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桦林中得到《长生御灵诀》后,拖雷的生活仿佛被划分成了明暗两面。
明面上,他依旧是铁木真麾下那个勇猛果敢、但相对低调的四王子。他照常参与部落事务,跟随父汗巡视,与兄弟们一起围猎、演练兵马。
在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人为了战功、人口和草场明争暗斗,在铁木真面前极力表现时,拖雷往往选择沉默或退让,这引来了部分兄弟和将领的不屑,认为他怯懦或无能。
就连铁木真,偶尔看向这个愈发沉静的儿子时,深邃的眼眸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然而,在暗地里,拖雷和他最核心的一批忠诚手下(大多是拥有自己良驹、心性相对沉稳的年轻勇士),投入了全部精力修炼《长生御灵诀》。
他们选择在远离王庭中心的僻静河谷或深夜的毡房里进行修炼。
修炼之初,异常艰难。
习惯了纵马驰骋、弯弓射雕的勇士们,要静下心来,去感受所谓“天地间的木、土能量”,去用意念沟通自己的战马,简直比面对一场恶战还要吃力。
不少人焦躁不已,进展缓慢。
拖雷作为先行者,耐心引导。他首先从自己的坐骑——一匹名为“追风”的、颇具灵性的黑色骏马开始。
他不再仅仅将追风视为坐骑,而是如同伙伴。他花费大量时间陪伴它,梳理它的毛发,观察它的习性,感受它的情绪。
按照法诀观想,最初只是掌心微微发热,追风似乎有些困惑地蹭蹭他。
几天后,拖雷成功将第一缕细微的温和能量导入追风体内。变化是细微的,追风那天的眼神似乎更亮了些,饮水时也更显欢快。
突破第一重境界时,拖雷感觉自身气血活跃了不少,精神愈发健旺。
而追风的变化更为明显,它的毛发变得更加乌黑油亮,肌肉线条愈发流畅,对草料的转化效率明显提高,原本需要大量进食才能维持的膘肥体壮,如今只需以往七成的草料便精神奕奕。
更重要的是,拖雷与追风之间仿佛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心灵联系,他一个眼神,一个轻微的动作,追风便能心领神会,默契无比。
时光流逝,修炼不辍。一年时间里,拖雷凭借过人的毅力和与草原生灵天生的亲近感,一路突破至第五重境界。每一次突破,都带来显着变化:
二重: 拖雷体魄进一步增强,五感变得异常敏锐,能听到更远的风吹草动。追风的速度和耐力有了质的飞跃,纵跃之间更显轻盈灵动。
三重: 拖雷心性愈发沉稳,以往容易因兄弟挑衅而起的躁动平息了许多,思考问题更加周全。追风不仅更强壮,似乎智力也有所提升,能执行更复杂的指令,甚至能感知到拖雷隐藏的情绪。
四重: 拖雷开始能初步引导能量小范围影响周围草木,使其生长稍显旺盛。追风额前竟隐隐生出一小撮不同于周围毛发的、带着淡淡银色的旋毛,在阳光下微光闪烁,神异非常。
五重: 拖雷感觉自身仿佛与脚下的草原、周围的生机隐隐相连,力量源源不绝。追风的变化更是惊人,体型似乎都壮大了一圈,四蹄踏地沉稳有力,双目炯炯有神,偶尔仰天长嘶,声震四野,带着一股不凡的气势。
拖雷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追风一些简单的“想法”,比如对某片水草的偏好,或是对天气变化的预感。
他的手下们进步虽有快慢,但整体实力飞跃。最多有两人突破至四重,大部分停留在三重,少数为二重,极个别资质稍差或不够专注的停留在一重。
但即便如此,所有修炼了御灵诀的人和他们的马匹,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人马合一,心意相通,体力、耐力、敏捷性远超寻常蒙古勇士。
他们严格遵循拖雷的命令,隐藏实力,在日常训练和围猎中只是表现出比以往稍强一些的水平,并未引起太大注意。
……
时间匆匆而过,草原上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时刻。
这大半年时间里,铁木真并未停歇他统一蒙古、奠定基业的脚步。
他利用草原秋高马肥之时,持续对残余的、尚未完全臣服或怀有二心的部落势力进行强有力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整合。
例如,彻底肃清了乃蛮部太阳汗的残余势力,迫降了诸如斡亦剌、秃麻等西部林木中百姓部落,将他们的部众拆散编入各千户,进一步巩固了后方,消除了潜在隐患。
同时,他派出手下得力干将如者勒蔑、速不台等人,不断向四周扩张影响力,侦察周边国家(如金、西夏)的虚实,为未来的大规模征服做准备。
在政治上,铁木真积极筹划建立更加集权、高效的国家机器。
他与心腹将领、归附的部落首领以及大萨满阔阔出频繁商议,初步构思了千户制、怯薛军以及《大扎撒》法典的框架。
他深知,要驾驭日益庞大的部落联盟,仅靠传统的部落关系和个人威望已不够,必须有一套超越部落界限、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制度和法律。
这期间,他也在不断观察和考验自己的儿子们和诸位功臣,为未来的权力分配和征战方向进行铺垫。整个蒙古高原,都在他的意志下,如同一张逐渐拉满的弓,蓄势待发。
而拖雷,在这段关键时期,则完美地扮演了一个“隐于幕后者”的角色。
他谨遵万弘济的暗示,并未在父汗的统一大业中过分张扬,也未卷入兄长们日益激烈的明争暗斗。
他按时完成父汗交办的巡哨、小规模清剿等任务,表现中规中矩,既不突出也不落后,很好地掩饰了自己和手下实力的飞速提升。
他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对《长生御灵诀》的潜修和在小范围内的秘密推广上。他选择的对象,主要是对他绝对忠诚的伴当(那可儿)以及他们所属的家族子弟。修炼地点多在僻静的冬营地或深夜的毡帐内进行。
他亲自指导,分享心得,观察着每一位修炼者和他们战马的变化,不断完善对法诀的理解和应用。
他就像一位耐心的农夫,在众人目光不及之处,精心培育着一片蕴含着无限生机与可能性的种子。
他偶尔也会跟随父汗行动,冷眼旁观着草原上依然存在的兼并、杀伐,心中对万弘济所言“减少杀戮”、“建立秩序”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也更加坚定了要引导蒙古走向另一条道路的决心。
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春,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忽里勒台(大聚会)。
来自蒙古高原各部的首领、万户、千户、百户那颜(贵族官员)以及萨满、长老们齐聚一堂,毡帐如云,人马如海,旌旗招展,盛况空前。
大会的准备持续了多日,宰杀了无数牛羊,酿造了海量的奶酒,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肉香气和热烈的气氛。
拖雷也带着他的人马参与其中,但他更多是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大会正式开始,德高望重的大萨满阔阔出(帖卜腾格里)首先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宣称铁木真受长生天之命,统治草原万民。
在庄严肃穆的仪式和万众欢呼中,铁木真被正式尊奉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四海的汗”或“强大的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
紧接着,成吉思汗颁布了一系列奠定帝国基础的制度。
他打破原有的部落界限,实行千户制,将全体蒙古民众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分封给功臣贵戚统领,军民合一,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军事动员能力。
他又建立了一支由他直接指挥的精锐护卫军——怯薛军,从各千户、百户及白身人(自由民)子弟中挑选健壮骁勇者组成,成为汗庭最核心的武装力量。
最后,他颁布了《大扎撒》(《成吉思汗法典》),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社会秩序、军事纪律、行为准则,虽然条文简单,但极其严酷有效,旨在消除部落纷争,巩固统一政权。
整个过程中,拖雷看着父汗威严的身影,听着台下山呼海啸般的拥戴,心潮澎湃,但更多的是沉思。
他看到了一个强大集权国家的诞生,也看到了这套制度背后蕴含的强烈扩张性和军事优先性。
大会的高潮,是成吉思汗展望未来,宣布将对周边地区发动一系列征服战争,并鼓励他的儿子们和各路将领积极向外掠夺,用敌人的财富和奴隶来壮大蒙古。
“天下土地辽阔,江河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去抢夺人口和财物!”他的话语充满了煽动性,点燃了几乎所有与会者的贪婪和野心。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人立刻激动起来,纷纷上前陈述自己的征服计划,争抢着最富庶的进攻方向,言语间互不相让,几乎又要争吵起来。
唯有拖雷,依旧沉默地站在一旁,眉头微蹙,与周围狂热的气氛格格不入。
不少人投来鄙夷或疑惑的目光,连成吉思汗也瞥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满和失望。
喜欢逆命菩提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逆命菩提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