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号”的成功首航,如同在蔚蓝的画布上泼下了第一笔浓墨重彩,正式拉开了麻松山团队海上征程的序幕。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充实。麻松山、牛晓云和于振军几乎以船为家,白天跟着王老汉和他的侄子学习各种捕捞作业的技巧——如何判断鱼群、如何下网收网、如何根据潮流调整船位;晚上则挤在狭小的船舱里,总结白天得失,计划明日行程,柴油味和海腥气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陪伴。
大海的课堂远比山林更加广阔和莫测。他们经历了第一次拖网作业时手忙脚乱的狼狈,网具缠绕、鱼获寥寥;也体验了第一次独立驾驶遭遇风浪时的紧张惊险,船体剧烈摇晃,呕吐物和海水混在一起;更收获了第一次凭借自己判断找到小鱼群、拉起满网银鳞时的狂喜和成就感。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也让他们的航海技能飞速成长。
然而,无论白天在海上如何搏击风浪,如何被新奇的海洋知识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占据身心,每当夜幕降临,海港归于寂静,只有海浪轻轻拍打船体的“哗哗”声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思念便会悄然漫上心头。 especially for 麻松山。他总会独自坐在甲板上,望着北方繁星点点的夜空,那里是兴安岭的方向,是家的方向。
于振军看出了他的心思,某次去公社邮电所办理船舶无线电执照时,特意买回了一沓信纸和信封。“松山,给家里写封信吧,报个平安,也问问情况。这出来也有些日子了。”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积极响应。灯光昏暗的船舱里,麻松山铺开信纸,握着笔,却一时不知从何写起。千头万绪,对父母的牵挂,对妻子的思念,对林场情况的惦记,还有这海边发生的一切……最终,他决定写给父亲麻乐军,男人之间的话,或许更能说得开。
他的字迹算不上好看,却一笔一划极其认真:
“父亲大人敬启:
儿松山于辽东望海屯写信问安。父母身体可好?良红可好?妹妹们可好?林场家里一切是否顺遂?
儿与晓云、振军一切平安,勿念。买船之事已顺利办成,船名‘兴安号’,铁壳机器船,二十吨,甚为坚实可靠。近正随本地老渔民学习操船捕鱼之事,虽初时艰难,然儿等必当用心,不敢懈怠。大海广阔,鱼产丰饶,儿深信此路可行。
闻场里近日多雨,父亲上山伐木需格外小心,湿滑险峻处切勿强求。母亲腿脚旧疾,阴雨天恐有不适,可将所购膏药贴敷。良红一人在家,操持内外,辛苦异常,儿心甚愧。小燕、小果读书之事,亦不可荒废……
海边生活颇为新奇,食多以鱼虾为主,初时不惯,现已觉鲜美。然终究惦念家中饭菜滋味。
另,此处花费甚巨,油钱网具皆需银钱,然儿等已有计较,父亲无需担忧。
言长纸短,万望保重。待儿等熟悉海况,有所收获,再图归期。勿念。
儿 松山 敬上
某年某月某日”
写完后,他又让于振军和牛晓云也添上几句。于振军的信是写给他母亲和妹妹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详细描述了船只情况和学习进展,报喜不报忧,末尾还嘱咐妹妹好好学习。牛晓云则极其简练,只在一张纸条上写了“安好,勿念。船坚。”四个字,让她托人捎给牛飞扬。
信寄出去后,便是焦灼而期盼的等待。海上的日子依旧忙碌,但每当有邮递员骑着绿色自行车出现在渔村,麻松山总会第一个冲过去询问。
大约半个月后,回信终于到了!厚厚的一沓,来自不同的笔迹。
麻乐军的回信笔迹苍劲,带着老林业工人的沉稳:
“松山我儿:来信收悉,甚慰。家中一切安好,勿须挂念。汝母腿疾已贴膏药,无大碍。良红贤惠,持家有方,汝在外尽可安心。林场近日确是多雨,生产稍缓,然无大事。伐木之事,为父自有分寸,汝不必担忧。
闻汝购得铁船,甚喜。然大海非比山林,风浪无情,务必谨慎,凡事多请教当地老把式,安全为重。银钱之事,无需焦虑,家中尚有结余,可支撑一时。男儿志在四方,既选定此路,便当坚持。唯盼平安归来。
父字”
李秋兰的信则充满了母亲的絮叨和牵挂,字里行间都是生活的细节:
“山子:信收到了,娘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听说你们买了大铁船,娘这心啊,又高兴又害怕!海上可不比咱家炕头,千万小心!多穿衣服,海上风硬!吃饭要按时,别饥一顿饱一顿的!娘给你捎了点晒好的山蘑菇和蕨菜干,炖鱼的时候放点,就是家里的味儿……
良红这孩子真好,天天来家帮忙,啥活都抢着干,就是瘦了,娘看着心疼。小燕小果学习还行,就是贪玩……家里都好,啥都不缺,你别惦记。在外别舍不得花钱,该吃吃该喝喝……”
董良红的信,字迹娟秀,却力透纸背,写满了思念和坚强:
“松山哥:见字如面。爹娘和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我在家很好,每日去爹娘处帮忙,和小燕小果做伴,并不辛苦。只是夜间……甚是念你。
知你买船顺利,学习辛苦,很是为你高兴。但务必保重身体,勿以我为念。海边风大潮湿,注意保暖。我与大姐二姐学着腌了些咸菜,托人捎去,望合口味。
林场近日无事,牛飞扬大哥时常过来探望,赵大哥和孙大哥也常来帮忙挑水劈柴。乌娜吉前日送来一只她新打的野鸡,很是肥美……
勿念家中,专心你事。盼早日学成,平安归来。
妻 良红”
还有麻小燕和麻小果歪歪扭扭、夹杂着拼音的短信,报告着学习成绩和想哥哥的话。甚至还有牛飞扬捎来的口信,让于振军转达:赵小娟快生了,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们放心在外闯荡。
读着这一封封来自远方的信,字里行间那熟悉的烟火气息和浓浓的亲情仿佛穿透了纸张,温暖地包裹住他们。麻松山反复读着妻子的信,指尖摩挲着那娟秀的字迹,心中酸涩又甜蜜。于振军看着家信,眼圈微微发红。连牛晓云,看着牛飞扬捎来的口信,冷硬的表情也柔和了些许。
这些家书,像一根看不见的坚韧丝线,牢牢系着在海上搏击风浪的他们和远在兴安岭深处的家。让他们在疲惫时有了慰藉,在困难时有了支撑,在取得一点点进步时,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家人分享。
海上的征途是向外拓展,而家的牵挂,则是永远的内核与归途。两相呼应,勾勒出生活最踏实温暖的底色。
喜欢重生八三拒接班:扛枪猎熊震林场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八三拒接班:扛枪猎熊震林场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