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新米与故人
清晨,王超在肌肉隐约的酸胀感中醒来,这是昨夜在武术训练模拟器中基础训练的痕迹。他活动了一下四肢,感觉力量的控制似乎比昨天更精准了些。照例凝神,完成每日秒杀——【新米100斤】、【槐花蜜12罐】、【老式机械闹钟1个】。东西悄无声息地存入系统空间,那闹钟古朴结实,倒是可以拿出来用,替换掉家里那个时响时不响的旧钟。
走出房间,母亲李秀兰正在灶台边淘米,准备煮粥,见他出来,便念叨起来:“粮站今天不知道有没有好米卖,听说最近新米是下来了,就是价格不便宜,还得去抢,去晚了就只剩些碎米陈米了。”
王超闻言,不动声色地走到碗橱前,借着开柜门取碗的动作遮挡,心神一动,从空间里取出约莫十斤用普通米袋装好的新米。
“妈,别担心米了。昨天运输队那朋友捎了点新米过来,说是他们那儿刚收上来的,让咱们先尝尝鲜。”
李秀兰接过米袋,打开一看,只见米粒细长,饱满晶莹,透着新米特有的莹润光泽和淡淡清香,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笑容:“哎呦,这米看着可真不错!粒粒分明,闻着就香!你那个朋友真是有心了。”
她仔细捻起几粒米看了看,又压低声音,带着点担忧:“超儿,这米……我看着比粮站卖的特供米还好,你这朋友太客气了,咱们可不能老是白占人家便宜,下次人家再来,可得把钱给人家,该多少是多少。”
“妈,您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让朋友吃亏的。”王超含糊地应道,心里再次感谢那个虚构的“运输队朋友”。系统的存在无法解释,这已成为他改善家庭生活最合理的借口。
早饭就是用这新米熬的粥,米香浓郁,口感软糯顺滑,就着爽口的咸菜,一家人都比平时多喝了半碗。王建国虽然没说什么,但眉宇间也舒展了些。王玥更是小嘴塞得鼓鼓的,含糊地说:“大哥,这新米饭真香!”
到了食品厂,王超先快速处理了几份需要紧急批复的文件,随后便让厂办小李去请张保国和何师傅。他将昨晚修改到深夜的发言稿拿出来,等两位老师傅一到,便客气地递了过去。
“张叔,何师傅,这是根据昨天咱们讨论的情况,我连夜修改好的稿子,你们再看看,还有没有哪里说得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特别是技术细节和数据,千万不能有错。”王超态度很诚恳。
张保国接过稿子,看得十分仔细,他文化水平不算高,但对数字和技术流程极其敏感。看到其中一段时,他伸出粗壮的手指点了点:“厂长,这里,说新轴承让磨损率降低了百分之十八,我记得实际测下来,应该是在百分之二十一左右,咱们得写准确了。”
何师傅也戴上了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看到描述调味试验过程的部分,他扶了扶镜框补充道:“这里说试了十几种配方,不太准确。光是大的配方方向调整,前前后后就不下二十次,小的微调更是数不过来。这得改改,显得咱们工作做得更扎实。”
王超立刻拿出笔,在稿子上认真记下这些细节。“好,百分之二十一,二十多次调整,我记下了。”他知道,在这些具体的数据和过程上越准确,发言就越有说服力,越能体现食品厂技术革新的真实和不易。三人又就几个关键的技术节点和产品开发初期的困难进行了讨论,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送走两位老师傅后,王超铺开新的稿纸,准备着手誊写最终定稿。刚蘸了墨水,厂办小李就敲门进来通报:“厂长,外面有位姓陈的同志找您,说是您的熟人,看样子像是从乡下来的。”
王超心中一动,立刻放下笔:“请他在小会客室稍等,我马上过去。”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走向会客室。推开门,只见一个穿着半旧粗布工装、戴着宽边草帽的中年人正背对着门口,安静地看着墙上的生产进度表。虽然打扮得像个普通农民,肤色也黝黑了不少,但王超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熟悉的、略显清瘦的背影。
“陈叔?”王超快步上前,压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
陈守义闻声转过身,摘下草帽,露出那张饱经风霜却目光沉静的脸,他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路过附近,顺道来看看王厂长。”他的眼神比之前更加深邃,透着一种经过风波洗礼后的沉稳与从容。
王超立刻会意,对跟在身后的小李吩咐道:“这是我一位远房长辈,从乡下来看我。你去忙吧,这里我来招待就行,别让人来打扰。”
“好的,厂长。”小李识趣地退了出去,并带上了门。
待脚步声远去,陈守义才轻轻舒了口气,在椅子上坐下,低声道:“前段时间风声紧,回乡下老家住了些日子,避避风头,最近看外面似乎平静了些,才回来看看。”
王超给他倒了一杯热茶,推过去:“您能平安回来就好。前段时间,我一直惦记着您的安危,但又不敢贸然打听。”
“劳你挂心了。”陈守义接过茶杯,语气平和,“我这把老骨头,还算经得起风浪。现在表面上看着是风平浪静了,但底下暗流还在,做事比以前更要谨慎三分。以前那些比较显眼的门路,暂时是不能再走了。”
王超点点头:“稳妥为上,安全第一。陈叔您经验丰富,肯定有打算。您现在回来,是有什么计划吗?”
“先看看形势,摸摸情况。”陈守义抿了口茶,声音压得更低,“暂时只联系一些知根知底的老熟人,做点小范围的、稳妥的交易。往后啊,得找更隐蔽、更可靠的路子。我这次来,主要是看看你这边情况如何,也让你知道我回来了。”
“厂里还算平稳,总算熬过了那段日子。”王超谨慎地回应,“现在各方面都在强调整顿和秩序,做事确实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他如今是食品厂厂长,言行举止都需格外小心。
陈守义了然地笑了笑,眼中带着赞许:“我明白。你现在的身份不同以往,是正经的国家干部,凡事都要考虑周全,不能留下任何话柄。我也就是来打个招呼,让你知道我回来了,一切都好。往后若有机会,条件允许,再慢慢商议。”
两人又聊了些近况,陈守义问了问食品厂的生产,王超也关心了一下乡下的年景,言语间都带着心照不宣的谨慎。约莫一刻钟后,陈守义便起身告辞。王超将他送到厂门口,看着他压了压草帽檐,步伐沉稳地融入街道上稀疏的人流中,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回到办公室,王超关上门,内心并不平静。陈守义的回归,意味着某些中断的地下渠道正在尝试着小心翼翼地恢复。这对于他处理系统空间里那些不便见光的物资,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利好。但他也清楚,经历了之前的整顿,现在的环境更加复杂,风险依然存在,绝不能贸然行动。
眼下,对他而言,最要紧、最光明正大的事情,是准备好即将到来的地区经验交流会。他重新坐回桌前,铺开稿纸,拿起笔,蘸饱了墨水,开始一笔一划、认真地誊写那份凝聚了食品厂集体智慧的发言稿。每一个字,他都写得端正而有力。
第一百四十二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