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尘埃落定与稳步前行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在王超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正在审阅这个月的生产报表,窗外传来工人们刻意压低的议论声。
听说了吗?城西那边昨晚出大事了!
公安连夜行动,抓了好几个人!
就是那个赖麻子!听说从他家里搜出来不少违禁品,跟之前破坏玻璃厂的那帮人有关系!
王超手中的钢笔微微一顿,随即又继续在报表上签下名字。他端起桌上的搪瓷缸,慢慢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
这下可算揪出隐患了。他心中暗想,面上却不动声色。
这时小李推门进来:厂长,何师傅说泥鳅干的样品出来了,请您过去看看。
好,我这就去。
烘烤车间里,何师傅正带着工人们调试最后一批泥鳅干样品。见到王超进来,何师傅立即拿起一个油纸包快步走过来。
厂长,您来得正好。这是最后调试的样品,您看看效果如何。
王超打开纸包,仔细检查着里面的泥鳅干:色泽不错,形态也很饱满。
他拿起一根,入手干爽,轻轻一掰,发出清脆的断裂声。放入口中细细品尝后,他满意地点头:
椒麻味恰到好处,肉质紧实有嚼劲,最关键的是土腥味几乎尝不出来了。何师傅,这次调试很成功。
何师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为了去除土腥味,我们试了三种不同的腌制配方,最后发现用姜汁和料酒预处理效果最好。
原料预处理和烘烤流程都理顺了吗?
都理顺了。从清洗、腌制到烘烤,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都已经确定,随时可以开始量产。
很好。王超当即拍板,通知后勤和销售科,准备对接供销社。首批风味泥鳅干尽快铺货。
离开烘烤车间,王超又来到包装车间。刘主任正在清点刚刚封装好的竹筒鱼干,见到王超,立即上前汇报:
厂长,竹筒包装现在的日产量已经稳定在五百筒以上,工人们的手法越来越熟练。就是这蜡封工序还是太费时,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多也就完成一百来个。
质量第一,速度可以慢慢提升。王超拿起一个封装好的竹筒仔细检查,纸包鱼干的试销情况怎么样?
反响很好!刘主任脸上露出笑容,县供销社几个门市部都反映,不少居民都是回头客。有的老太太一次就买五六包,说是给孙子当零嘴。
车间的另一角,张保国正拿着粉笔在地上写写画画。王超走过去,看到地上画着简易的设备布局图。
这是在规划第二条预处理流水线?王超问道。
张保国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是的厂长。根据现在的产量需求,一条预处理线已经不够用了。地方倒是够用,就是得再添几个水池和操作台,人手也得增加几个。
预计需要多少预算?
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材料费大概两百元左右,主要是砖石和水池的造价。人工方面需要增加五个人,专门负责泥鳅的预处理。
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和预算明细,报给厂里审批。
下午,王超召集了张保国、何师傅、刘主任等骨干开会。县供销社刚刚送来要求扩大供货的报告,这对食品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大家都看到了,供销社要求我们把南水香酥鱼干的供货量提高三成。王超把报告放在桌上,同时还要求风味泥鳅干尽快在全县铺货。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也是个不小的压力。
何师傅摸着下巴说:增产三成倒是不难,关键是质量不能下降。现在烘烤车间的设备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
设备方面我可以想办法优化。张保国接话,上个月改造的导流板效果很好,热风循环更均匀了。如果再调整一下传送带的速度,产量还能再提升一些。
刘主任翻看着手中的笔记本:原料供应方面,各公社送来的小鱼仔数量很稳定。就是泥鳅的供应还需要协调,现在每天只能收到两百斤左右,要扩大生产还得想办法。
王超听完大家的发言,总结道:
这样,何师傅负责优化烘烤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产量。张主任继续改进设备,需要什么配件尽管提。刘主任去跟各公社联系,看看能不能提高泥鳅的收购价,鼓励社员多捕捞。
他特别强调: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好质量关。新品刚刚上市,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何师傅立即表态:厂长放心,腌制的配料和烘烤的火候,我一定亲自盯着,差一点都不行。
张保国接着说:设备维护和工艺流程我会再梳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刘主任也保证:原料供应这块我会抓紧协调,绝不让生产断档。
任务明确分配下去,会议室里的气氛既紧张又充满干劲。
傍晚下班时分,王超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县中心最大的供销社门市部。他没有进去,只是站在街对面静静观察。
货架上,南水香酥鱼干和刚刚上架的风味泥鳅干摆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不时有顾客驻足,拿起纸包或者竹筒打量,随后走向收款台。
两个提着菜篮子的老太太从门市部里走出来,一边走一边闲聊:
这南水食品厂的鱼干味道是正,我小孙子就爱吃这个,比吃零嘴强。
新出的那个泥鳅干我也买了点,尝着还挺香,价钱也比肉便宜多了。待会儿我还得再买几包,给我那在钢厂上班的儿子下酒。
王超嘴角微微上扬,转身离开。市场的认可,是对食品厂这段时间所有努力最好的回报。
回到家时,夕阳的余晖洒满小院。王玥穿着那件用新布做的藏蓝色裙子,像只欢快的小蝴蝶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大哥你看!见到王超回来,王玥立即转了个圈,红姐给我做的新裙子,好看吗?
好看,我们小玥穿什么都好看。王超笑着摸摸她的头。
王刚趴在院里的石桌上,就着最后的天光,津津有味地看着那本《七侠五义》连环画。
作业写完了吗就看小人书?王超故意板起脸。
早就写完了!王刚头也不抬,大哥,这书真好看,明天我能带去学校吗?
可以,但别在课堂上偷看。
厨房里飘出饭菜的香味,母亲和姐姐正在里面忙碌。父亲王建国坐在院中的躺椅上,慢悠悠地摇着蒲扇,目光偶尔扫过玩耍的孩子们。
回来了?王建国抬眼看了看刚进门的王超。
王超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下,爸,今天腰还好吗?
老样子,不碍事。王建国摆摆手,厂里今天怎么样?
还行。新产品投产了,订单也多,正忙着增产。
王建国摇着扇子,沉默了片刻:增产是好事,但也别太累着。你现在是厂里的主心骨,要懂得分配任务,别什么事都自己扛。
我知道的,爸。
王建国点点头,好好干。
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对话,却让王超心中升起一股暖意。他知道,父亲虽然平日里话不多,但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
这时李秀兰从厨房探出头:超儿,来帮我把腌菜坛子搬一下,太重了。
来了!王超立即起身。
王红正在灶台前炒菜,见王超进来,笑道:今天供销社来了新鲜豆腐,妈特意买了些,说你爱吃。
还是妈最疼我。王超一边帮母亲搬坛子一边说。
少贫嘴。李秀兰嗔怪地看他一眼,快去洗手,马上吃饭了。
夜色渐浓,家家户户亮起灯火。王超一家围坐在堂屋的饭桌旁,开始了再寻常不过的晚餐。桌上摆着一盘香煎豆腐,一碟咸菜炒肉丝,还有一盆青菜汤。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家的温暖。
今天厂里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李秀兰给王超夹了一筷子菜,我下午去买菜时,听人说公安在城西抓人了。
嗯,是抓了几个可疑分子。王超含糊地应道,具体的不清楚。
王建国抬起头:跟你们厂没关系吧?
没有,爸您放心。
那就好。王建国点点头,继续吃饭。
王玥扒着饭,好奇地问:大哥,敌特是不是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穿着黑衣服,戴着黑帽子?
快吃饭,少打听这些。王红轻轻拍了下妹妹的脑袋。
王超看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样子,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城西抓捕敌特的消息或许还在某些角落流传,但生活的主旋律,已然回归到这柴米油盐的温暖与安宁之中。
第一百六十八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