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朋友们:
小说连载至今已突破八十五个章节,首先要向各位汇报一个好消息——本书已有50万字完整存稿,且具备200万字完整大纲作为创作蓝图。老虞在此郑重承诺:这将是一段稳定而持久的文学旅程,请大家放心追读、尽情沉浸。
作为初次执笔的新手作者,我常在深夜创作时想象屏幕另一端你们的反应——是为主角的抉择会心一笑,还是为某位将领的命运扼腕叹息?这份与未知读者神交的期待,成为支撑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虽然渴望交流,却总担心冒昧打扰你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创作初衷,源于我对三国历史的一个执念:写出自己心中的意难平。
在太多文学作品中,江东势力被简化为“江东鼠辈”的刻板印象。然而真实历史上的江东,汇聚了周瑜的雄姿英发、陆逊的儒将风范、甘宁的豪迈侠气、太史慈的信义无双。我选择从江东起步,就是要打破这种偏见,展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江东英雄集团——这里不是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而是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创业基地。
本书的核心立意在于“弥补历史的遗憾”。我们不会重复收割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典韦、夏侯、张辽、郭嘉、荀彧这些传统明星将领谋臣,而是要将聚光灯转向那些:
壮志未酬的早逝英才(如任峻、法正、霍峻)
被低估的战略天才(如毛玠、董昭)
在正史中惊鸿一瞥的传奇或者悲剧人物(如徐荣、高顺、庞德)
还有老虞认为值得重新诠释的争议人物(如于禁、乐进、文聘)
以上这些人也不会全部收为麾下,也可能是敌对势力哈,不透露剧情!
其中程昱就是我重点重塑的角色之一。这个被严重低估的谋士,实则是穿越者最理想的创业伙伴。他兼具战略眼光与务实精神,在曹操最危难的兖州之战中独守三城、劝阻投袁,展现的正是乱世中最珍贵的决断力。而他处理“人肉军粮”事件时展现的务实作风(无论正史如何记载),恰恰说明他是愿意为主公承担污点的实干家。
在谋士的选择上,若将荀彧比作绘制蓝图的玲珑笔,郭嘉如同出奇制胜的七星剑,那么程昱就是被低估的玄铁重剑——没有华丽光影,但属性扎实、耐久超高,能陪你从新手村稳扎稳打战至终极关卡。
另外关于皇甫嵩,很多人在评论区提到,皇甫嵩属于坚定的保皇派,属于大汉的死忠。后续章节还有皇甫嵩的篇章,从头到尾,皇甫嵩都不是主角的手下,相反,主角属于皇甫嵩门下,亦师亦友,忘年之交的关系。最后皇甫嵩的解决是悲情的还是善终的?其实我一直很纠结。欢迎大家讨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书虽然立足江东,但视野绝不局限。我们会以上帝视角客观审视各个势力:曹操集团的进取与隐患,刘备团队的理想与局限,乃至袁术、刘表等边缘势力都将在故事中找到新的历史定位。这种全景式叙事,正是为了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三国图景。
古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是人口。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人口是国力的最根本体现,其逻辑链非常清晰:人口 → 农业劳动力 & 兵源 → 粮食 & 军队 → 赋税 & 国力 → 战争潜力与政权存续。
黄巾之乱、军阀混战、瘟疫饥荒,导致人口急剧下降。从东汉桓帝时期的约5600万,跌至三国鼎立成立后的不足800万(这是历史学家估算,有争议,但跌幅惊人是不争事实,我猜测肯定不包含被世家隐匿的人口以及山越等地区人口)。广袤的土地变得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任何一个政权面临的首要问题都不是“如何扩张”,而是“如何生存”。当时的战争,掠夺人口与掠夺土地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有了人口,荒芜的土地才能被重新开垦,才能产生价值。所以第二大章节,讨伐黄巾之后,主角为啥舍弃军功解救俘虏的也是这个原因。在三国时期,人口直接等同于粮食、士兵和税收。争夺、控制和管理人口,是每个政权的头等大事。
作为阅书二十年的老书虫,初执笔方知创作艰辛。某个人物的台词可能要琢磨整晚,某个历史细节需要查阅数本典籍。但每当想到你们在评论区留下的真挚留言,这些付出都变得值得。
目前我还在熟悉番茄App的各项功能,但可以保证的是:每一条评论都会认真阅读,每一个建议都会慎重考虑。这本书不追求多少打赏,只希望这个关于“历史可能性”的故事能获得你们的认可。后续章节还在修改和完善,如果读者大大们觉得有合适的小众人物可以加入书中,也欢迎写在评论区。
只要还有一位读者在追更,老虞定当全力以赴。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们的声音——无论是关于后续人物的设想,还是对某个情节的讨论,这都是我们共同构建这个三国世界的珍贵契机。
敬请继续关注,我们故事里见!
虞老师 敬上
喜欢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