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小年已过,年关的喜庆被战争的铁蹄踏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暴风雨前的死寂。流民屯的防御工事已基本就绪,墙垛加高,壕沟加深,各种守城器械堆积在预定位置,整个屯堡像一只绷紧肌肉、蓄势待发的刺猬。
张五和韩老枪带着他们的团队,正在争分夺秒地赶制“没奈何”。成功的喜悦早已被繁重的劳动冲淡,每一个步骤都需小心翼翼,每一次装药都如同在鬼门关前行走。材料的短缺依旧是最大的制约,张五不得不再次带人仔细筛选缴获的兵器,甚至将一些损坏不太严重的铠甲也拆解开来,只为获取那一点点可用的铁料。技术的阵痛,体现在每一个工匠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满是伤痕的手上。
与此同时,信使陈三再次风尘仆仆地归来。这一次,他带回的不仅是张溥的又一封密信,还有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张溥利用其影响力,设法说动了一位致仕返乡、途经此地的原南京兵部武库司主事,让其“顺路”查看流民屯情况,并“酌情”处理一批因“仓储霉变”而即将报废的军械。
“武库司主事?军械?”林川眼中精光一闪。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说是“霉变报废”,但其中操作空间巨大,很可能包含一些流民屯急需的物资,比如制式的弓弩、质量更好的火药、甚至可能是损坏但能修复的甲胄。
“人在何处?”林川急问。
“已被张先生的人安排在三十里外的柳庄,态度颇为倨傲,言明只停留两日,过时不候。”陈三答道。
机会稍纵即逝!但此时流民屯大军压境,主事之人岂可轻离?
林川略一沉吟,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吴秀才和沈文舟身上:“吴先生,沈先生,此事关乎我军生死存亡,非二位先生不能胜任。请即刻动身,携部分银钱及……十斤新制粉条作为样品,前往柳庄。务必说服那位主事,将此批军械‘处置’于我屯!态度需谦恭,但底线要守住,我等可用粮食、新式作物或其他土产交换,但火器制造之法,绝不可泄!”
这是对吴秀才和沈文舟外交能力的极大考验,也是将“历史联动”从书信往来推向实质资源交换的关键一步。吴秀才深吸一口气,与沈文舟对视一眼,均看到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决心:“必不辱命!”
二人匆匆准备,即刻出发。
他们刚走,孙小眼又带来了关于黑石寨的最新动向。黑石寨的人马似乎在向北移动,有避开即将成为战场的流民屯区域的迹象,但其探马依旧在远处逡巡,显然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主意。
“墙头草!”赵铁柱啐了一口。
“无妨。”林川冷然道,“他们不敢正面助东虏,便已是最好的结果。待我们打完这一仗,再与他们计较。”
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但流民屯的内部,却在极限的压力下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坚韧。杨把总和刘挺针对“没奈何”的特点,设计了新的防御战术,演练如何利用吊杆将其精准投掷到盾车顶部或集群步兵之中。赵铁柱的“决死队”更是反复模拟在城墙被突破的危急时刻,如何利用巷战和“没奈何”进行逆袭。
傍晚,吴秀才和沈文舟派人快马传回消息:经过一番艰难交涉,那位武库司主事最终松口,同意将包括五十张制式步弓、二十副棉甲、十余桶受潮火药(需自行处理)以及大量箭矢在内的“报废”军械,作价“处理”给流民屯,条件是流民屯需提供其一行足够到达下一个城市的“仪程”以及未来收获的首批新式作物种子。交易达成,货物已在押运回屯的路上!
消息传来,屯内一片欢腾!这些制式装备,将极大提升流民屯的远程打击能力和部分精锐的防护力!历史的联动,终于结出了第一颗实实在在的果实。
夜色深沉,林川独自巡视着墙头。寒风凛冽,但他心中却有一股热流在涌动。工匠的智慧、士兵的勇气、文士的辩才、远方友人的援助……这一切力量,正在他手中汇聚。他知道,决定流民屯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
他停下脚步,望向北方黑暗的尽头,那里,巴彦的大军正在逼近。
“来吧。”他在心中默念,眼神如磐石般坚定,“就让这野狼峪的烽火,成为这乱世中,第一声最响亮的号角!”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