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结束后,孔子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好不容易回去了老家鲁国。
当时鲁国的真正掌管者季康子,虽然大张旗鼓的派人欢迎孔子回国。
可就在孔子准备在鲁国大展拳脚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虽然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了很多治国之道,可是大多都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并没有真心想要推行孔子所向往的仁政。
而他的弟子子路,倒是因祸得福,得到了季康子的重用。
在很多时候,还成为了孔子与季康子的传声筒。
一日,两人相遇,季康子便问孔子说,“夫子,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治理自己的国家呢?”
孔子只是淡然的回答道,“想要更好的治理国家,其实只需要端正自身的品性即可。”
说完这一句后,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看着季康子还是一副不明所以的表情,一旁的王远航赶紧解释道,“其实,我们老师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品行端正,做事以身作则。那么,他的手下人自然而然,就是跟着他的方式做事。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因此而变得友好。但是,相反的是,如果这个人品行不端,做事没有主见。那么,他的手下人也会跟着他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时间久了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因此而变得病态。”
听了王远航的解释后,季康子这才满意的离开了。
“哎……”
看着季康子离去的背影,王远航不由地叹气道,“我们的老师啊,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喜欢讲课只说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看学生们自己去领悟了。可是,现在面对的季康子,并不是老师的学生啊。他可是大权在握啊!这也是难怪,一直以来都没有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才没有真正把老师认可的政策,落到实处啊!”
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王远航会经常把自己老师告诉季康子的主张,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再叙述一遍。
偶尔,也会把季康子在治国时,遇到的一些难题,及时反馈给自己的老师,去寻求帮助。
直到有一天,季康子派出了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贡,向自己的老师咨询对于“用田赋”的一些意见。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时期,因为随着铁制农具的推广,百姓们开垦出大量的私田。
可是,季康子却在为这些私田无法收税的问题,而感到头疼。
于是,就想到了在鲁国推行“用田赋”。
但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所以,他才会想到排除和自己的观点一致的子贡,让他去劝说老师孔子,支持自己的“用田赋”的计划。
“不好意思,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无话可说。”
每次面对子贡,孔子的回答总是在拒绝讨论。
不过,在私底下,他对王远航解释道,“收税最主要的原则,就是不打扰民众。如今,季康子推行的‘用田赋’,打破传统,并不符合周礼。”
一直到最后,子贡都表决支持季康子“用田赋”的决定。
对自己的同学子贡很不满意的王远航,还亲自找到了季康子,向他认真解释了为什么不能推行“用田赋”的具体原因。
他可不是像老师孔子那样,从周礼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的。
王远航告诉季康子说,“按田征税的话,会加重贫弱农户的负担。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就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民怨。”
只不过,最后,王远航的观点依旧被季康子嗤之以鼻。
因此,就连王远航本人,也被季康子打落了“冷宫”,不再被重用。
很快,被孔子和王远航都强烈反对的“用田赋”,终于落地了。
对此,愤怒的孔子私底下告诉王远航,他准备和子贡断绝师生关系。
“哎……”
看着老师强烈反对的“用田赋”,最后却依然被实行了。
王远航的心里也很痛苦。
因为,他感觉到了自己老师的不被认可。
满脑子都是学问的孔子,却无法被重用的痛苦心情。
那一年冬天,鲁国发生了蝗灾,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影响下,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了。
终于,孔子和王远航所说的不良影响,变成了事实。
因为自己的观点一直都不被季康子所重视,开始对鲁国心灰意冷的孔子,慢慢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转向了教育。
从那以后,孔子开始更大范围的招收弟子。
当时,孔子学堂的学生数量都已经达到了三千人的规模。
“在2025年,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生数量,差不多就是接近一千人吧!”
王远航在私底下,还特别计算过,“我们老师就有三千名学生,那可是相当于三所普通学校的学生数量啊!”
对此,王远航心里很清楚。
其实,2025年,在翻书论语训练营学习做兼职的日子里,王远航最感兴趣的也是孔子所主张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
“虽然,每个人有自己天赋的差别,但是教育的大门应该向所有人敞开。”
好不容易,可以穿越到《论语》的世界中。
他还专门因为这个问题,请教过自己的老师。
当时,孔子就是这样回答王远航的,“所以,无论这个人的出生贵贱,他的家庭贫富差别,还是他的个人品行善恶,都有接受教育,来提升自我的权力。”
“你看!”
孔子指着自己身边的弟子,向王远航继续解释道,“在你们这些弟子中,除了很多贵族出身的人外,还有更多是来自贫寒人家的子弟。有我们鲁国人,自然也会有齐国、卫国、晋国和楚国人。”
“是啊!”
王远航突然想到了自己穿越来到《论语》的世界后,所成为的子路。
在成为孔子学生之前,他不就也是一个品行不端,争强好勇的人嘛。
“谢谢你,老师!谢谢您,当初收我为自己的弟子。”
这一刻,王远航由衷的向孔子感谢道。
对此,孔子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开始了他的大工程。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孔子删定了《诗经》、编订了《尚书》、整理了《礼记》、修订了《易经》,最后还编撰了《春秋》。
在鲁国得不到重用的日子了,孔子整理了“六经”,为他的思想传承做了很多的大事情。
喜欢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