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赵范一群人还在谋划针对林铤的部署,而反观林铤这边正沉浸在赵云即将到来的喜悦之中。
又过了平静半个月,这期间林铤把强化版的骑兵三件套给打造出来了,但是只先装备在山间要塞驻扎的骑兵之上。
这强化版的骑兵三件套分别是马鞍、马镫、马蹄铁。其实马鞍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北方游牧民族率先使用简易版的马鞍,这个时期其实有类似的马鞍就是有点儿膈腚;至于马镫西晋(3世纪)已有单侧马镫,双侧镫普及则是在南北朝时期(5-6世纪),中国为最早明确使用地区;至于马蹄铁这个时期是没有的,马蹄铁最早出现于公元1世纪左右,由欧洲北部的凯尔特人发明,并在古罗马帝国得到广泛应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使用草编马掌作为缓冲保护,但易脱落。??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腊和罗马出现皮革或金属U形马掌,但固定效果仍不理想。???真正意义上的马蹄铁?由凯尔特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采用钉固定技术,显着提升防滑性和耐用性,随后在古罗马帝国普及。中国最早的马蹄铁实物出土于东汉时期的鲜卑族遗址(内蒙古小呼和格勒遗址),推测为国内最早使用马蹄铁的例证。??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马蹄铁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广泛普及。
而林铤做出的强化版马蹄铁其设计成熟,先是采用7钉固定,但由于重量加重马匹的负担,后优化为4-5钉以减少重量。毕竟这个时期的战马是珍贵的战略资源,所以能尽量保护马匹的林铤就尽量去优化配件的使用方案。
这一日,林铤带着徐盛和赵累等人出庄三十里迎接刘巴和赵云等人的到来。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抵达了“庄子”外三十里处,林铤打马上前一见是刘巴,旋即下马上前相迎道:子初兄一路辛苦,快随我回庄中休息。”
刘巴随即躬身一礼道:“幸不辱命,还请稍待,容我介绍随行之人。”
由于林铤之前有嘱咐过,非自己人面前不要称“主公”,所以对外刘巴等人一直谨记,或称“廷钰兄”或者干脆不称呼。
“这位便是廷钰兄心心念念的赵云赵子龙。”刘巴介绍道。
林铤这是打量起眼前的赵云,只见赵云是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外表俊朗,器宇轩昂,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又见其右手扶着腰间长剑,左手拉着白马的缰绳,身着一袭白袍。
林铤一看之下感觉和自己想象中的赵云好像吻合上了,于是上前热情的握住赵云的双手道:“子龙啊!盼星星盼月亮的总算是把你盼来了。”
“盼星星?盼月亮?这么形容还挺有意思的,很贴切也很真诚。”这是赵云心里对林铤的第一印象。
“云远在河北,不知廷钰兄是如何知晓赵云如此多的事情?”赵云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糟了!总不能告诉赵云自己是从未来来的吧。”林铤心中暗道不妙,虽然早有预料,但没想到赵云一见面就问出来了。
“不知子龙可曾听说过神交一说?”林铤开始忽悠道。
“神交?”赵云又疑惑道。
这下不仅赵云疑惑,在场的所有人都疑惑起来,包括一旁站着的刘巴和赵云身后的牵招。
“没错,我与子龙深交已久,故心中早已把子龙引为挚友。想必子龙已久看过《六合大枪》了吧?如非挚友又如何能轻易交托此物呢?”林铤一脸真诚的看着赵云继续忽悠道。
“如此说来,却也是说得通的。只是…………”赵云话还没说完,林铤连忙转移话题道:“子龙一路舟车劳顿先随我回庄休息。”
这时林铤也注意到了赵云身后的牵招,见其体型颇为魁梧健壮,一身若隐若现的肃杀之气一看就是是久经战阵之人。林铤心中也是疑惑刘巴信中并未提及此人,于是道:“在下林铤,字廷钰,一见阁下便知是久厉沙场之宿将。还未请教阁下之姓名。”
牵招见林铤一眼便看破自己的来历,而且语气态度都十分客气于是便回道:“在下牵招,子子经,安平观津人。路上遇到子初先生与子龙便一起结伴前来桂阳郡。”
“什么!你说你是牵招?”林铤被刘巴带回来的“惊喜”给震惊到有点失态。
牵招给林铤这一声提问给吓了一跳,心里还纳闷难道自己的空袭有这么吓人吗?
林铤想再确认是否是历史上的雁门太守牵招,于是又问道:“子经原先可是在袁本初麾下效力?”
“阁下是如何知晓的?牵招自问并没有名声显露至各州郡。”牵招也问出心中疑惑。
林铤心道:“现在百分百肯定是他了。”
于是林铤又问道:“子经怎么会想到来桂阳郡呢?”
“唉!在下为奸人所排挤,因顾忌其欲谋害家人,在子初先生的一番建议下便决定举家搬迁至桂阳郡避祸。还请廷钰兄不吝收留。”牵招叹了口气无奈的请求道。
“哈哈哈哈哈…………………子经说的是哪里话,子经肯来相投那是铤之荣幸也,只是我自己目前尚且能力有限,但子经放心,我会尽力黑衣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条件。怠慢之处也请子经能多多包涵。”林铤那喜悦之情都快溢出来了。
刘巴见此忙道:“我就说廷钰兄肯定会欣然接纳你的,子经这下可放心投效否?”
牵招颇为感激道:“昔日在袁本初账下从未被如此相待过,今日方知子初先生所言非虚。先谢过廷钰兄与子初先生了。”
就在此时,后面的马车上走下一位面容绝美的女子,正是刘巴信中提及的河北甄家的幼女甄宓。
林铤见甄宓之容貌一时看得入迷,脑海中不禁想起了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于是便脱口而出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众人闻林铤脱口而出之文章,不禁心神剧震。
饶是刘巴这等熟悉林铤才学之人也被林铤此时脱口而出的文章震惊的无以复加。
甄宓被林铤的文章震惊之余又有上几分欣喜又多了几分尴尬,毕竟现在甄宓名义上还是袁熙的妻子。于是甄宓对着林铤行了一个万福礼便匆匆返回车架之上。
林铤此时也发现自己好像失态了,于是面有尴尬。
赵云这时候也说道:“不曾想廷钰竟有如此文采,只是云随才疏学浅也感此文章之华美。只是似乎文章尚未作完否?”
林铤见此机会立马顺着赵云的话题转移众人的关注点以缓解尴尬:“然也,子龙不但武艺高强,更兼学问不凡。兴之索然,偶感而发,待我作完之时定与子龙分享。”
众人也围上来纷纷要求林铤文章完成时定要一同分享,于是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众人便一同返回“庄子”。
在近半个月的相处中,牵招也为林铤的才学、气度所折服,遂决定搏上一搏认林铤为主。由于牵招常年居于北地极善骑射,所以庄内的骑兵护卫队便暂时交予牵招统领。
赵云在这半月的也是每日与林铤交流切磋,每日谈天论地,而林铤表现出来的学识、远见和待人真诚让赵云也有所折服。而期间林铤也尝试邀请赵云进入“小团队”赵云每次虽未拒绝也未答应,这让林铤也是心中颇为无奈。
至于甄宓,只是那日相见之后,只见过几次,每次见到林铤甄宓似有意回避一般,这让林铤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半月后的一日,郡守府来人传林铤前去郡守府议事。
“府君大人只传我一人前去吗?”林铤见来人的传话,警惕的问道。
郡守府传话之人回道:“禀曲将,还有鲍隆将军和陈应将军。”
林铤闻言便回道:“我即刻便随你一同前去拜见府君大人。”
郡守府内,正厅之中,林铤赶到之时只见鲍隆与陈应二人此时已在正厅之中。赵范此时尚未到来,林铤便上前对二人见礼。
随后林铤问道:“隆哥、陈将军,不知府君大人唤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鲍隆回道:“详细的情况我二人也并不知晓,只知晓是战事又起了。”
陈应在一旁也是点了点头算是附和鲍隆的话。
“与我们临近的也就四郡,零陵郡和长沙郡都兵败桂阳郡,难道是交州那边?”林铤也开始分析道。
“廷钰说的对却也不对。”
只见一人自屋外向正厅之内走来,正是此地的主人桂阳太守赵范。
“见过府君!”三人同时向着赵范拱手行礼。
“免礼,三位将军请坐。”赵范招呼三人坐下。
“廷钰方才分析得对,威胁确实来自交州却也不来自交州。”赵范说道。
赵范见众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便再接着道:“此番来袭的是交州的兵马,但却不是士燮的交州军,而是交州的苍梧郡大举兴兵来犯。”
【骑兵三件套的定义与功能
?马鞍?:固定在马背上的坐具,提供骑乘舒适性和稳定性,防止骑手滑落。
?马镫?:悬挂于马鞍两侧的金属或皮革脚踏,帮助骑手上下马并保持平衡,大幅提升骑行时的操控性。??
?马蹄铁?:钉在马蹄底部的金属片,保护马蹄免受磨损,增强抓地力并延长马匹的使用寿命。
三件套的完整体系形成于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马镫的实物证据最早见于中国东晋(4世纪),而马蹄铁虽源自西欧,但中国南北朝(5-6世纪)已有使用记录。??三件套的普及使骑兵成为战场主力。例如,隋唐时期的重骑兵凭借这些装备可冲锋陷阵,而蒙古骑兵则利用其机动性横扫欧亚】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原名《感鄄赋》,亦作《感甄赋》。曹植在公元221年,被贬为鄄城侯,次年改封鄄城王(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直郁郁不得志,借神话传说中的洛水之神宓妃,抒发心中的积郁而作。魏明帝曹睿即位以后,因古代“鄄”通“甄”,他认为《感鄄赋》犯了自己母亲的讳,太露骨,得改,与大臣商议,遂更名为《洛神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万福礼:日常交往中多行简化版万福礼:双腿微曲同时双手在腰间合拢,配合祝词。这一礼仪在汉代已见雏形,常见于宴会、社交场合】
喜欢风起荆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风起荆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