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检测仪2.0”的研发工作,比沈问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主要难点在于“系统集成”。测灵石碎片本身具备感知灵气异常和部分规则扰动的能力,其材质更像是一种高度灵敏的“传感器”。而未知碎片(协调者载体)则蕴含着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更高层次的规则结构,像是一个“黑盒核心处理器”。
沈问最初的设想很简单:以测灵石碎片为基底,刻画增强感知和灵力传导的阵纹,然后将未知碎片作为“核心芯片”嵌入,通过特定接口连接,实现功能叠加和升级。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当他尝试用神识引导两种碎片的能量场进行接触时,要么是测灵石碎片无法承载那股晦涩古老的波动,表面出现细微裂纹;要么是未知碎片毫无反应,如同死物;更糟糕的情况是能量场相互排斥,引发小范围的灵力紊乱,差点把他工作室里几件半成品法器给炸了。
【能量接口协议不匹配......规则层级差异过大......载体材质兼容性低......强行耦合失败概率99.8%...】“弹幕视角”不断报错,提示着各种“技术壁垒”。
“这感觉,就像是想把一台蒸汽机的主轴直接接到光刻机的马达上,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啊。”沈问挠着头,看着工作台上又一次尝试失败后微微冒烟的两块碎片,有些头疼。
连续几天的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他目前的炼器水平和对此界规则的理解深度,想要强行“集成”这两种本质迥异的宝物,无异于痴人说梦。这已经不是“优化”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基础“科学”和“工业水平”的代差。
“看来得转变思路了。”沈问不是钻牛角尖的人,懂得及时调整策略,“不能想着完全融合,得考虑‘外挂’或者‘插件’式的解决方案。”
他回想起协调者提到过的“规则结构优化咨询”,心中一动。虽然那个咨询机会大概率要用在更关键的地方,但协调者本身的存在,或许能提供一些间接的帮助?
他再次将神识沉入未知碎片,这一次,他没有尝试去破解其内部结构,而是像上次接受任务时一样,尝试沟通那个处于低功耗模式的“协调者”。
意识再次进入那片浩瀚的信息海洋边缘,但这一次显得更加凝滞和暗淡。沈问集中意念,向着虚空发问:
“协调者,关于‘bUG检测仪’升级,涉及不同规则层级器物的‘接口适配’问题,是否有通用解决方案或替代思路?不需要具体技术细节,只需方向性指引。”
他重复了几遍这个问题,如同在黑暗中向一个可能存在的信号塔发送微弱的电波。
等待了许久,就在沈问以为不会有回应,准备放弃时,那个温和而无感情的声音再次断断续续地响起,仿佛信号不良:
“检测到...非标准...咨询请求...信息过滤中...”
“通用方案...权限不足...检索替代方案...基于现有条件...建议:”
“方案一:寻找...规则中和剂...或...通用转换介质...(可能性:极低)”
“方案二:降低...核心单元输出功率...及...信息密度...通过...外部缓冲结构...进行有限连接...(可行性:中等)”
“方案三:放弃硬件集成...转向...软件层面联动...建立...外部映射关系...(可行性:高,效果:依赖操作者能力)...”
声音到此戛然而止,似乎能量不足以维持更长时间的通讯。
沈问的神识退出碎片,眼中却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规则中和剂?通用转换介质?这玩意儿上哪找去?听起来就是SSS级材料,pASS。”
“降低输出,外部缓冲...这个思路有点像加个‘变压器’或者‘信号转换器’?”
“软件层面联动,外部映射...这个听起来更虚,但好像更符合我现在的条件...”
他仔细品味着“软件层面联动”和“外部映射关系”。这不就是他一直在用的“弹幕视角”和规则插件的思路吗?只不过之前是针对具体目标临时生成“插件”,现在是要建立一个更稳定的、连接两个“硬件”的“软件桥”。
“也就是说,我不需要强行把两个碎片物理上‘焊’在一起。我可以把未知碎片当作一个‘远程服务器’或者‘云处理核心’,测灵石碎片是‘本地传感器’。我本人,或者制作一个专门的‘中转法器’,作为‘客户端’和‘路由器’,通过我的‘弹幕视角’(软件)和灵力(能源),建立它们之间的数据链接和指令传递!”
想到这里,沈问豁然开朗!思路一下子从“硬件集成”跳到了“云-边-端协同架构”!
“没错!这样就能绕过硬件不兼容的难题!核心处理交给未知碎片这个‘云服务器’,信号感知交给测灵石碎片这个‘边缘传感器’,我作为‘用户端’进行控制和显示!完美!”
兴奋之余,他立刻开始构思这个“中转法器”的设计。这东西不需要多高的材料要求,核心功能是稳定灵力传输、信息暂存和基础信号转换。百艺峰常见的“导灵玉”、“静心檀木”或许就能满足要求。
说干就干,沈问立刻冲出工作室,直奔百艺峰的公共材料兑换处。
就在他埋头在一堆基础材料里挑挑拣拣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咦?沈师弟,你这是在找什么?看你愁眉苦脸好几天了,项目遇到难题了?”正是灵符师兄赵铁柱。
沈问抬头,看到赵铁柱和傀儡师姐墨芸一起,似乎也是来兑换材料的。他叹了口气,也没隐瞒,简单说了说“不同规则层级器物难以直接兼容”的苦恼,当然,隐去了协调者和“病毒”的具体信息,只说是研究需要。
赵铁柱听完,眨了眨眼,突然一拍大腿:“哎呀!你这问题,听着怎么跟我和墨师姐之前那个‘联合防御傀儡’的灵盾干扰问题有点像啊?都是不同来源的能量或者规则场互相打架!”
墨芸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确实。我们当时用了沈师弟你教的‘物理隔离’和‘协同协议’思路,效果很好。”
沈问一愣,随即失笑。还真是,底层逻辑有相通之处。他之前的指导,现在反而提醒了自己。
“多谢师兄师姐提醒。”沈问笑道,“我大概有思路了,不需要强行融合,做个‘中转站’或者‘适配器’就行。”
“中转站?适配器?”赵铁柱好奇地问,“听起来很有意思!需要帮忙吗?我对能量传导和符纹转换还是有些心得的!”
墨芸也表示:“如果是涉及结构稳定和灵力回路刻画,我也可以帮忙。”
沈问心中一动,这不就是现成的“技术外包”团队吗?赵铁柱擅长能量符纹,墨芸精通结构与回路,正好互补!
“太好了!”沈问立刻打蛇随棍上,“两位师兄师姐,我正好有个‘外部缓冲结构’的设计构想,涉及到灵力通道优化和稳定性保障,能否请二位协助?报酬好说,贡献点或者后续‘产品’的联合署名权都可以!”
赵铁柱和墨芸相视一笑,他们本就对沈问的各种奇思妙想很感兴趣,能参与进去自然乐意。
“没问题!”
“乐意之至。”
于是,沈问的“bUG检测仪2.0”项目,正式引入了“外包”技术支持。他将“中转法器”的核心功能需求——稳定、低干扰、高兼容性的灵力与信息中转——告知两人,由他们负责具体的设计和制作。
他自己则专注于更关键的部分:如何利用“弹幕视角”和自身灵力,构建起连接未知碎片、测灵石碎片以及这个未来“中转法器”的“软件协议”。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帮手,研发进度陡然加快。沈问仿佛已经看到,“bUG检测仪2.0”这个“杀毒软件”的“扫描引擎”,即将迎来质的飞跃。
(第312章完)
喜欢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