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告捷,沈问在台上的气势更盛。他稍微停顿,给台下弟子消化和议论的时间,同时也通过与小槽的精神链接,快速评估着现场的能量态势。
“目标苏言,情绪波动:挫败感持续上升,能量活跃度降低,暂时进入‘计算冗余’状态,威胁等级降至低。”
“检测到执律堂方向,有微弱正向规则共鸣,疑似对‘清晰标准’提议表示认可。”
“百艺堂孙长老,情绪指数:好奇+35%,沉思+40%,无明显负面波动。”
“发现三名隐匿金丹期修士,能量标记分别为‘锐金’、‘厚土’、‘青木’,对刚才话题反应平淡,但对宿主后续内容关注度提升。”
信息流在脑中闪过,沈问心中了然。看来,针对管理流程的吐槽,虽然能赢得基层支持,但对高阶修士的触动有限。他们更关心的,或许是关乎道途根本的东西。
“好了,关于任务系统的讨论暂且到此。”沈问再次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接下来,我想聊一个可能更贴近大家修行根本,但也可能更敏感的话题——我们的传功阁,以及……功法传承方式。”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许多,连一些原本漫不经心的弟子也坐直了身体。传功阁是宗门根基所在,功法传承更是修行者的立身之本,这个话题的重量,远非任务系统可比。
高台角落,林小鱼微微握紧了拳,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凌霄真人虽未亲至,但她的立场天然与剑鸣峰、与沈问绑定。王大石也收敛了笑容,警惕地环顾四周。小槽的感知更是提升到最高级别,全力扫描着可能出现的规则反噬或强烈敌意。
沈问神色如常,仿佛在谈论一件寻常小事:“传功阁,包罗万象,功法如海,此乃我山海宗底蕴所在,毋庸置疑。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获取功法、理解功法、修炼功法的过程,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
他换了一种更委婉的说法。
“比如,”沈问开始举例,这次他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切入点,“很多功法玉简,里面的描述,充斥着大量的‘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汇。理解全靠悟性,摸索全靠运气。运气好的,一朝顿悟;运气不好的,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蹉跎数年,甚至走火入魔。”
台下不少弟子,尤其是外门和部分内门弟子,感同身受,纷纷点头。功法理解,确实是修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之一。
“再比如,”沈问继续,“功法注释。很多前辈高人的注释,本身也是云山雾罩,或者过于简略,或者掺杂了大量个人化的、未经验证的猜想。后人学习,不仅要理解功法原文,还要去揣摩注释的真意,难度倍增。这就好比……看一本产品说明书,里面不仅术语堆砌,还夹杂了大量用户的主观使用感受,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改装指南’,这让新用户如何上手?”
“产品说明书”和“用户感受”的比喻,再次让弟子们觉得新奇又贴切。
“或许有师兄会说,道不可轻传,法不传六耳,修行本就是逆天而行,充满艰难。”沈问卷起了袖子,这是他进入状态的标志,“我完全同意!艰难,是修行的常态。但我们是否可以将一些不必要的、人为增加的‘认知障碍’和‘信息噪音’消除掉,让大家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的‘悟道’和‘克难’上去?”
他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理念:优化工具和方法,以更好地应对真正的挑战。
“因此,我大胆提议!”沈问声音清朗,传遍全场,“能否对传功阁内的部分基础、通用功法,进行‘标准化注释’和‘可视化解析’的试点?”
他具体阐述:“‘标准化注释’,并非要统一思想,而是组织一批对此功法有精深研究的师长,共同推敲,撰写一套尽可能准确、清晰、减少歧义的基础释义,作为弟子理解的‘基石’和‘参考坐标’。”
“‘可视化解析’,则可以利用阵法、符箓甚至特殊法宝,将功法的灵力运行路线、关键窍穴的感应、意境的核心要素,以更直观的方式——比如动态光影图谱、模拟能量流动、甚至是精神意念传导——呈现出来,降低理解的‘门槛’。”
这个提议比之前的更加大胆,直接触及了传承的核心形式。台下议论声陡然增大,有震惊,有怀疑,也有兴奋。
“荒谬!”这次出声反驳的,并非苏言,而是一位坐在前排、身穿长老服饰的老者,他来自传功阁,面色严肃,“功法玄奥,岂是区区图像光影所能尽述?此乃舍本逐末,歪曲道统!若人人依赖外像,谁还肯下苦功钻研经文?长此以往,我宗门弟子悟性必将退化!”
这位长老的质疑,代表了传统派的普遍观点,认为“艰难”本身就是修行的一部分,简化理解过程会损害弟子的悟性锻炼。
沈问对此早有预料。他并未直接反驳,而是拱手行礼,态度恭敬:“长老所言极是,悟性确需磨砺。弟子并非主张废除经文钻研,而是建议提供一种‘辅助工具’。就如同弟子在剑鸣峰试行的‘学习辅助系统’,它并未取代师长教导和弟子自悟,而是作为一种‘脚手架’,帮助弟子更快地建立正确认知,减少在错误方向上的无效消耗。待弟子基础牢固,自然可以脱离辅助,深入探索更高深的境界。”
他再次用实例论证,强调“辅助”而非“替代”。
“而且,”沈问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眼神渴望的弟子,“并非所有弟子,都拥有绝顶悟性。为大多数资质中平的弟子,提供一条更清晰、更稳妥的入门路径,让他们也能在道途上走得更远,这难道不是壮大宗门的良策吗?若因固守形式,而将大量有向道之心的弟子拒之门外,或让他们在入门阶段就耗尽热情,岂非更是宗门的损失?”
这番话,站在了宗门整体利益和大多数弟子福祉的角度,极具感染力。台下许多资质普通的弟子听得心潮澎湃,看向沈问的目光充满了感激。
那位传功阁长老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着台下那些弟子们的反应,最终只是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沈问知道,这种涉及根本理念的争论,非一时一刻能分出胜负。他见好就收,抛出了准备好的“钩子”。
“口说无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沈问朗声道,“我在此,以‘首席吐槽官’和‘剑道顾问’的名义,正式发出邀请!我将选取一门具有一定代表性、且非核心秘传的筑基期功法,尝试进行‘标准化注释’和‘初步可视化解析’,制作成‘内测版本’。”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台下:“现招募不超过五十名筑基期弟子,作为‘内测用户’,免费体验此优化后的功法版本,并与传统修炼方式进行对比,提供真实反馈!报名者,可稍后至王大石师弟处登记!”
内测!免费体验优化版功法!
这个提议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无论是对沈问理念感兴趣的,还是单纯想尝试新方法、或者卡在瓶颈寻求突破的弟子,都心动不已。立刻就有大量弟子涌向王大石所在的位置,场面一度有些混乱,幸好有体修弟子维持秩序。
高台上,沈问看着下方火爆的场面,嘴角微勾。抛出“内测”这个诱饵,不仅能收集到宝贵的一手数据,验证自己的想法,更能将一部分弟子绑定到自己的“优化”战车上,形成初步的“用户基础”。
云辩峰苏言看着这一幕,脸色阴沉,他知道,沈问这一步,走得又稳又狠。传功阁的那位长老,则是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林小鱼看着台上那个挥洒自如、一次次挑战常规却又总能自圆其说的身影,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光芒。
小槽则是在沈问脑中兴奋地汇报:“老板!‘内测邀请’引爆强烈正向情绪波动!潜在用户转化率预估超过百分之七十!规则层面……未检测到强烈排斥反应,相反,有微弱的世界规则‘好奇’与‘观察’倾向被触发!”
沈问心中一定。他知道,自己这“吐槽修仙”的路,虽然充满争议,但方向,或许真的走对了。
庆典,在喧嚣与争议中,渐近尾声。但沈问引发的风暴,才刚刚开始席卷山海宗。
(第205章完)
喜欢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