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危急存亡之秋, 不只有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步步紧逼。
因京师临近关外,塞外已改名大清的的建奴们更是虎视眈眈,狼子野心!
如此危局之下, 自然早有大臣提出了, 为江山社稷, 让崇祯迁往南都的想法!
倘若皇帝一意死守国门,也该让太子前往南京!
然而这事遭遇了一众想要卖国求荣的大臣反对, 加上崇祯的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所以一直没定下来。
身为几名力主南迁的大臣之一,此事被阻碍, 难以实施, 可以说倪元路是痛心疾首的心病!
纵使是在历史上京师被破, 他自缢而死,以身殉国的前一刻, 都还惦记南迁。
生前留下的最后绝笔便是:“南都尚可为。死, 吾分也, 勿以衣裘敛。 暴我尸, 聊志吾痛。”
现如今帝王对贪官污吏下手, 不计较是否担骂名,这位户部尚书自然是又看到了南迁, 延续国祚的希望。
“不用去见陛下了!”
“陛下已派我等带来了旨意。”
突然, 几名锦衣卫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了眼前。
倪元路刹那间愣住了,似乎是怎么都没想到竟然会有锦衣卫直接出现在自己家里来。
倒是一旁的尚书夫人,刹那间就慌了,几乎都要哭出来:
“陛下明鉴,皇上明鉴啊!我们老爷是忠臣啊!”
“和那些个贪官污吏不一样!”
“就算真的抄了我们家, 也抄不出多少东西啊!”
“这位大人还请上禀陛下, 不然就要冤杀忠良了! ”
如今锦衣卫全京师范围内抄家拿人!掀起血雨腥风!
恰好现在又出现在自己家了。
很难不让人想到, 皇上杀红眼了,已经不再分辨什么忠臣奸臣, 连自己的家也要抄了!
“尚书夫人误会了!”
奉命而来的郑和一看对方多想了,立马做出解释。
“我等锦衣卫奉圣命,只处置那些国之蛀虫, 硕鼠。”
“岂会胡乱抄家, 寒了忠臣良将的心。”
“实不相瞒, 我等今日过来, 是想要大人准备南迁之事!”
“今日之局,京师已不可死守!”
一听这话,尚书倪元路心中的猜测终于被证实了, 整个人激动的无以复加!
果真如此吗, 皇上终于开窍了!
与此同时, 其他朝廷仅剩下的忠良家里也纷纷有锦衣卫造访。
让他们安心,随时做好准备撤离京师!
时间紧迫, 对于那些卖国求荣的家伙要抄家, 要杀!
但是对于不多的忠臣, 朱棣却是要带走的!
尽管自己带来的不少的靖难功臣,但忠诚有能力的人才谁又会嫌多?尤其是明末这个烂摊子,更是不能轻易将他们放弃!
“我等要见陛下!”
“国之大事,。你们也敢阻拦吗!”
另一边因为抄家风波, 人人自威的百官在内阁首辅魏藻德带领下, 竟然集体闯宫。
要面见皇帝,阻止这种荒唐行为。
然而还没进宫, 就被侍卫拦了下来。
气的他们他们直接不顾礼仪德大喊大叫。
“好啊,陛下先是不上朝。”
“之后就是锦衣卫出动, 不顾国家危亡, 对我大明一众肱骨大臣抄家杀人, 致使京师大乱!”
“甚至就整个京师都戒严了!现在我个内阁首辅, 已经诸多大臣竟然连见皇上都做不到了!”
“何等荒唐, 何等可笑!”
内阁首辅魏藻德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大声斥责。
“我有理由怀疑!”
“是陛下身边出了奸臣, 将陛下给软禁起来了, 如今的种种变故也不是陛下本意!”
“甚至如今陛下安危都难以知晓!”
诸位大臣皆是一副同仇敌忾, 慷慨激昂的模样, 似乎真的是心念大明, 心念君父的忠臣一般。
“好, 既然不让我们入宫。”
“我们就硬闯!”
“有本事就把我们这些朝廷重臣都杀了!让大明的天下都亡了!”
话音落下, 几十位身居高位的官员竟然真的联合起来闯宫。
同时在他们身后,还聚集起了一批黑压压的百姓!这是他们特地找施加压力的。
“我大明的子民们!你们都看着吧!”
“看看我大明朝廷的几十位官员是被屠杀干净的, 看看皇上身边的逆臣嚣张跋扈到什么程度。”
按照朱棣的吩咐, 敢闯宫直接格杀勿论!
但现在朝廷要员都在这了, 甚至身后还有大批百姓,守卫们一时间都有些犹豫了!
“哼!让开!”
带着百官冲击的皇宫面露难色的守卫节节败退,首辅魏藻德有些得意
他今日倒要看看这崇祯搞的什么名堂!
按理来说崇祯应该没这个能力, 也没这个魄力来搞出这些动静!
难不成是宫里的太监中又出了个魏忠贤?
“扑哧——”
鲜血飞溅, 当即数名朝廷官员当即断气倒地。
“不是要见朕吗,朕来了!”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尽早说出来,晚了可就没机会了!”
崇祯帝龙行虎步,面色冷厉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同时他身侧两位龙精虎猛的汉子收刀入鞘, 方才就是他们转瞬之间出的手。
如此出场, 出场就杀人,气势森然,居高临下的眼神看向自己等人仿佛看死人。
方才还吵闹着要见崇祯的百官一时间竟不由心生惧意, 慌忙退后几步。
便是首辅魏藻德都 有些心里发虚, 不过身为百官之首,见到皇上出现, 他还是很快调整心态开口:
“陛下这是何意?让锦衣卫随意抄诸臣之家不说。”
“现在还如此残杀朝廷重臣!”
“如今外敌环伺, 京师危在旦夕,陛下不思抗贼, 反而如此作态, 你需要给群臣, 给天下一个解释!”
崇祯软弱惯了, 一般的臣子都敢当着他的面放肆, 更不要说位高权重的首辅了, 上来就是逼问。
“呵, 不杀你们这些国之蛀虫,大明才要亡国!”
“念!”
朱棣一挥手, 身侧太监王承恩当即掏出一本册子,大声念诵起来。
“少詹事项煜贪墨二十万两,抢占百姓踢田产......”
“中司郎中刘庭贪墨二十五万两, 纵容家中子弟行凶, 崇祯十五年......”
“......”
当即那些被抄家下狱的官员们罪证被一个个念了出来。 、
这不是额说给百官听的, 而是说给百姓听的。
让他们知道锦衣卫也不是乱抄家, 而是这些人真的死有余辜,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盘剥百姓, 抢占土地!
无恶不作!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还想说那些人冤枉?”
“不说他们, 就是你们在座的各位朝臣, 哪一个又是干净的。”
“正好, 如今都到齐了,也给朕省了许多麻烦。”
不屑的看了一眼众臣。
朱棣直接下令:“全都抓起来!”
“贪官污吏, 尤其是少则几十万, 大则数百万的巨贪,按照当初太祖爷的做法, 都该剥皮宣草, 现在朕也效仿一回!”
一声令下, 当即冲出大批侍卫, 警卫卫, 顷刻间将百官全都拿下。
有官员想要反抗,朱棣直接抽刀,工作娴熟的亲自砍下了几个朝臣的脑袋。
作威作福习惯了官员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死亡威胁, 当即不敢闹腾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也是不由一缩脖子,
他何时见过皇帝这个样子, 简直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
杀伐果断,雷厉风行不说。
光骤然出手这几下子, 快准狠,煞气盈身,简直不像是长居神宫的皇帝, 而像是常年沙场征战的将军!
但此刻身为百官之首 , 他自然还是不甘心被拿下的,尝试开口:
“陛下诛杀如此之多的朝廷重臣, 就不怕嗜杀残暴之名传遍天下?”
“就不怕史书上留下千载污名, 骂名!”
崇祯向来都是有着明君包袱的,想要成为史上有名的明君。
所以他一直尝试挽救危亡的大明, 尽管因为能力有限,猜忌心重等原因,他的努力反而成了反效果, 加速了明朝灭亡。
“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朱棣淡然道 。
首先他可不认为杀贪官污吏就能留下多少骂名!因名声所累, 束手畏尾,视社稷顽疾而不顾才是愚蠢!
况且无论自己做的多出格, 杀多少人!就算要骂, 骂的也是不孝子孙崇祯!
关他大明太宗皇帝,永乐大帝崇祯什么事?
见对方不为所动,魏藻德一咬牙又开口道。
“我等纵使有过, 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担子同样是我们这些臣担着的!”
“将我等处理了,整个京师朝廷的都会瘫痪,大明朝的中枢也必然瘫痪!”
“江山随之大乱!”
“便是陛下您也会霎时间无人可用!政令京城恐怕都出不去!”
以自己等人的价值威胁对方!
这么多人被处置, 大明官场就会产生巨大的空缺!后果皇帝也承担不起。
没有下面办事的,总不能指望皇帝加上残余几个大臣来处理整个大明朝的事务吧!
然而听到对方的话, 朱棣直接没忍住笑出了声!
“朕无人可用?”
“朕害怕天下大乱?”
一个县的人足以治国, 而自己来着明末可不是孤家寡人,靖难功臣们可还等着有人腾出位置来大展拳脚呢!
群臣错愕, 不理解朱棣话中意思。
朱棣也不给他们理解的机会了。
“全部带下去, 下诏狱!”
首辅魏藻德还想说什么, 再挣扎挣扎。
崇祯却没耐心了:“这个老东西需要太聒噪。”
“带下去割舌,别的之后再说!”
此话一出,即将被下狱德百官连哭喊都不敢了!
方才还气势汹汹的百官, 转眼间尽数成为阶下囚!
待锦衣卫, 皇宫侍卫带走百官, 疏散完百姓时,朱棣这才与身旁的李夜眼神交流一瞬, 随后幽幽一叹。
“大明时至今日,有些弊病已到了骨子了!”
“所以咱不怕天下大乱!只有天下大乱,才能将一切推倒重来,造了腐朽的大明的反,再造一个新大明来!”
恐怕天下谁都不会想到,皇帝竟然自己在寻思造反之事!
不错,朱棣早就看清现在的局势了, 不是简单的改革就能改变的。
或许凭借长江天险,割据半壁江山,延续国祚不需要如此, 但要再造大明, 让大明重新辉煌, 他这个皇帝日后也需要日后消灭李自成后。
继续干闯军的事, 造反!才能掀翻根除一些大明的顽疾!
比如如今数量众多, 不需纳税,成为大明沉重负担的各地王爷!
好在, 造反这种事, 他有经验!不对, 以前那是靖难, 不算造...
.....
“陛下, 探子来报。”
“闯贼大军, 恐怕两日内就能到达京师!”
转眼已是十日后,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深夜来报!
纪纲是当初靖难从建文手下投奔朱棣的,成为了永乐年第一位子权势滔天的锦衣卫指挥使。
如今来到明末, 他自然也是干起了老本行, 接手锦衣卫!
不过短短十日功夫, 就已在京师内外,构筑了强大的情报网。
“按理来说, 李自成军不是还有二十多天才到京师吗?”
“难道是因为我们的出现, 产生了蝴蝶效应?”
李夜呢喃道, 有些疑惑!很明显这个复现的明末和真正的历史走向之间已经产生了变化。
“或许是在京师戒严之前,这些朝臣就先嗅到了危机, 向外传递了消息。”
“或者是他们的在外的亲族, 门生故吏发现与京师联系中断, 主动发难!”
纪纲一丝不苟的汇报情报:
“闯贼前往京师路上, 各地官员纷纷投效!或是发动了叛乱相助贼寇!”
“便是密云总兵唐通军中也发生哗变!唐通被副将挟持,面见闯贼将领,随后变节!”
“大军投降于闯贼, 至此闯贼进犯京师, 已几无屏障!”
..................................................................................................................................................
喜欢一人守国门,谁言华夏无历史?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一人守国门,谁言华夏无历史?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