂搞好的决心。
王副厂长,马清波在后座开口,待会儿汇报时,你主要负责讲技术恢复和生产进度,我补充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的情况。
好的。王超应道,县长要是问起下一步打算,我觉得可以提一提扩建仓库的事。现在原材料堆放太分散,影响生产效率。
这个建议好。马清波赞同道,还有职工宿舍的修缮问题,也可以一并提出来。
雷师傅插话道:要是能批些经费购置新模具就好了。现在用的都是修修补补的旧模具,影响产品质量。我在机械厂见过地区玻璃厂的模具,那精度确实比我们强得多。
老张头也点头:是啊,特别是制瓶机的模具,磨损得太厉害了。多亏雷师傅这段时间帮忙,要不然连修复都困难。
说话间,吉普车已驶入县委大院。这是一处老式的院落,青砖灰瓦的建筑显得庄重朴素。院中几棵香樟树长得正茂盛,树荫下停着几辆自行车。
马清波整理了一下衣领,对众人说:到了,大家记住汇报时要实事求是,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
常县长的办公室在二楼东头,秘书通报后,一位四十多岁、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他穿着半旧的灰色中山装,袖口已经有些磨损,但整个人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马厂长,王副厂长,你们来了。常县长热情地与他们一一握手,这位就是王超同志吧?年轻有为啊!
县长过奖了。王超恭敬地回答。
办公室布置得很简朴,一张旧办公桌,几把木椅子,墙上挂着教员和朱司令像,还有一张南水县地图。常县长让秘书给每人倒了杯茶水,然后在办公桌后坐下。
玻璃厂的情况我都听说了,常县长开门见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试生产,很不容易。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详细了解下一步的打算。
马清波先汇报了玻璃厂,近期的整体情况,特别提到了在追查破坏分子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采取的防范措施。然后由王超详细介绍技术恢复的具体进展。
县长,王超翻开带来的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已经修复了两条生产线。第一条主要生产日用玻璃瓶,目前日产量达到八百只,合格率在八成五左右。第二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医药用瓶,工艺要求更高,目前还在调试阶段,预计下个月可以正式投产。
常县长认真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原材料供应跟得上吗?
目前还可以,王超回答,但我们储备的纯碱只够用半个月。如果两条生产线都满负荷运转,每个月需要五吨纯碱。
这个问题我会协调供销社解决。常县长点头,设备维修方面呢?
王超示意老张头回答。老张头有些紧张地搓了搓手,但在王超鼓励的目光下,慢慢放松下来:报告县长,大部分设备都修复了,但模具磨损严重。现在用的都是修修补补的旧模具,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雷师傅补充道:我在机械厂工作多年,看得出这些模具确实需要更新了。特别是制瓶机的模具,需要专用模具钢加工。我们县里没有这个,得去地区机械厂定制。
常县长沉思片刻:需要多少经费?
王超拿出一份提前准备好的清单:按照两条生产线的需求,初步估算需要一千二百元左右。这是明细清单。
常县长接过清单仔细查看:嗯,考虑得很周全。模具问题确实要解决,不能总是修修补补。
接着,马清波汇报了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的情况。当说到揪出破坏分子的事情时,常县长的表情严肃起来。
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马清波说,现在我们加强了安保措施,成立了安全生产小组,由老张头同志担任组长。
做得对。常县长赞许道,生产安全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你们玻璃厂,窑炉、电路这些都是重点防范部位。
汇报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常县长问得很细,从生产工艺到职工生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几乎涵盖了玻璃厂运营的方方面面。
最后问一个问题,常县长合上笔记本,你们觉得,玻璃厂要想长期稳定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
马清波和王超对视一眼,王超示意厂长先回答。
我觉得是管理。马清波说,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常县长点点头,又看向王超:王副厂长,你的看法呢?
王超略一思索,认真答道:县长,我认为最关键是人才和技术。玻璃生产是技术活,没有过硬的技术骨干,再好的设备也发挥不出作用。这次要不是有老张头这些老技术员,还请了机械厂雷师傅他们的大力协助,光靠我们几个厂领导,就是把机器拆了也修不好。
他继续阐述:而且技术要传承。我建议在厂里开办技术培训班,让老师傅们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同时要建立技术档案,把设备参数、工艺要点都记录下来,避免再出现技术断层。
常县长听得频频点头:说得好!技术是工业生产的根本。你们这个开办培训班的建议很好,可以详细做个方案报上来。
这时已近中午,常县长站起身:走,我带你们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聊。
县委食堂就在大院西侧,是一排平房。伙食很简单,米饭、一个炒青菜、一个煎豆腐,每人还有一小碗鸡蛋汤。常县长和工作人员一样排队打饭,然后与王超他们坐在一桌。
条件有限,将就吃点。常县长笑着说,你们玻璃厂的职工食堂办得怎么样?
正在改善。马清波回答,王副厂长建议设立了小灶,给加班的老师傅们改善伙食,大家干劲更足了。
王超接口道:这是应该的,老师傅们年纪大了,还跟着我们熬夜加班,不能亏待了他们。雷师傅从机械厂过来帮忙,也是任劳任怨。
雷师傅连忙摆手:王副厂长客气了,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嘛。
吃完饭,常县长又带着他们在县委大院里边走边谈。
玻璃厂是咱们县的骨干企业,常县长语重心长地说,恢复生产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考虑如何发展壮大。你们有什么想法?
王超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县长,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新产品,比如生产罐头瓶,咱们县食品厂正在扩大生产,需要大量玻璃瓶;二是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医药用瓶,要争取达到地区标准;三是降低成本,可以通过改进工艺、节约原材料来实现。
很有见地。常县长赞许地看着王超,年轻人思路活,敢想敢干。这些建议都可以深入研究。
走到大院门口,常县长停下脚步:今天听了你们的汇报,我很欣慰。玻璃厂的恢复生产,不仅关系到县里的工业产值,更关系到很多单位的物资供应。你们要继续努力,有什么困难直接来找我。
谢谢县长!马清波和王超异口同声道。
回厂的路上,众人都很兴奋。
县长这么支持我们的工作,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了。马清波感慨道。
雷师傅也很激动:县长都说了要支持技术培训,这下咱们的经验有人继承了。王副厂长,你当初来找我帮忙,我还担心帮不上什么忙呢。
王超笑着回应:雷师傅太谦虚了。要不是您从机械厂带来那么多好经验,我们的维修工作哪能这么顺利。
老张头更是红光满面:要是真能购置新模具,产品质量一定能上个台阶。这下咱们玻璃厂有希望了!
回到玻璃厂已是下午三点多,王超顾不上休息,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传达县长的指示。
县长很关心技术传承问题,王超对在场的老师傅们说,从下周开始,我们正式开办技术培训班,请各位老师傅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培养年轻人。
老张头拍着胸脯:王副厂长放心,我一定把毕生所学都传下去。
雷师傅也笑道:需要机械厂这边配合的,尽管开口。我看可以先从模具识图教起。
马清波补充道:模具定制的事情要抓紧。王副厂长,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尽快和地区机械厂联系。
散会后,王超独自在车间里走了一圈。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一个个玻璃瓶从生产线上下来,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泽。傍晚时分,王超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夕阳的余晖洒在厂区的烟囱上,那里正冒出缕缕轻烟。他跨上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骑去。
第一百七十八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