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缴行动结束的次日,c型阵地的薄雾还没散尽,ScV的履带声就已经划破了战场的沉寂。奥古斯都站在临时指挥帐的数据板前,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战场地图——绿皮营地的废墟在地图上标为“清剿区”,瓦斯气泉是闪烁的蓝色光点,而他的手指最终停在一片空白区域,“两天内完成战场清扫与装备维修,并在周边寻找新的资源点,我们需要在一个月内建起能支撑大规模作战的基建集群,我们要让钢铁洪流填满这片土地。”
通讯频道里传来米勒和雷的齐声回应,像是为这场持续一个月的“奠基之战”敲下了第一记重锤。
战场清扫的指令下达时,70台ScV被分成了三个梯队,每队配备5名机械师,分工明确得像一台精密运转的齿轮机。
第一梯队25台ScV负责“资源回收”,机械臂上的电磁吸盘吸附着绿皮的链锯斧、砍刀、破烂步枪和破损的改装战车零件。编号S-19的ScV在黑色帐篷废墟下挖出了半截火箭筒,探测器显示筒内还有未引爆的弹头,机械师立刻远程切断引信,将其扔进回收舱——这类绿皮武器虽然简陋,但拆解后的金属可以回炉重铸,节省主基地的晶体矿消耗。仅前一天,第一梯队就回收了2300件绿皮近战武器、1800把破烂步枪和47台改装战车残骸,足够重工厂提炼出50吨优质钢材。
第二梯队30台ScV专攻“装备维修”,它们的机械臂换成了焊枪和液压扳手,围着受损的歌利亚和攻城坦克打转。G-09的传感器在之前的清缴行动中被子弹击穿,S-27的机械臂先拆下报废的传感器,再从备用零件箱里取出新的光学组件,焊枪的火花在晨曦中溅起,不到2小时就完成了更换;b-17的履带在推进时被绿皮的骨刺扎破,S-08用液压扳手松开履带卡扣,换上加厚的合金履带,还额外在履带外侧加了一层防滑纹——“下次碾绿皮的骨头,再也不用担心打滑了”,机械师在通讯器里调侃道。到第10天,歌利亚全部修复完毕,坦克不仅恢复战力,还提前加装了即将研发的“旋流弹”适配炮管,连之前暂存后方的1台歌利亚也被拖回维修区,更换核心传感器后重新归队。
第三梯队15台ScV则负责“战场净化”,它们的专门处理绿皮的尸体和污染土壤。绿皮的血液带有腐蚀性,若不及时清理会渗入地下污染瓦斯气泉,ScV先将尸体铲进气泉旁新建的回收站里,将其回收成可用的瓦斯液体后,再用特制的中和剂喷洒地面,直到探测器显示土壤酸碱度恢复正常。L-301跟着第三梯队巡逻时,曾看到S-41的回收厂冒出绿色的烟,机械师解释:“这是绿皮骨骼里的特殊物质在燃烧,烧完的灰烬还能当肥料——也算这些异型最后做了点有用的事。”
清扫到第5天时,雷派了2个陆战小队(50人)配合ScV行动——绿皮的残兵偶尔会从废墟缝隙里钻出来偷袭,虽然数量不多,但足够干扰清扫进度。一次在清理西侧仓库时,12名绿皮小子突然从废弃的战车底下冲出来,举着斧头砍向S-33的机械臂,幸好L-317反应快,电磁步枪的子弹瞬间击穿了绿皮的胸口。“这些家伙就像藏在石头缝里的虫子,得一只一只抠出来”,雷在通讯器里叮嘱,之后每个ScV梯队都配了5名陆战队员,枪口对着废墟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清扫工作万无一失。
到第10天傍晚,战场清扫彻底完成。米勒在指挥帐汇报:“回收金属58吨,净化土壤3.2平方公里,未发现绿皮残兵活动迹象——现在,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资源和基建上了。”
寻找新晶体矿的任务,最初交给了6架空优维京。奥古斯都的指令很明确:“以瓦斯气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探查,重点找晶体矿的特征——高能量反应、地表有蓝色晶体碎片,一旦发现,立刻标记坐标。”
维京驾驶员马克驾驶着V-03号机,朝着东北方向飞行。前天,他们探查了1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区域,只找到几处小型的奇异矿脉,派遣scv查看过后发现毫无用处,便重新开始寻找。直到第今天,V-03的雷达突然响起警报——24公里外的一片峡谷里,探测器显示出强烈的能量反应,“能量浓度是常规晶体矿的1.5倍!地表有蓝色晶体露出,看起来是个大型矿脉!”马克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带着兴奋。
奥古斯都立刻派米勒带着10台ScV和2个陆战小队(50人)前往勘探。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岩壁,谷底覆盖着厚厚的碎石,ScV用机械臂拨开碎石,露出了藏在下面的蓝色晶体——晶体表面泛着微光,探测器显示矿脉深度达500米,储量超过120万立方米,纯度高达92%,“这是我们目前找到的最大矿脉,足够支撑五座重工厂满负荷运转好几年!”米勒蹲在晶体旁,用小刀刮下一点碎屑,碎屑在阳光下折射出蓝光,“立刻上报,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行星堡垒,把矿脉牢牢守住。”
行星堡垒的建造从第16天正式开始。奥古斯都调来了40台ScV,还从主基地运来了预制装甲板和防御组件——这座堡垒不仅要保护晶体矿脉,还要成为东北方向的前哨站,所以设计得格外坚固。
ScV先在峡谷入口处挖出10米深的地基,然后用起重机将预制装甲板吊进地基,装甲板之间用高强度螺栓固定,缝隙里灌满熔铅,防止绿皮从缝隙里钻进来;堡垒的墙体厚达3米,外侧焊着密密麻麻的骨刺,内侧则留了射击孔,陆战队员可以从里面向外射击;堡垒顶部装了4门防空炮和2台雷达,雷达覆盖范围50公里,一旦发现敌机,防空炮能在10秒内锁定目标;堡垒内部还建了小型弹药库、医疗室和宿舍,足够200名陆战队员长期驻守。
建造到第6天时,意外发生了——峡谷西侧的岩壁突然塌方,碎石砸中了3台正在吊装装甲板的ScV,S-51的机械臂被砸断,驾驶员受了轻伤。雷立刻派医疗兵赶到现场,同时调整了建造方案:ScV先在岩壁上打锚杆,加固岩壁后再继续施工。L-301跟着医疗兵去处理伤口时,看到S-51的驾驶员正用扳手敲打变形的机械臂,“没事,换个新的还能接着干——这座堡垒早一天建好,矿脉就早一天安全。”
到第9天日落时分,行星堡垒终于竣工。夕阳照在蓝色的装甲板上,堡垒像一头蹲在峡谷入口的钢铁巨兽,防空炮的炮管指向天空,射击孔里透出陆战队员的枪口微光。米勒站在堡垒顶端,对着通讯器汇报:“行星堡垒建造完成,配备防空炮4门、雷达2台,驻守兵力200人,晶体矿脉已开始初步开采,每天能产出500立方米晶体矿——接下来,可以开始建重工厂和星港了。”
结束战斗后的第一个月,整个据点陷入了“基建狂潮”——五座重工厂、四座星港、十个兵营和900个补给站,像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冒出来,ScV的履带声、起重机的轰鸣声和机械师的呐喊声,昼夜不停。
五座重工厂被建在瓦斯气泉和晶体矿脉之间的开阔地带——这里距离两个资源点都只有5公里,方便运输瓦斯和矿石,而且地势平坦,适合重型装备进出。
每座重工厂的结构都一样:主体是100米长的厂房,厂房内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歌利亚武装机器人,一条生产攻城坦克;厂房外侧有原料仓库,瓦斯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仓库,晶体矿则由ScV运过来;厂房顶部装了太阳能板,确保能源供应稳定。
第一座重工厂在第13天率先完工。米勒带着机械师走进厂房,按下生产线启动按钮,传送带开始转动,晶体矿被送进熔炉,融化成铁水后铸造成歌利亚的机械臂;瓦斯则被转化为能量,为坦克的引擎提供动力。“h-01生产线调试完毕,每天能生产10台歌利亚或5台攻城坦克”,机械师在控制台前汇报,米勒点点头:“剩下四座按这个标准来,争取在10天全部完工。”
第一座重工厂完工后的第9天,其余4座重工厂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站在高处望去,五座厂房并排而立,管道像血管一样连接着瓦斯气泉和晶体矿脉,ScV在厂房之间穿梭,运送着原料和零件——这里,即将成为人类钢铁洪流的“产房”。
最新修建四座星港被建在主基地东侧的平原上——这里没有高大的废墟,视野开阔,方便战机起降,离老的星港仅仅有着20公里的距离。
星港跑道尽头是指挥塔,塔内装有雷达和通讯设备,能指挥战机起降和巡逻;星港外侧还有燃料库,瓦斯经过提炼后变成战机专用燃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机库。
而要准备的十个兵营则被建在主基地周围,形成一个环形防御圈——这样既能保护兵营不被绿皮偷袭,又能让训练后的步兵快速部署到各个方向。
每个兵营有5个训练室,每个训练室能容纳50名士兵,训练室内有模拟战场、射击靶场和体能训练设备;兵营外侧有装备库,陆战队员的c-14电磁步枪、火蝠的燃料罐都存放在这里。(士兵不需要训练了,这是模拟器罢了)
看完兵营等建筑的建设后,奥古斯都感叹道:“这才多久,我们从一无所有已经成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思考了一会后,在数据板上输入了一道道指令,随后通知了机械师汤姆:“汤姆,我们的补给站可能严重不够了,安排ScV在以下地点建造新的补给站”,
- 主基地周边:500个补给站,主要供应陆战队员的压缩口粮、弹药和医疗用品,每个补给站能供20人使用,500个刚好满足1万名陆战队员的需求。(属于是有备无患)
- 行星堡垒附近:50个补给站,供应驻守堡垒的200名陆战队员和10台歌利亚的燃料,补给站里还存了应急弹药,防止绿皮偷袭时断供。
- 重工厂和星港周边:60个补给站,供应机械师和飞行员的工具、零件和燃料,重工厂的补给站里还存了晶体矿和瓦斯,方便生产线随时取用。
- 各个防御点(如瓦斯气泉入口、峡谷岩壁):50个补给站,供应巡逻士兵的弹药和口粮,每个防御点配3-5个补给站,确保士兵巡逻时不用来回跑。
第30天傍晚,最后一个补给站,在瓦斯气泉入口处安装完毕。ScV将压缩口粮和弹药搬进补给站,机械师在门上贴了标签:“供应20人\/天”。
米勒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补给站标记,对着奥古斯都说:“基建集群全部完成,指挥官现在,我们有了支撑大规模作战的‘骨架’,接下来,该给这副骨架添上‘肌肉’了——新科技的研发应该快完成了,我们可以开始大规模生产了!。”
就在基建如火如荼进行时,主基地的科研所里,一场“科技井喷”也在同步上演。12名科研人员分成6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科技研发,每天都有新的突破传来,像是为人类的钢铁洪流装上了“翅膀”。
负责女妖隐形研发的艾拉博士的小组。他们的目标是让女妖战机在战斗中隐形,避开绿皮可能会有的雷达探测——研发的关键,是在女妖的机身外侧加装一层“隐形立场”,立场能吸收雷达波,让战机在雷达上消失,也能让人肉眼看不见。
研发到第15天时,隐形涂层第一次测试失败——虽然能吸收雷达波,但无法光学隐身。
时间来到第20天,艾拉博士通过新研发的光学隐身器进行了新的测试,再原有的涂层吸收雷达波的情况下成功进行了光学隐身,可惜的是只能一次只能隐身30分钟,之后需要15分钟的冷却时间。
在奥古斯都听完艾拉博士的汇报后,表示无事,30分钟内女妖已经能够把自身携带的冲击波火箭弹射完了,还能安全的离开。
在重工厂中由马库斯工程师负责的歌利亚武装机器人光学瞄具升级项目进行中。他们的目标是提升歌利亚地狱火对空导弹的射程——原来的射程是18公里,不够应对绿皮的远程战机,所以需要改进光学瞄准系统,让导弹能锁定更远的目标。
研发的难点在于瞄准系统的精度——射程增加3公里后,导弹很容易受气流影响偏离目标。马库斯工程师在瞄准系统里加入了“气流修正模块”,模块能实时检测气流方向,调整导弹的飞行轨迹。第25天,测试开始:歌利亚对着21公里外的靶机发射导弹,导弹在空中调整了两次轨迹,精准命中靶机。“地狱火对空导弹射程21公里,25毫米机炮射程1.5公里,测试成功!”马库斯工程师拍着歌利亚的瞄准器说,雷在一旁点头:“有了这‘长弓’,看敌人的战机敢不敢靠近我们的阵地!。”
而因为攻城坦克高爆弹威力不足带来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所开启的“攻城坦克旋流弹”的研发项目,重点是提升炮弹的伤害和溅射范围。科研人员尝试在炮弹里加入了“旋流炸药”同时,炮弹的弹头换成了钨合金,增强穿透力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足够的溅射伤害。
在第17天,实弹测试在绿皮营地的废墟上进行。b-01号坦克发射了一枚旋流弹,炮弹击中废弃的改装战车,战车瞬间爆炸,冲击波将周围50米内的废墟全部掀飞——比原来的高爆弹威力提升了40%,溅射范围扩大了2倍。“旋流弹研发成功!以后坦克对付绿皮集群,就像用锤子砸蚂蚁一样简单!”坦克指挥官兴奋地说。
因坦克“旋流弹”研发成功的科研人员脑洞大开的准备给恶火研发一种新的榴弹炮,尝试恶火的榴弹炮里加入“焦油剂”——试图在炸弹爆炸时,焦油会附着在绿皮身上,不仅能造成持续燃烧伤害,还能减慢绿皮的移动速度。
第20天,测试在训练场进行。恶火对着模拟绿皮的靶标发射焦油炸弹,靶标上立刻覆盖了黑色的焦油,火焰持续燃烧了10秒,而且靶标的移动速度明显减慢。“焦油炸弹测试效果完美!绿皮再想冲锋,就得在火里慢慢爬了!”恶火驾驶员笑着说。(后面发现效果其实没有那么明显)
于此同时在兵营旁边的步兵科研所里,展开了对劫掠者的研发攻克。再通过改进火蝠装甲当做劫掠者的装甲的同时,前往了重工厂商量能否把恶火榴弹炮小型化,哪怕伤害会减弱。时间来到劫掠者项目第18天,第一位原型劫掠者在训练场进行实弹射击,榴弹准确命中700米外的靶标,爆炸威力足以炸穿了50毫米装甲后。宣布了劫掠者正式量产化(等过几章就给他升级为k14四连装榴弹发射器)
通过恶蝠携带的扩散器,科研人员开始尝试在火蝠的喷射器上加装“扩散器”,最终成功研发出“焚烧臂铠”一件能增加40%的燃烧半径的装备。测试时,火蝠的火焰覆盖范围从20米扩大到28米,能一次性烧到更多绿皮。
收割者队长请求了重工厂科研小队能否研发出小型的集束炸弹,以便于他们任务时能有小规模的“重火力”。科研人员成功在第27天研发出了“Kd8集束炸弹”,测试时每枚炸弹能分裂成10个小型炸弹,覆盖10米范围!,收割者队长看着测试场的情况,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这下我们出任务,终于可以有火力覆盖了”
“指挥官,我们成功攻克了-铁鸦无人探测器的研发”,奥古斯都听到星港科研所的汇报时,喜道“是我想的那个铁鸦吗?”
艾米丽听到后脸上有些发红“抱歉,指挥官,并不是您想的那个。算是它的原始版本,我们在第一台原型下线后进行了测试和改进,再现有的科技树下,铁鸦能探查950公里范围内的活物,并可以精准标记坐标”“好吧,哪怕不是我想的那个,但是已经非常不错了,安排星港进行生产。我们需要投放它们进行探测!”奥古斯都有些失望,但是看到原型机也很不错后还是安排了建造任务。
“指挥官别着急,还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运输机的原型机下线了,是以“医疗运输机”的蓝本改进建造的,没了医疗功能,但是能搭载36名成员,或者三台歌利亚武装机器人”艾米丽见奥古斯都有点小失落后急忙补充道。
“不错,是个好消息。医疗功能我们有医疗兵来进行,运输机还是老老实实运输吧,这样子我们就可以快速推进,或者快速支援侦查小队了”奥古斯都听到后有些惊喜回道
在第30天,所有科技研发全部完成后基地内副官“阿尔法”的显示屏上充满了研发成果,艾拉博士看着显示屏笑着对奥古斯都说:“我们给人类的钢铁洪流,装上了最锋利的‘牙齿’和最明亮的‘眼睛’。”
在一个月的基建和科技铺垫完成后,接下来的半个月,整个据点进入了“兵力量产”阶段——五座重工厂、四座星港和十个兵营开足马力,每天都有新的装备和士兵出厂,人类的钢铁洪流,正在这片土地上快速集结。
10座重工厂理论上来说每天能生产50台歌利亚或者25台攻城坦克。奥古斯都的指令是:“优先生产歌利亚,其次是攻城坦克——我们需要更多的步兵支援力量,同时保证地面炮火的火力。”(数据就别管他了,反正造就完了)
第31天清晨重工厂的歌利亚生产线率先启动。机械臂将晶体矿铸造成歌利亚的机身,然后安装上25毫米机关炮和地狱火导弹发射巢,最后接入能源核心——一台歌利亚从零件到组装完成,只需要2小时。到第45天,五座重工厂共生产了500台歌利亚,这些歌利亚被分成10个中队(每队50台),分别部署在主基地、行星堡垒和重工厂周边,机关炮和导弹发射巢随时对准天空,防备有绿皮战机偷袭。
攻城坦克的生产从第35天开始。重工厂的坦克生产线,每天生产5台攻城坦克,每台坦克都加装了旋流弹炮管。到第45天,共生产了200台攻城坦克,分成20个小队(每队10台),部署在主基地和行星堡垒之间的防御线上,炮管对着绿皮可能来袭的方向,随时准备发射旋流弹。
二十个兵营每时每刻都在生成陆战队员、火蝠、劫掠者和医疗兵。而雷的要求是:“既要数量,更要质量——每个士兵都要能在战场上独当一面。”
到第45天,共训练出1万名陆战队员,3000火蝠,3000劫掠者,2000医疗兵分成200个小队(每队90人)并在空旷处进行小队组合攻击和小分队(18人)突击训练。
八座新老星港每天能生产40台铁鸦(每座10台)或56架运输机(每座7架)。奥古斯都的指令是:“先生产铁鸦,完成全域侦查后,再全力生产运输机——我们要先摸清星球的情况,再做好兵力调动的准备。”
从第35天开始生产,每天40台。每台铁鸦出厂后,立刻被派往星球各个方向巡逻,将侦查到的绿皮残兵或者绿皮营地坐标传回主基地。到第37天,100台铁鸦全部生产完毕,它们的侦查范围覆盖了星球45%的区域,共发现了12处绿皮小聚集地(每处约100-200人),以及5处规模化绿皮集聚地(每处约5-9万绿皮,为后续的星球统一行动提供了精准坐标。
从铁鸦生产完毕的隔天星港第开始进行运输机的生产,每天56架。每架运输机出厂后,都要进行一次运载测试,确保能顺利携带36名陆战队员或3台歌利亚。到第9天,500架运输机全部生产完毕,停放在四座星港的机库里,随时准备执行兵力调动任务。
战斗结束后过去的一个半月,时间转瞬即逝。第47天傍晚,奥古斯都站在主基地的指挥塔上,俯瞰着这片被人类改造成钢铁堡垒的土地——十座重工厂冒着白烟,八座星港的跑道上停满了运输机和铁鸦,二十个兵营里传来士兵的训练呐喊,900个补给站像灯塔一样分布在各个角落,行星堡垒在百公里外的峡谷里闪着蓝光。副官“阿尔法”的全息投影出现身旁“指挥官阁下,生产计划全部完成了根据计划“500台歌利亚、200台攻城坦克和1.7万名步兵(1万陆战队员+2000火蝠+3000劫掠者+2000医疗兵)已经全部生产完毕”AI冰冷又充满电子音效的声音传来。
米勒走到奥古斯都身边,递给他一份数据报告:“基建方面,新老十座重工厂、八座星港、二十个兵营和上千个补给站全部正常运转;资源方面,瓦斯气泉和晶体矿储备非常满,足够支撑现有兵力的消耗;科技方面,所有新装备都已列装,铁鸦的侦查覆盖了45%的星球;兵力方面,副官已经像您进行汇报了”。
马克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部署计划:“我打算把兵力分成了三个集群:第一集群驻守基地以及气泉等地,第二集群和第三集群作为攻击部队,随时准备从两个方向进行对探测完毕绿皮营地发动攻击,铁鸦则还在继续侦查,一旦发现绿皮的大型巢穴有异动,我们就能立刻知道,并安排合理的战术”
奥古斯都接过报告和计划,目光望向远方的废墟——那里,还有无数的绿皮在等待着人类的清剿。他握紧拳头,对着通讯频道里的所有人说:“3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钢铁堡垒,集结了钢铁洪流。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份钢铁的力量,把绿皮从这个星球上彻底清除——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新家园,也是人类的家园!”
通讯频道里传来所有人的齐声回应,声音像钢铁碰撞一样响亮。夕阳的余晖洒在钢铁堡垒上,给每一台歌利亚、每一辆坦克、每一名士兵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天空中,一架铁鸦正在巡逻,它的雷达扫描着每一寸土地,像是在为人类的钢铁洪流,寻找着下一个战场。
新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从科普卢到40k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从科普卢到40k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