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把总带着王老蔫和五名最精干的锐士,随着徐山消失在北方的群山之中。流民屯表面维持着平静,城墙上的哨兵依旧警惕,工匠区的炉火也未曾熄灭,但一种隐秘的焦灼在核心层之间蔓延。每一次望向北方山峦,都带着沉甸甸的期盼与不安。
王老栓和沈文舟开始了极其隐秘的物资清点和迁徙准备。粮食被分装成小袋,铁料和工具被打包,药材被仔细封装,一切都在夜间进行,对外只宣称是例行库房整理和战备物资转移。吴秀才则开始整理最重要的文书、图纸和那几本珍贵的书籍,他的动作轻柔而郑重,仿佛在抚摸文明的余温。
李岩军营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宋幕僚以“商议共同清剿周边”为由,再次到访,言语间旁敲侧击,试探流民屯的动向。林川以“伤亡过重,亟需休整,防务已捉襟见肘”为由,滴水不漏地应对过去,但双方都心知肚明,那脆弱的信任已薄如蝉翼。
第五日深夜,杨把总一行人终于返回。他们满身疲惫,衣甲被山林挂破,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是真的!”杨把总顾不上喝口水,立刻在沙盘上比划起来,“野狐峪,地势险要远超预期!入口是一线天,长约半里,最窄处仅容两马并行,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穿过一线天,里面别有洞天,是一片不小的山谷,有溪流,有平地,甚至还有几处废弃的窑洞,像是前人避乱之所。我们在里面发现了少量开垦过的痕迹!”
王老蔫补充道:“我们沿途仔细观察,也留下了暗记。徐山带的路确实隐秘,若非他引领,极难发现。此人对山林熟悉得如同自家后院,身手也好,不像普通山民。”
“他可有异动?”林川问到了最关键处。
杨把总摇头:“一路上颇为规矩,甚至还帮我们避开了几处可能有瘴气和野兽的区域。到了地方,他指明路径和水源后,便不再多言,任由我们探查。我看……此人要么是真义士,要么所图甚大,眼前这点小利不足以让他暴露。”
好消息让议事堂内的众人精神一振。一个易守难攻、有水源、可耕种的栖息地,这无疑是绝境中的曙光。
“但迁徙路途不近,且要穿过清军可能活动的区域,数千人的队伍,目标太大,如何保证安全?”吴秀才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不能一起走。”林川果断道,“必须分批次,化整为零。制定三条不同的路线,由杨把总、赵铁柱、王老蔫各带一队精锐护卫,间隔出发。老弱妇孺和重要物资走最安全的路线,由杨把总亲自护送。其余青壮分散行动,约定在鹰嘴涧外汇合,再由徐山引领入谷。”
这是一个庞大而危险的计划,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那……这里呢?”赵铁柱指着沙盘上经营许久的流民屯,有些不舍。
“放弃。”林川的声音没有波澜,“临走前,布置疑阵,做出我们仍在积极备战的假象。将所有带不走的井水下毒,房屋内设置简易机关,粮仓……烧掉,一粒米也不留给巴彦!”
决绝的命令让众人心头一凛,但也知道这是必要之举。
秘密准备的节奏陡然加快。流民屯如同一棵即将移植的大树,根系被小心地梳理、包裹,准备着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迁徙。
而此刻,南岸的清军大营内,巴彦正对着地图凝神思索。流民屯近期的“安静”让他感到一丝不同寻常。他派出的细作回报,屯内似乎在进行某种物资调动,但防守依旧严密。
“这些南蛮子,到底在搞什么鬼?”巴彦捻着粗硬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他决定,再派一支精锐斥候,不惜代价,抵近侦察,务必弄清流民屯的真实状况。
山的这边,狐影闪动,准备潜入更深的山林;河的那边,猎鹰的目光,依旧锐利。生存与毁灭的赛跑,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