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火符阵的成功,为姜逸的炼丹实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他不再需要将绝大部分心神耗费在维持火候上,而是可以更专注于观察药材反应、记录数据和分析过程。这使得他的实验效率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姜逸利用这套mK-I型系统,进行了大量重复性和对比性炼丹实验。他系统地测试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包括简陋离心提纯、不同研磨粒度、不同浸泡时间等)对成丹品质的影响,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同时,他也开始尝试炼制更复杂的丹药,如需要冰火交替淬炼的“冰心丹”和药性冲突风险较高的“融灵散”。
自动化符阵展现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复现性。只要预设好温度曲线,成丹的品质波动被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这让他能够更清晰地分辨出,到底是哪个处理环节对最终结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数据化炼丹的优势,愈发凸显。
然而,在分析这些成丹数据时,姜逸注意到了一个被传统丹修或多或少忽略,或者说难以精确衡量的关键指标——丹毒残留。
所谓丹毒,并非指真正的毒素,而是丹药中未能完全炼化、或是在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对修士身体无益甚至有害的杂质成分。是药三分毒,即便是上品丹药,也或多或少含有丹毒。长期服用,丹毒会在体内积累,影响修炼根基,甚至可能引发心魔。
传统上,丹药品级的划分,主要依据药效强度和外观(色泽、圆润度等),对丹毒残留的评估非常模糊,大多依赖高阶修士服用后的主观感受或长期观察。缺乏一种快速、客观、量化的检测手段。
“系统,能否对炼制出的丹药进行成分扫描,量化分析其中已知有害杂质或无效成分的含量?”姜逸在一次服用自己新炼制的融灵散后,感觉到经脉中一丝极其微弱的滞涩感,虽然很快被自身灵力化开,却引起了他的警惕。
【可以尝试。启动高灵敏度灵力质谱分析模拟……】
【扫描目标:上品融灵散。】
【分析中……】
【检测到以下微量成分:未完全转化的地火莲芯碱性残留(约0.3%)、高温下生成的含碳焦化物(约0.15%)、金属矿物微量析出物(约0.08%)……综合评估,丹毒残留总量约0.53%。】
一个量化的数据出现在姜逸眼前!0.53%的残留,听起来不高,但若长期服用同类型丹药,积累起来也不容小觑。而且,不同批次、不同炼制手法的丹药,丹毒残留量肯定有差异。
“如果能有一种仪器,可以快速检测丹药的丹毒残留量,那么不仅能确保自身服用的安全性,更能成为衡量炼丹技术水平的一个极其客观、硬核的指标!”姜逸的科研神经再次被触动。这不仅是提升丹药品质的需求,更是“科学炼丹”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量化、可检测、可控制。
研发“丹毒残留检测仪”的计划,立刻提上日程。
原理并不复杂:利用不同物质(有效成分和丹毒杂质)对特定能量(如特定频率的灵力波)的吸收、反射或散射特性不同,通过分析穿过丹药后的能量信号变化,反推出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这类似于光谱分析或色谱分析。
难点在于实现。他需要:
稳定的灵力波发射源:能产生纯净、单一频率的灵力波。这个世界的“清心铃”、“破障笛”等法器,能发出特定频率的灵力波动,但不够稳定和单一。
高灵敏度的信号接收器:能精确检测灵力波穿过丹药后的微弱变化。他之前制作的波动传感器是个基础,但需要更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系统:将接收到的复杂信号,解析成各种成分的浓度数据。这需要复杂的算法和计算能力,他的pId灵算阵盘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
“发射源……或许可以用‘谐振晶石’?通过精确切割和灵力激发,产生特定频率的稳定波动。”姜逸在材料库里搜索,“接收器……需要对特定频率极度敏感的材料,‘感灵玉’的变种‘谛听玉’或许可以,传说它能聆听极细微的灵音。”
“至于信号处理……”姜逸皱起了眉头。这是最大的技术瓶颈。以他目前掌握的符阵水平,要制作一个能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类似频谱分析的“灵能计算机”,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苦思冥想,尝试了多种简化方案,比如用多个不同频率的探测器进行粗略的滤波分析,但精度都太差。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目光无意中扫过丹霞峰赠送的那株“虹光花”。
虹光花的花瓣具有天然的光导纤维结构,能将入射光分解成七彩。姜逸之前的研究重点在其药性上,此刻,一个灵感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光……也是波!灵力波……从波动性上看,与光波有相似之处!既然虹光花能分光,那是否存在某种天然材料或结构,能‘分灵’?将混合的灵力波,按照频率分开?”
如果存在这种“灵棱镜”或“灵光栅”,那么检测问题就可以简化!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只需要测量分开后不同频率的灵力波强度,就能直接得到丹药对不同频率灵力的吸收谱线!再与已知纯净成分的标准谱线库对比,就能定量分析出各种成分的含量!
“系统!全力扫描虹光花结构,分析其分光原理,并推演是否存在类似原理的、可用于分离灵力波频率的天然材料或人工结构!”
【指令收到。深度扫描虹光花微观结构……建立光波导分光模型……推演灵力波在类似结构中的传播与分离可能性……】
【推演完成。理论可行。类比光学光栅,可设计‘灵波衍射栅’。需寻找具有周期性灵介常数变化的天然晶体,或人工铭刻极细微的周期性符纹阵列。】
【数据库匹配中……发现低概率匹配材料:‘幻彩云母’,层状结构,层间灵力传导速率有微小差异,可能产生微弱衍射效应。】
“幻彩云母!”姜逸立刻记下这个名字。这是一种并不算特别珍稀的装饰性矿物,因其斑斓的色彩而得名。他立刻动身前往坊市,幸运地找到了一小块品质不错的幻彩云母。
回到丹房,他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他将幻彩云母薄片精心打磨,然后尝试用一束由多种频率混杂的灵力波(模拟丹毒检测时的入射波)照射它。
透过云母片看向另一侧,奇迹发生了!原本混杂的灵力波动,在经过云母片后,果然在空间中略微分散开来,虽然效果远不如棱镜分光那么明显,但凭借他增强后的精神感知和系统的辅助扫描,确实能分辨出不同方向上传来的灵力波动,其主导频率有细微差别!
“成功了!真的存在‘灵光栅’效应!”姜逸兴奋不已。虽然这幻彩云母的分灵效果还很弱,但证明了原理的可行性!
接下来就是改进和系统集成。他设计了一个暗箱结构,一端放置一个由谐振晶石制成的、可发射单一频率或简单混合频率灵力波的“灵源发射器”,中间是放置丹药的样品槽,另一端则安装了多片幻彩云母制成的“分灵栅”,栅后对应位置,则安装了他用“谛听玉”改进的高灵敏度“灵频探测器阵列”,每个探测器对应一个特定的窄频率范围。
整个装置看起来就像一个古怪的、结合了水晶、云母片和玉石的盒子,用导灵银丝连接着。
姜逸将一枚已知丹毒残留量的上品融灵散放入样品槽,启动灵源发射器,发射一束覆盖常见丹毒杂质特征频率的混合灵力波。
他屏息凝神,通过系统读取各个灵频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数据快速反馈回来。与空白对照(未放丹药)相比,穿过丹药后,某些特定频率的灵力波强度明显减弱了!减弱的程度,与系统之前扫描分析出的该种杂质含量高度相关!
“丹毒残留检测仪原型机,验证成功!”姜逸长出一口气。虽然这个原型机还很笨重,需要手动更换频率和校准,精度也有限,但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能够对丹药中的特定杂质进行半定量分析!
他立刻用这个原型机检测了自己炼制的不同批次的聚气丹和融灵散。结果发现,即使同样是上品丹药,因为预处理手法或控火细微差异,其丹毒残留量也有0.1%到0.6%不等的波动。而那一炉无瑕聚气丹,检测结果显示丹毒残留低于0.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无瑕品质,果然名不虚传。”姜逸感慨。这检测仪不仅验证了无瑕丹的优越性,更为他后续优化工艺、降低任何等级丹药的丹毒残留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就在姜逸沉浸在新的科研突破中时,丹房外再次传来了叩门声,这次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姜师弟!快开门!有要事!”
姜逸听出是陈铭的声音,但语气与上次的平和截然不同。他心中一凛,迅速收好检测仪原型机,打开了房门。
只见陈铭面带忧色,快速说道:“姜师弟,你最近是否炼制过大量融灵散,并在坊市出售?”
姜逸点头:“确有此事,为了换取一些研究所需材料。”他炼制成功率提高后,确实出售了几批品质不错的融灵散。
“出事了!”陈铭压低声音,“有几个购买了你的融灵散的外门弟子,今日修炼时突然灵力紊乱,险些走火入魔!他们一致指认,是服用了你炼制的丹药所致!现在丹堂执法弟子已经介入,正要来找你问话!”
姜逸瞳孔微缩。丹药出事?这怎么可能?他炼制的融灵散,都经过初步检测,丹毒残留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突然,他想到刚才检测仪显示的数据,不同批次的融灵散,丹毒残留确实有差异……难道,是有人调包?或者,是别的阴谋?
风雨,似乎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猛。他刚刚触及丹药安全的科学检测领域,现实的挑战就已然临头。
“我知道了,多谢陈师兄告知。”姜逸面色恢复平静,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的丹毒检测仪,或许很快就要迎来第一次真正的“实战”检验了。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修仙之我在搞科学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