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两岸的土地刚褪去春寒,耶律现便带着工匠们来到田间,身后跟着几个捧着新式农具的侍从。新打造的曲辕犁泛着铁光,犁铧锋利,犁架轻便;旁边的锄头、镰刀也都是用精铁打造,比中原的农具还要趁手。可当他看到契丹人耕种的场景时,手里的曲辕犁差点掉在地上——
只见几个契丹牧民拿着火把,正围着一片草地放火,浓烟滚滚,野草噼啪作响。火灭之后,他们随手将粟米种子撒在焦黑的土地上,连土都不翻,就拍了拍手,准备骑马离开。耶律现急忙拦住他们,又气又笑地问道:“你们就这么种地?不翻土、不除草,就把种子撒下去?”
牧民们愣了一下,其中一个年长的牧民挠挠头,说道:“可汗,咱们契丹人一直都是这么种的啊!烧了野草当肥料,种子撒下去,等冬天再去草丛里找粟米,能收多少全看长生天保佑。”
“保佑?”耶律现差点被气笑,“就这么种,能收十斤都算多的!难怪以前你们总吃不饱,活该饿死!”话一出口,他又觉得不对——自己现在也是契丹可汗,骂“草原蛮子”不就是骂自己吗?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指着远处的土地说道:“你们看看中原的农夫,人家翻土、除草、施肥,一亩地能收上百斤粟米,哪像你们这样靠天吃饭?”
牧民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未见过中原人种地,也不知道种地还能有这么多讲究。耶律现看着他们茫然的样子,心里一阵郁闷——有好农具却没人会用,就像有好刀却不会挥舞,纯属浪费。他当即决定,必须找懂农耕的人来教契丹人种地,否则再多的农具也没用。
当天下午,耶律现便让人去隋朝边境招募流民。此时隋朝与高句丽连年征战,百姓们要么被征召入伍,要么被赋税盘剥得家破人亡,不少人逃到边境,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契丹使者找到他们时,流民们正蜷缩在破庙里,啃着树皮草根,听到辽国愿意给田、给地、给农具,还能让他们安居乐业,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真……真的给我们田地?还给农具?”一个名叫王二的流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前在中原种了一辈子地,却因为交不起赋税,被地主夺走了土地,只能四处逃亡。
使者笑着点头:“当然是真的!我们可汗说了,只要你们愿意去辽国种地,不仅给你们自由民身份,还分你们每亩地,春天发农具,秋天收获的粮食,你们自己留七成,只需要交给汗国三成即可。”
流民们欢呼起来,纷纷收拾行李,跟着使者往辽国赶。短短半个月,就有上千名中原流民来到辽河两岸,其中大多是经验丰富的农夫。耶律现亲自接见他们,将新打造的曲辕犁、锄头分给他们,还特意划出一片土地,让他们作为“示范田”,教契丹人种地。
王二拿着崭新的曲辕犁,激动得手都在抖。他试着将犁铧插进土里,轻轻一拉,犁铧便轻松地翻起土层,比他以前用的直辕犁省力多了。“可汗,这犁也太好用了!”王二忍不住说道,“有了这犁,一亩地能省一半力气,还能翻得更深,种子长得肯定好!”
耶律现笑着说:“好用就好!以后就辛苦你们了,好好教契丹人种地,让他们知道,种地也能吃饱饭,不比放羊差。”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原农夫们开始手把手地教契丹人种地。他们先教契丹人用曲辕犁翻土,把板结的土地耕得松软;再教他们选种,挑出饱满的粟米种子;然后教他们除草、施肥——把牛羊的粪便收集起来,撒在地里当肥料。契丹人一开始还觉得新鲜,可翻地、除草的活又累又枯燥,不少人想偷懒,却被耶律现抓了个正着。
“都给我好好学!”耶律现拿着鞭子,站在田埂上,“你们以为种地容易?要是学不会,冬天还是只能啃硬邦邦的奶疙瘩!看看王二他们,人家一天能耕三亩地,你们一天连一亩地都耕不完,还好意思偷懒?”
有个契丹贵族不服气,嘟囔道:“我们契丹人本来就该放羊,种地是汉蛮干的活……”
“啪!”一鞭子抽在他身上,耶律现怒声道:“什么汉蛮?在辽国,不管是契丹人、汉人,还是夫余人,只要肯干活,就都是平等的!汉人会种地,能让大家吃饱饭,就该被尊重;你们会放羊,能让大家喝上奶酒,也该被尊重!再敢说这种话,我抽死你!”
贵族吓得连忙低下头,再也不敢抱怨。其他契丹人也不敢偷懒,跟着中原农夫认真学习农耕技术。王二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佩服——他以前在中原,贵族们根本不把农夫放在眼里,可辽国的可汗却如此重视农耕,还强调人人平等,这样的汗国,难怪能越来越强大。
耶律现不仅招募中原流民,还派人去高句丽边境,招募那些因战乱逃亡的夫余流民。夫余人擅长种植粟米,虽然技术不如中原农夫,但比契丹人强得多。他们听说辽国给田给农具,也纷纷携家带口前来,很快就有几百名夫余流民加入,成了辽河两岸农耕队伍的重要力量。
转眼到了秋天,辽河两岸的田地里一片金黄。粟米长得颗粒饱满,麦浪随风起伏,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中原农夫和夫余流民们带着契丹人收割庄稼,镰刀挥舞,粟米被一捆捆割下,脱粒后装袋,堆得像小山一样。
契丹贵族们来到田间,看到这么多粮食,嘴巴都张得能塞进拳头。一个贵族拿起一把粟米,感慨道:“以前咱们这么多地,一年也收不了这么多粮食,现在居然能收这么多……看来这些汉人、夫余人还真有用啊!”
耶律现听到后,没有再骂他,只是笑着说:“不是他们有用,是农耕有用。以后咱们辽国,既要放羊,也要种地,这样才能有吃不完的粮食,才能越来越强。”
贵族们纷纷点头,心里对农耕的轻视彻底消失了。他们看着满仓的粮食,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汉人和夫余人,第一次觉得,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也能这么和谐。
耶律现站在田埂上,望着丰收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粮食充足,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才能支撑军队和手工业的发展。虽然现在辽国的农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辽河两岸就会变成肥沃的良田,辽国也会成为一个既有草原骑兵,又有农耕基础的强大国家。
“只是人还是不够啊。”耶律现心里暗想,“要是能再招募更多的流民,就能开垦更多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看来以后还要多想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来辽国定居。”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金色的麦浪上,也洒在耶律现的脸上。他知道,辽国的崛起,不仅需要强大的军队和充足的财富,更需要坚实的农业基础。而现在,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沿着这条路,一步步走向更强。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