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墓室与侧室相通的通道两侧,壁画竟比外头完好得多。许是地处偏僻,少有人踏足,又或是盗墓贼只盯着金玉明器,对这不能换钱的壁画懒得动粗,是以虽历经千年风霜,色彩稍显暗淡,却未遭半点损毁,连笔触间的细枝末节都清晰可辨。
这壁画共四幅,不敬虽逆着顺序看,却也能轻易辨出其中故事脉络。第一幅绘的是青年刘秀,一身布衣立于田间,眉目清朗,望着不远处的阴丽华,眼中倾慕之意如清泉般流淌,田间的禾苗都似因这份情意而添了几分生机;第二幅却是兵荒马乱之景,烟尘弥漫中,阴丽华荆钗布裙,紧紧跟在刘秀身后,纵然面带风霜,脚步却毫不动摇,那份不离不弃的决绝,在画中跃然纸上;第三幅已是宫闱气象,刘秀身着龙袍端坐殿上,阴丽华则垂眸退立一侧,身姿温婉,在婉拒后位之封,眉宇间却无半分怨怼;第四幅最是催人,垂暮的刘秀卧在阴丽华怀中,气息奄奄,阴丽华握着他的手,眼中含泪,却强忍着不落下,唯有那微微颤抖的肩头,泄露出满心哀婉。
画中笔触细腻入微,便是阴丽华衣袂上的褶皱、刘秀鬓边的白发,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绝非寻常匠人所能为。不敬驻足凝视,只觉画中情境似要从壁上走下来一般,那跨越千年的帝后情深,竟透过斑驳的色彩,丝丝缕缕地萦绕在心头。
他望着壁画,思绪却飘到了别处。看这壁画的情景与落款痕迹,不似光武帝在位时修陵所绘,倒像是他下葬前,汉明帝刘庄特意命人增补。那刘庄在史书中虽不似先祖那般耀眼,却也是难得的贤明之君,执政时法度严明,待亲却极为孝顺,史载他年过四十,仍会因梦到幼时在父母膝下承欢而泣醒,想来是要以这壁画,留住父母生前的温情。
想到此处,不敬回头望了眼侧室方向,玉簟秋等人仍围在棺前,静得连呼吸声都似能听见。远远望去,玉簟秋手中似多了片从棺上取下的残片,正与帕子上的残留物细细比对,看这模样,要得出结论还需些时辰。不敬索性转过身,又将这四幅壁画逐一审视起来。
这一次细看,他忽觉眼前一亮,瞳孔骤然收缩,目光死死钉在壁画的一处细节上。
四幅画场景各异,却有一件物事贯穿始终,那是一支样式朴素的木钗。
第一幅里,刘秀手中正握着这支木钗,指尖微微收拢,似要将其递到阴丽华手中;第二幅中,阴丽华将木钗插在发髻一侧,纵然衣衫破旧,那支木钗却如一点星火,透着脉脉温情;第三幅她退居侧位时,发髻间的木钗依旧清晰,与周遭的珠翠相比,虽朴素却格外醒目;到了第四幅,那木钗已被阴丽华握在掌心,紧紧贴在刘秀脸颊旁,似要以这定情信物,留住爱人最后一丝气息。
显然,这支木钗是刘秀与阴丽华的定情之物,虽非金玉,却胜似金玉。画师似也知晓其分量,对它的描绘格外用心,连木钗上天然的木纹、顶端雕刻的小小连理枝,都刻画得毫厘不爽。
不敬越看,心头越觉蹊跷。这支木钗,竟莫名有些眼熟,仿佛在何处见过一般。
可转念一想,又觉这念头荒唐:一支寻常木头所制的钗子,怎可能跨越千年而不朽?更何况这般承载帝后情意的信物,按常理早该随阴丽华一同入葬,绝无流落世间的道理。
他苦思冥想,搜遍了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却始终想不起何时见过这木钗。一时间,疑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却寻不到半分头绪。无奈之下,他只得暂且按下这念头,目光再次投向壁画,试图从其他细节中,寻出些蛛丝马迹来,仍是一无所获。
不敬暂将木钗的疑窦压在心底,抬步往主墓室深处走去。原本分隔两室的石门早已不翼而飞,只在墙角堆着一堆碎石,想来是当年盗墓贼为取捷径,硬生生将石门砸毁。
踏入主墓室,眼前景象比通道处惨烈数倍。看这破坏的痕迹,动手之人绝非懂得陵寝规矩的行家,倒像是些只知蛮力的粗汉。光武帝棺椁前的祭案早已不见踪影,想来是被人搬去当了劈柴,或是随手丢弃在某处;那厚重的石椁盖子,与侧室阴丽华的石椁一般,被硬生生撬起,斜斜靠在墙边,边缘还留着斧凿的钝痕;石椁与梓木棺之间的夹层,本是存放明器之地,此刻却空空如也,连半片玉饰、一枚铜钱都未曾留下;便是那梓木棺材本身,也遭了毒手,棺盖被撬得四分五裂,棺身上的金漆被刮得干干净净,露出底下的木质,经了年月与潮气,已有些许腐朽的痕迹。
不敬望着这狼藉景象,轻轻叹了口气。想那刘秀当年起兵南阳,逐鹿中原,多次冲阵在前,以少胜多,何等英雄气概,到头来身后事竟也落得这般境地。
他走上前,往棺内瞥了一眼,果不其然,棺中只剩些残破的衣衾与枯骨,再无他物。
他心中一动,弯腰将那腐朽的棺盖碎片一一拾起,小心翼翼地对准棺身拼合,虽不能完全复原,却也让刘秀的遗骨不至于暴露在外。接着,他俯下身,双臂微微一沉,运起《诸法实相功》,一股内劲自丹田流转至双臂,再加上他力气本就不俗,那原本近千斤的石椁盖子,在他手中竟似没有重量的羽毛。
不敬屏气凝神,缓缓将石椁盖抬起,轻轻扣在石椁上,动作轻柔,未弄出半点声响,又循着石椁边缘的凹槽慢慢对齐,便如同重新给这棺椁落了锁。
做完这一切,不敬才松了口气,仿佛了却了一桩心事。他对着光武帝的棺椁,低声念了一段《金刚经》中的经文,声音虽轻,却在寂静的墓室中格外清晰。待经文念罢,他才转过身,开始细细打量这主墓室的其余景象。
喜欢三千一念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千一念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